偽造品

偽造品即假品,又稱贗品,是對真品的仿造。偽造者用它冒充真品,欺騙集郵者或郵局,以獲取暴利為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偽造品
  • 性質:假品
  • 又稱:贗品
  • 解釋:對真品的仿造
資料,發展,

資料

偽造品即假品,又稱贗品,是對真品的仿造。偽造者用它冒充真品,欺騙集郵者或郵局,以獲取暴利為目的。偽造品的對象一般都是珍罕郵票和比較緊缺的熱門郵票。 
我國早期的大龍郵票就有偽造品;因大龍郵票無水印,而小龍、萬壽等郵票有水印,較難仿造。近期的偽造品還有“紀94M”、“T41M”、“J25M”、“特61M”等小型張,有“T46”郵票以及“JF1”、“JF2”、“前JP22”等熱銷郵政用品。 
一般偽造品偽造技術都很低劣,只能欺騙不熟悉真品的人,和一些一時頭腦發脹,不細察看,把偽造品當便宜貨(一般偽品價總比市價略低)迅速“吃進”的人。 
鑑別偽造品重要的是對真品有所了解,親眼見過、摸過有感性認識,就容易作比較,若能把真品和偽品同時比較,那就更加明顯。對加蓋票的偽品,更要認真地對照真品的加蓋版式(字型、字距等)加以辨別。偽造品通常在用紙、刷膠、打孔、套色、字型、鮮艷度等各方面存在缺點,尤其在印刷方面破綻更多。凡不夠精細的,外觀粗糙的(指近代票),就有可能是偽造的。也可用科學儀器幫助鑑定。家用儀器一般是紫外光燈,不過要先了解真品在紫外燈下的顯現效果,以作對比,否則照了也無用。 
在集郵者的藏品中不應該有偽造品。如果在郵展展品中發現偽造品是要扣分降級的,因此對來路不明或沒有確實把握的郵品要認真審視並剔除。但有一種特殊情況可以例外,即由郵局職工偽造後在未被發現的情況下在郵局視窗正式出售過的偽造品,並有舊票存世,如西南解放區重慶機蓋“改作”改值郵票的500/100元一種。象這樣的贗品可在展品中作對比展示且不扣分。

發展

除對郵票和郵政用品進行防偽外,也有偽造郵戳和實寄封的。有些郵票的新票並不稀罕,但舊票(不是指蓋銷票)卻非常難得,因此在便宜易得的新票上蓋(或印或畫)個所謂“郵戳”,就身價百倍。如“改8”、“改9”、“普東1”、“普東2”、“普旅”等,只要蓋個東北戳,就能暴利數十倍、上百倍。另有一些不常用面值的普票(如“普1”的8000元、“改7”的300元等)以及欠資票、航空票(“航1”)的舊票均極難得。近年來,這類假舊票鋪天蓋地,市場有售的,幾乎沒有一枚是真戳,儘管賣者口口聲聲打上一個商品廣告用語--保真,實質上均為“保假”,初涉足者切勿上當。 
隨著集郵水平的提高,集郵者對各種實寄封很重視,幾乎每部郵集均有若干實寄封。一些郵票,新、舊票均很一般,但在封上就價格飛速上升,如後期的解放區票實寄封就是如此。還有一些郵票單獨貼在封上不一定珍貴,但合貼在一起,構成特殊歷史時期的合貼實寄封就很難得,有些還可能相當珍貴。如區票與新中國票合貼封、新舊幣面值郵票合貼封等。因此就出現了很多這類偽造實寄封,這些偽封有些是票真、封假、戳假,有些是票真、戳真、封真,多為移花接木,另行拼接。當然還有在一般封上加貼欠資票,蓋欠資戳(偽戳)冒充欠資封的,手法不一,收集實寄封者不可冒進。此外,還有偽制小本票外殼的(如“T51”小本票外殼),總之,偽造者無孔不入。 
對偽戳、偽封的鑑別比較複雜,一般集郵者難於勝任,但如對郵戳戳式、字釘構成、銷戳深度(壓痕)、油墨顏色以及郵資狀況、封上字跡等有所了解或比較熟悉的話,也能審為捉假。偽戳、偽封常是同一地區(或城市)的“產物”,在辨偽是可多對照相關的真戳、真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