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經濟

健康經濟

健康經濟,是以保障和促進經濟健康為目標、以維護生命健康為導向進行資源配置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它有兩層含義:一是促進經濟運行健康,要求經濟發展規模和增長速度不超出環境和資源承載能力,實現綠色發展;要求生產要素最佳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實現集約發展;要求經濟結構合理協調、發展成果全民共享,實現平衡發展。二是經濟運行必須以不損害人的生命健康為底線,以保障生命安全、提高健康水平為原則,充分考慮發展的資源顯性成本和健康隱性代價,實現生產過程、市場流通、產品服務和消費處置的全程健康,踐行以人為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健康經濟
  • 理念:倡導資源節約、環境友好
  • 理念:倡導人民健康、社會和諧
  • 目標:全面實現人民生活幸福
背景,釋義,理念,目標,影響,熱議,

背景

自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尤其是90年代以來,以阿瑪蒂亞·森為代表的一批發展經濟學家,圍繞能力、權利與福利建立一種新的發展觀理論體系。阿瑪蒂亞·森用人類發展理論解釋了健康: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最為重要的就是擁有生活的基本能力,健康是人們擁有其他各種能力的最基本要素,唯獨擁有健康功能,人們才有能力完成其他“功能性活動”,從而實現有價值的生活。因此,健康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最基本能力,它既是發展的目標,又是發展的手段。獲得基本醫療衛生保健是國民獲得健康能力的“權利”,政府和社會應該為人們提供這種“權利”。從1990年起,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將人口健康指標列為評價一國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一項重要指標。世界銀行《增長的質量》報告中提出的發展思路和框架也反映了這一人類發展觀。與此同時,全球對增進健康的承諾也是千年發展目標的重要部分。

釋義

所謂健康經濟,是以保障和促進經濟發展健康為目標,以維護生命健康為導向進行資源配置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
健康經濟
健康經濟有兩層含義:
一是促進經濟運行健康,要求經濟發展規模和增長速度,必須以環境和資源的承載能力為前提,促進綠色發展;要求生產要素必須實現最佳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實現集約發展;要求經濟結構合理協調,發展成果全民共享,體現平衡發展。
二是經濟運行必須以不損害人的生命健康為底線,以保障生命安全、提高健康水平為原則,充分考慮發展的資源顯性成本和健康隱性代價,實現生產過程、市場流通、產品服務和消費處置的全程健康,踐行人本發展。

理念

健康經濟的基本理念是,倡導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人民健康、社會和諧。它摒棄追求物質產出最大化的傳統發展模式,顛覆簡單以GDP增長率論英雄的考核體系,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健康經濟以促進生命健康為基礎,以發展高附加值健康創造業為路徑,是一種積極進取的新型發展模式。

目標

健康經濟的根本目標是,在保障和促進人的生命健康和經濟平衡、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全面實現人民生活幸福。經濟的平衡、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發展健康的基本標誌,它與人的生命健康共同構成實現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這既是發展健康經濟的根本目標,也是人類發展的最終追求。

影響

健康在中國經濟成長中的作用與影響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快速增長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使得中國城鄉居民的膳食營養狀況明顯改善,人口的健康水平顯著提高:人均預期壽命由1981年的67.9歲增加到2010年的74.8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69.6歲)。新生兒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及孕產婦死亡率大幅下降……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中國也遇到了開發中國家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瓶頸”,主要表現為人口健康指標的改善明顯滯後於經濟成長,出現了一些不良趨向:一些健康指標存在較明顯的城鄉、地區和階層差異,一些新型傳染性疾病、職業病、亞健康以及環境污染導致的疾病患病人次和嚴重程度增大,食品藥品安全引發的健康問題以及人們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導致的疾病在增加。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經濟成長,為未來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埋下隱患。尤其對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來說,如果不能持續維護和改善人口健康,那么人力資源會轉化為人口負擔,引起經濟波動、停滯乃至衰退。
健康經濟
現階段,中國正處於轉型期,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對人力資本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以人口健康促進經濟成長,是一種既穩增長又調結構,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戰略選擇。在新時期,中國政府應更加注重健康對經濟成長的作用,重視健康對勞動生產率、消費傾向的影響,在拉動以健康為導向的消費需求、推進人口紅利收穫、改善收入分配、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方面有所作為。
以國民健康促進經濟成長的政策路徑
重視大眾健康教育,樹立全民健康觀念。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是社會的第一資源,是社會文明最重要的標誌之一。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國人口的數量、質量以及人力資本利用程度。因此,關注健康、以國民健康促進經濟成長,既符合以人為本、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又可以擴大內需、提升人力資本質量、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要加強普及公共衛生與健康知識教育,引導城鄉居民改變不科學的健康觀念,樹立良好的健康意識,培養健康生活習慣。只有人人樹立健康觀念,人人參與防病治病,建立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國民的健康素質才能提高,社會才能實現和諧可持續發展。
健康經濟
大力發展健康經濟,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如何通過轉型升級釋放內需潛力已成為保證經濟持續增長的當務之急。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民眾對醫療保健、教育、文化、體育、娛樂用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形成了龐大的市場需求。這為大力發展以疾病預防、健康促進和養老為目的健康產業以及以健康為嚮導的健康經濟提供了契機。健康經濟主要包括技術含量高的生物醫藥、醫療設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大量以改善健康為目的的中高端服務業,主要涉及自主研發藥品、醫用耗材、醫療器械和大型醫療儀器等新興戰略性支柱產業,保健用品、健康營養食品、健身用品等健康產品產業,養生保健、健康管理、家庭健康護理、老年健康照顧、休閒健身、健康文化創意、綜合性養老養生園區等健康服務業。大力發展健康經濟,能夠加速釋放消費需求,創造就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成長提質增效。
完善醫療衛生保障制度,提高醫療可及性、公平性。建立並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落實良好的醫療保障制度,是一個國家為其公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必要手段。由於歷史原因,我國醫療可及性程度與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城鄉居民醫療服務利用不公平現象依然比較突出。新時期,政府應繼續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完善醫療衛生保障制度,合理配置衛生資源,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增加政府衛生投入,促進衛生領域的公平性,確保人人享有基本醫療。

熱議

中國營養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歐中食品文化交流協會(中國)顧問、營養學博士曾曉飛表示,“健康經濟”是當今中國創新年代之重要領域,是根本的創新經濟發展方向。
一帶一路一帶一路
可以從下面四大方面加以討論:
1、健康要從“健康教育”抓起,從師範教育、基礎衛生教育著手,將基礎營養學導入師範教育、醫學教育,要教育人們知道少生病與不生病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只知道得病去醫院求助的方法。
2、健康乾予與保險稅收結合,以經濟的力量約束個人與社會團體對環境的污染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3、“健康經濟”學科的提出與建立、研究與推廣,對中國“大健康”產業頂層設計意義重大,是推動“大健康”領域國家戰略有效措施的指導性理論與方法。
4、建立系統的“健康教育、健康干預”理論到實施的法律法規,推動“健康經濟”的發展。擁有一個健康的民族,就能夠完成“一帶一路”經濟大戰略的實施。
推進科學發展的戰略選擇
發展健康經濟,對於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深入推進,具有重要意義。
破解發展難題。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高投資、高出口、高消耗、高污染的發展道路已經走到盡頭。將健康納入經濟發展的核心目標,注重綠色發展,推動轉型升級,打造新的經濟成長點,是破解發展難題的重要選擇。
搶占發展先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老齡化的加速,健康消費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當前,生物健康技術突飛猛進,健康產業附加值和發展潛力巨大,呈現引領新時期全球經濟的趨勢,有望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如果我國率先倡導和發展健康產業,就有可能搶占全球發展制高點,在現代生物技術創新、健康產業發展以及擴大健康需求、促進健康消費等方面占得發展先機。
建設民生工程。生命健康是人的永恆追求,健康經濟則是發展的持久動力之源。發展健康經濟,保障和促進人的生命健康,以可持續發展推動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是最基礎、最重要的民生工程。
凝聚國際共識。健康經濟的進取型發展理念容易形成國際共識,特別是能夠得到廣大開發中國家的認同。因此,我國率先倡導健康經濟發展模式,以健康引領發展,有利於在全球凝聚共識,全面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
發展健康經濟的政策建議
制定健康經濟發展戰略。開展健康經濟研究,制定健康經濟發展戰略與政策。在國家層面出台指導意見,將健康製造業、健康服務業等健康產業納入國家戰略性產業規劃。破除限制健康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以制度創新和配套政策支持健康經濟發展。
推進試驗示範和改革創新。選取中國東、中、西部典型地區,分別進行健康經濟試驗示範,賦予示範區改革創新的先行先試權,推進土地、戶籍、資源、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和創新。
營造健康經濟發展環境。在全社會普及健康經濟發展理念,培育健康經濟文化,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努力營造國家引導、地方主動、市場自發、全民參與的健康經濟發展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