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保護體系

健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保護體系

《健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保護體系》是一本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在1998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ISBN:9787543818507
  • 頁數:355
  • 定價:15.00
  •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8-10
  • 裝幀:平裝
作品目錄,主要參考文獻,

作品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依據與意義:
健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保護體系的必要性
一 健全農業保護體系是抗禦農業高風險的需要
(一)農業風險的幾種主要類型
(二)農業風險的防禦與農業保護體系的健全
二 健全農業保護體系是彌補農業低收益的需要
(一)農業收益偏低的原因分析
(二)農業收益的提高與農業保護體系的健全
三 健全農業保護體系是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的需要
(一)農業基礎地位的表現
(二)農業基礎地位的加強與農業保護體系的健全
四 健全農業保護體系是改變農業在市場競爭中的不利
地位的需要
(一)農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二)農業競爭地位的改變與農業保護體系的健全
五、健全農業保護體系是消除市場經濟的某些不利於
農業發展的功能性障礙的需要
(一)市場經濟的不利於農業發展的功能性障礙
(二)市場經濟功能性障礙的消除與農業保護體系的健全
第二章 競爭與保護:
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發展的兩種並行不悖的機制
一 農業發展離不開競爭機制
(一)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同樣適用於農業
(二)農業進一步引入競爭機制的現實意義
(三)提高農業競爭力的主要途徑
二 農業發展也需要保護機制
(一)保護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農業的必要手段
(二)農業保護是所有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的共同政策
(三)農業保護的實質和目標
三 正確處理農業發展中競爭與保護的關係
(一)競爭與保護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係
(二)競爭與保護都需要實行兩個根本性轉變
(三)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需要,劃分競爭和保護
的不同重點
(四)靈活運用市場與計畫兩種手段 進行競爭和保護
第三章 現狀與問題:
對我國農業保護的透視
一 我國農業保護的現狀
(一)我國農業保護的水平與結構
(二)我國農業保護的主要手段述評
二 農業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業保護水平低
(二)農業保護結構不合理
(三)農業保護手段不力
(四)農業保護體系不完善
三 我國農業保護效果分析
(一)農業保護對農業發展的積極作用
(二)農業保護水平低下對農業發展的負面影響
(三)我國農業保護的若干經驗與教訓
第四章 結構與要素:
我國農業保護體系的基本框架
一 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保護的對象範圍
(一)農業的地位
(二)農民的權力
(三)農民的利益
(四)農業再生產過程
二 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保護的基本功能
(一)強化功能
(二)啟動功能
(三)彌補功能
(四)調節功能
三 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農業保護的組織機構
(一)政府組織機構
(二)鄉村集體經濟組織
(三)農民自我組織
(四)農村中介組織
四 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農業保護的方式
(一)行政保護
(二)經濟保護
(三)法律保護
第五章 特點與界限: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保護的定性定量
分析
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保護的定性分析
(一)我國農業保護的效果指標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保護的特性
二 對我國農業保護的定量分析
(一)國家財政對農業的投入指標
(二)國家財政對農產品的價格補貼指標
(三)農產品貿易保護指標
(四)我國農業適度保護水平抉擇
三 我國農業支持與保護政策措施的灰色關聯度分析
(一)灰色關聯度模型的經濟理論
(二)灰色關聯度模型的建立與分析
(三)結論與思考
四 我國農業保護與加入WTO後的對策
(一)加入WTO後我國實施農業保護的環境與條件
(二)加入WTO後我國主要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三)在WTO規則下我國農業支持與保護政策措施的選擇
五 我國農業風險實證分析與評價
(一)我國農業自然風險的實證分析
(二)我國財政對自然災害的救濟
(三)我國農業自然風險管理措施
(四)我國農業市場風險概況及特徵
(五)農業市場風險的管理措施
第六章 機制與模式:
我國實施農業保護的途徑選擇
一 農業保護機制的選擇與運行
(一)農業保護機制的概念與構造
(二)農業保護機制的類型與選擇
(三)農業保護機制的運行
(四)農業保護機制的完善
二 建構政府保護與自我保護相結合的農業保護模式
(一)政府保護
(二)農業的自我保護
(三)政府保護與自我保護的關係與結合方式
第七章 政策與措施:
農業保護的基本手段
一 農業保護政策措施的涵義及內容體系
(一)農業保護政策措施的基本涵義
(二)農業保護政策措施的作用
(三)農業保護政策措施的分類
二 我國農業保護政策措施的回顧與反思
(一)改革以前農業保護政策措施的基本內容及其影響
(二)改革以來農業保護政策措施的演變及效應
三 我國農業保護政策措施的健全和完善
(一)從政策措施運作過程的各個環節上健全和完善我國農業
保護政策
(二)從農業保護的重點內容上健全和完善我國農業保護
政策
第八章 立法與執法:
把農業保護落到實處的根本保證
一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保護離不開法制建設
(一)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迫切要求依法治農
(二)依法治農的根本目的在於用法律保護農業
(三)我國農業的穩定發展更加需要法律保障
二 我國農業法制建設的基本成就、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我國的農業保護已初步走向法制化
(二)當前的法制建設仍不適應農業保護的要求
(三)造成我國農業法制建設滯後的主要原因
三 進一步實現我國農業保護法制化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 健全農業保護法律體系
(二)保障農業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
(三)切實加強對農業法制建設的領導
第九章 調控與規範:
農業保護正常運作的必要舉措
一 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調控與規範的依據、內容和
目標
(一)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調控與規範的依據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調控與規範的內容
(三)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調控與規範的目標
二 我國農業調控和規範體系的完善與農業保護的正常
運作
(一)我國農業調控與規範的現狀分析
(二)完善我國農業調控與規範體系,確保農業保護的正常
運作
三 加強我國農業調控與規範的基本措施
(一)遵循正確的農業調控與規範原則
(二)建設完整統一的市場載體
(三)選擇適合的調控與規範重點
(四)積極推進農業行業管理體制改革
(五)建立、完善農業預警系統
第十章 區域與產業:
實施農業保護的重點定位
一 農業保護的重點應定位於糧棉主產區――農業
大省(縣)
(一)農業大省(縣)承擔了重要的農業責任
(二)影響農業大省(縣)履行農業責任的幾個因素
二 建立對農業大省(縣)適度傾斜的保護機制
(一)建立對農業大省(縣)適度傾斜的農業保護機制的理論依據
(二)建立對農業大省(縣)適度傾斜的保護機制的基本思路
第十一章 評介與借鑑:
國外農業保護的政策與措施
一 國外農業保護的基本做法與經驗
(一)政府對農業的政策保護
(二)農民的自我保護
二 國外農業保護政策措施對我國的啟示
(一)國外財政、金融支農政策措施的啟示
(二)國外農產品價格保護政策措施的啟示
(三)國外農業保險政策措施的啟示
(四)國外農業科技政策措施的啟示
(五)國外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措施的啟示
(六)國外農業外貿政策措施的啟示

主要參考文獻


後 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