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舞

假面舞

假面舞是朝鮮族戴假面表演的男性舞蹈。其表演綜合了 唱誦、對話、舞蹈等藝術形式,並具有戲劇性。假面舞 多用於表現諷刺性內容,情節活潑、幽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假面舞
  • 外文名:Masquerade
  • 發源地:朝鮮族
  • 類型:舞蹈
朝鮮假面舞,鳳山假面舞,假面舞客,

朝鮮假面舞

表演分 7幕 12場,每一幕有獨立的內容。表演一般取其中部分 情節和動作,在節日及其他娛樂的場合表演。舞蹈節奏 為“打令”和“古哥里”。伴奏樂器有簫、笛、鼓、長 鼓、三弦琴等。

鳳山假面舞

鳳山假面舞是由朝鮮黃海北道鳳山郡一帶流傳的假面戲劇,是朝鮮山台都監系統劇的分派。起初在陰曆四月初八,後來在端午節跳,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得以盛行,是有劇本的民俗劇的一種藝術形式。 鳳山假面舞有30多種假面具,如人物和獅子、猿猴等動物,有行者舞、手腕舞、法鼓舞、愛情舞、老僧舞、兩班舞、捕盜神將舞、風騷巫婆舞、南極老人舞等。
行者舞是四個穿白長衫、披紅袈裟、戴高帽、扮成年輕和尚的人們跳的舞,諷刺年輕和尚不老實,不好好在廟裡念經修道,卻到街上去跳舞取樂。
手腕舞的舞者是八個扮成黑衫僧的人。他們戴著面目猙獰的紅色面具而舞,獨舞和群舞相配合。
法鼓舞是退了場的八個黑衫僧拿著長鼓和銅鑼,和女藝人出場跳的即興舞。
愛情舞是一個身著紅裳綠襖的女藝人和面戴假面具、頭戴斗笠、只穿一件坎肩兒的黑衫僧們跳的即興舞。
老僧舞、兩班舞、捕盜神將舞、風騷巫婆舞,是揭露僧侶的腐敗、醜惡和諷刺兩班官僚的墮落的表演。
鳳山假面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腐敗的封建社會受苦受難的老百姓的生活和心。
鳳山假面舞在1967年被韓國指定為第17號重要無形文化遺產。
假面舞

假面舞客

在那個時代Hip-Hop風盛行,然而到處都是一些風格相同的舞蹈團隊,那些舞蹈者所表現的舞蹈就像是克隆過一樣。“舞蹈為了跟隨音樂的節奏”和“舞蹈作為藝術表現形式”兩者之間失去了平衡。因此就有了假面舞客的誕生。
每個成員都有不同的舞蹈和生活背景,這為整個團隊帶來了多元化的風格和觀點。假面舞客這個創意 來自於Joseph Larot, Kevin Brewer和Phil Tayag三個人。當時整個團隊還包括另外五位成員,他們共同創造了假面舞客的特殊風格。
這五位成員分別是:Randy Bernal, Ryan Ellis, Chris Gatdula, Gary Kendell, Rainen Paguio。而在過去的五年中,假面舞客的成員人數又增加到了11個。所增加的那四位成員分別為:Ben Chung, Eddie Gutierrez, Saso Jimenez和Phi Nguyen。
最初,假面舞客只是在聖地亞哥和洛杉磯的一些本地活動或者俱樂部中露面。可他們對Hip- Hop領域的影響使他們獲得了全世界的認可。許多hip-hop的先驅,比如:Poppin' Pete, Mr. Wiggles,Crazy Legs等等,都給予了假面舞客很多支持。
正是這些先驅的認可和假面舞客身上所背負的“用音樂和舞蹈世界風潮”的使命激勵了他們,使他們更加努力繼續 hip-hop事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