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耕地

假耕地

假耕地是指一些新開發的“耕地”不僅破壞山林生態,而且無法種植莊稼,留下了一片片光山頭。高山頂上造耕地,與荒山刷綠漆搞綠化、拉閘限電節能減排是一個思路,都是明目張胆的弄虛作假,只為糊弄上級檢查。這比圈占耕地的影響還要惡劣,在表面的平衡之下,耕地保護的紅線正被悄悄蠶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假耕地
  • 外文名:False cultivated land
  • 造假現象:見正文
  • 其他:見正文
造假現象,有利可圖,占補平衡,相關評論,

造假現象

假耕地
在林業發達的浙江龍泉市,出現了山頂“造地”的怪事,很多山頭的樹木被成片砍伐,開發成了“梯田”。但這些“梯田”不僅種不了水稻,連玉米、地瓜都長不了,大好青山被剃成了光禿禿的山頭。據調查發現,這只是為了應付國家的耕地“占補平衡”政策,上級檢查一過,就任其荒在那裡。
從龍泉縣城出發往岩樟方向大山深處行駛,遠遠望見高山上大塊禿地,在鬱鬱蔥蔥的山林中顯得格外刺眼。據當地下樟村農民介紹,這就是政府新造出來的“耕地”。
現場看到,這座山頭已被改造成梯田狀,用石塊壘成的梯田,層層疊疊,放眼望去頗有氣勢。當地村民介紹,山上的“耕地”是2009年下半年開發的,面積約有130畝。原先都是山林,當時政府說把它改造成可以種植水稻的標準農田。
村民稱,這塊山頭沒有水,而且都是沙石瘦地,沒有養分。別說是種水稻,就是種玉米、地瓜、大豆之類的作物都會枯死。
下樟村民鄭妹兒有2畝多承包山林被劃入這塊“耕地”開發。他說:“政府一次性給了我每畝500元的補償,允許砍下的樹木歸自己,答應造地驗收完成後3年內就還給我們,政府以後就不再管了。3年到期時,我只能重新種上松樹。”
高山嶺村東岙自然村有兩處大小山頭已被開發成梯田,開發規模比下樟村大得多。這裡的梯田同樣是沙石瘦地,種的蠶豆早已枯死,灌溉配套建起的水池和溝渠成了擺設。
“這些已枯死的蠶豆作物,是當時為迎接造地檢查團驗收種下的,之後就沒有種過東西。”東岙自然村一位姓沈的老農說,“政府幹部明明知道這些山地不能種莊稼,還要這么做,這是在弄虛作假。”

有利可圖

受利益驅使重指標輕質量
這些山上的造地項目,將用於耕地“占補平衡”,置換在平原低洼地區被非農建設占用的農保田。開發的新增“耕地”指標,由市里統籌,每畝指標可賣8萬-10萬元。
據了解,2009年,龍泉立項的耕地開發規模有1.6萬餘畝。下樟村委會主任鄭新東說,山林被砍伐很痛心,但這是市里安排的項目,必須服從。“當然,市里也會給一些利益,造地竣工後,街道辦事處每畝可得1000元,村里每畝可得200元獎勵”。
鄭新東說,開發這些“耕地”由龍泉市國土資源局批准立項,全部實行公開招投標。開發費用一般每畝1.8萬元,按開發面積計算,由政府支付給開發商。其實,下樟村開發的數量是很少的,有的鄉鎮開發更多。
龍泉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林利民表示,在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的前提下,省內之間可以實行有償調劑,用於耕地“占補平衡”。他說,這些山上造地項目都是坡度在25°以下的疏林地,開發出來的耕地主要用於補充高速公路建設等非農建設項目占用的耕地,也有部分開發指標賣給一些用地瓶頸突出的經濟發達縣(市)。
龍泉市農業部門一位幹部稱,浙江省政府有嚴格的要求,特彆強調新造耕地必須經得起耕作檢驗。但龍泉當地政府受利益驅使,重指標,輕質量,以至於出現把農保田造在高山頂上的荒唐事。
這位幹部說,龍泉境內幾乎都是高山林地,這裡的山林土質、水源、地貌等條件不適合耕地開發,所以,開出來的“耕地”也大都只能荒廢。“如果上面到現場認真查訪,可以發現這種砍伐山林造地的情況觸目驚心。”
“搖錢樹”工程政策執行走樣
從浙江省國土資源廳了解到,非農建設項目經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墾多少”的原則,需開墾補充與所占耕地數量與質量相當的耕地。但從龍泉市的情況看,這些嚴肅的耕地“占補平衡”政策在基層個別地方卻未得到嚴格的執行。
龍泉市一位林業幹部說,開發墾造耕地項目主要由當地國土部門來抓,儘管規定涉及林地的要徵求林業部門意見,但林業局局長還要聽市裡的。由於這是市政府的“搖錢樹”工程,在勘察、施工、驗收等環節,各部門誰還會因為公家的事過不去呢?結果,上級領導得到的是“圖、數、地”相一致、驗收合格的“結論”,但實際情況並不一定如此。
龍泉市一些幹部民眾指出,過去平原低洼地區的農保田大多是可以種植稻米的良田,如今良田變成了山上這些不能種植的“耕地”。從表面上看農保田的數量沒有減少,但實際上真正可以種植的良田卻大大減少了。

占補平衡

所謂“占補平衡”,是我國執行最嚴格耕地保護政策的一個基本原則,非農建設項目經批准占用耕地的,需開墾補充與所占耕地數量與質量相當的耕地。在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的前提下,省內之間允許異地平衡、有償調劑。這一原則,在保護耕地總量的基礎上,體現了市場規律,初衷無疑是好的。道理很簡單,同樣質量的土地,如果轉化為建設用地,其價值就會天差地別。那些靠近城市和交通要道、風景區的土地,寸土寸金,,一轉手就可以淨賺幾十倍,而偏遠貧困地區的土地,開發商看不上,農民也不覺得珍貴,甚至任其荒蕪。兩者之間占補平衡、有償調劑,既能保持耕地總量,還能使偏遠地方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但是,這條嚴格保護耕地的規定,在有些地方卻成了搶占耕地、破壞環境的幌子。
在房地產開發熱和賣地財政之下,耕地保護的紅線遭遇空前衝擊。一方面,大量已出讓土地被閒置,另一方面,大片基本農田被蠶食。雖然有一個總量的紅線管著,但占補平衡的原則,卻遭遇“下有對策”的抵制。一些地方,被占的是基本農田,用來“平衡”的卻是無法耕種的荒地、坑塘。更有甚者,像龍泉市一樣,把“耕地”“平衡”到了荒山上。有人擔憂地說,照這樣發展下去,下一次恐怕有人要到月球上去“占補平衡”了。

相關評論

高山頂上造耕地,與荒山刷綠漆搞綠化、拉閘限電節能減排是一個思路,都是明目張胆的弄虛作假,只為糊弄上級檢查。更可怕的是,造假都是系統性的,一路過關斬將,直到驗收部門。這比圈占耕地的影響還要惡劣,在表面的平衡之下,耕地保護的紅線正被悄悄蠶食。
在房地產開發熱和吃飯問題基本解決的情況下,耕地保護紅線還是否有必要存在,也曾引發爭議。不過,目前來看,國家有關部門在這個問題上態度是明確的、政策是嚴肅的,事關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不容動搖。但是,跳出爭議來看,我們的耕地真的得到很好保護了嗎?有多少偏遠農村的良田被拋荒、有多少是用來“平衡”瞞騙的不可耕種土地?應該也來一次土地普查,看看正在逼近的耕地紅線,在一些地方是否已經被突破。
為保住18億畝“保命田”,嚴肅的土地保護政策,還需要被嚴格執行。“下有對策”的弄虛作假行為,應該進行嚴肅查處,嚴加問責。此外,還應該把更多土地權益真正還給農民,如果土地開發的收益由農民分享,農民握有高山林地的林權,地方政府就不可能想賣就賣、想砍就砍。山頂上開墾耕地的荒唐事,就沒有那么容易成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