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言祥

俞言祥

俞言祥,男,1964年8月出生,博士,研究員,工程地震與城市減災研究室(二室)主任。1985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系地球物理專業,1988年畢業於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獲碩士學位並留所參加工作。2001年畢業於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獲固體地球物理學專業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為工程地震、強地面運動模擬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目前負責承擔的科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技部973項目、中國地震局十五項目等。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20餘篇。

參加的科研項目獲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二等獎、電力勘測設計科學技術進步獎套用成果一等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俞言祥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4年8月出生
  • 職業:博士,研究員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主要成就: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國家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二等獎
    電力勘測設計科學技術進步獎套用成果一等獎
簡介,主要代表性論著,兼職情況,教育背景,工作經歷,研究領域,主要研究方向,科研項目,

簡介

俞言祥,男,1964年8月出生,博士,研究員,工程地震與城市減災研究室(二室)主任。1985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系地球物理專業,1988年畢業於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獲碩士學位並留所參加工作。2001年畢業於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獲固體地球物理學專業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為工程地震、強地面運動模擬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目前負責承擔的科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技部973項目、中國地震局十五項目等。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20餘篇。
參加的科研項目獲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二等獎、電力勘測設計科學技術進步獎套用成果一等獎。

主要代表性論著

陸遠忠、俞言祥,1987. 未震空區與卸載地震. 西北地震學報,9(2):40~45.
俞言祥、許忠淮、汪素雲,1989. 對我國大陸地殼應力場觀測結果的一種解釋. 八十年代中國地球物理學進展,學術書刊出版社,284~293.
許忠淮、汪素雲、俞言祥,1992. 根據觀測的應力方向利用有限單元方法反演板塊邊界作用力. 地震學報,14(4):446~455.
汪素雲、許忠淮、俞言祥、高阿甲、郭瑛、黃雨蕊,1994. 北京西北地區現代微震重新定位. 地震學報,16(1):24~31.
俞言祥、許忠淮,1994. 用鑽孔崩落法研究冀中坳陷水平主應力方向. 石油勘探與開發,21(2):48~55.
汪素雲、許忠淮、俞言祥、環文林,1995. 北京及鄰區現代微震重新定位及其構造含義. 中國地震,11(3):222~230.
俞言祥、許忠淮,1996. 利用斜井鑽孔崩落資料反演冀中坳陷上地殼應力狀態. 地震學報,18(2):246~253.
汪素雲、許忠淮、俞言祥、張琳,1996. 中國及其鄰區周圍板塊作用力的研究. 地球物理學報,39(6):764~771.
俞言祥、汪素雲、呂紅山,1997. 利用513中強地震儀記錄圖計算長周期地震動反應譜. 地震學報,19(3):268~274.
黃雨蕊、許忠淮、俞言祥、高阿甲,1997. 下遼河坳陷現代應力場特徵. 中國地震,13(2):114~119.
俞言祥、汪素雲,1997. 1996年11月9日南黃海地震的長周期地震動反應譜. 地震,17(4): 364~370.
俞言祥、許忠淮,1997. 地應力信息在改善油田井網布局中的套用. 石油勘探與開發,24(4):80~82.
汪素雲、俞言祥、呂紅山,1998. 利用中國數字地震台網寬頻帶記錄研究長周期地震動反應譜特性. 地震學報,20(5):481~488.
俞言祥、汪素雲、胡聿賢,1999. 用寬頻帶數字記錄計算長周期地震動反應譜. 中國地震學會成立20周年紀念文集,陳運泰主編,地震出版社,113~121.
俞言祥、胡聿賢,2000. 關於上海市《建築抗震設計規程》中長周期設計反應譜的討論.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27~34.
俞言祥、許忠淮、黃雨蕊,2000. 用斜井鑽孔崩落資料反演上地殼應力狀態的遺傳算法. 華北地震科學,18(1):1~8.
Wang Suyun, Yu Yanxiang, Gao Ajia, Yan Xiujie, 2000. Development of attenuation relations for ground motion in China.Journal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Research,8:32~20.
汪素雲, T. M. Hearn, 許忠淮,J. F. Ni, 俞言祥, 張曉東,2001. 中國大陸上地幔頂部Pn速度結構. 中國科學(D輯),31(6):449~454.
俞言祥、高孟潭,2001. 台灣集集地震近場地震動的上盤效應. 地震學報,23(6):615~621.
俞言祥、汪素雲,2002. 美國西部水平向基岩加速度反應譜衰減關係. 新世紀地震工程與防震減災,地震出版社,559~565.
俞言祥、汪素雲、胡聿賢,2002. 用數字寬頻帶速度記錄和加速度記錄計算長周期反應譜的對比分析. 新世紀地震工程與防震減災,地震出版社,566~575.
高孟潭、俞言祥、張曉梅、吳健、胡平、丁彥慧,2002. 北京地區地震動的三維有限差分模擬. 中國地震,18(4):356~364.
許力生、俞言祥、陳運泰,2003. 中國強地面運動研究進展. 地震學報,25(5):475~478.
俞言祥、汪素雲,2004. 青藏高原東北地區水平向基岩加速度峰值與反應譜衰減關係. 地震學報,26(6):591~600.
姜慧、高孟潭、俞言祥、趙翠萍,2004. 用數字地震資料確定軟基岩場地放大和衰減的聯合效應. 地震學報,26(S):148~153.
俞言祥,2004. 長周期地震動研究綜述. 國際地震動態,7:1~5.
俞言祥、胡聿賢、潘華,2005. 地震震源機制對長周期地震動的影響研究.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4(17):3113~3118.
高孟潭、姜慧、俞言祥、許力生、唐麗華,2005. 震源機制和斷層面的介質剛度對強地面運動的影響.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4(17):3101~3106.
雷建成、高孟潭、俞言祥,2006. 西南地區近代地震的震中烈度與有感半徑的統計研究. 震災防禦技術,1(2): 137~145.
俞言祥、汪素雲,2006. 中國東部和西部地區水平向基岩加速度反應譜衰減關係. 震災防禦技術,1(3):206~217.
馮銳、俞言祥,2006. 張衡地動儀與公元134年隴西地震. 地震學報,28(6):654~668.
鄢家全、俞言祥、潘華、郝玉芹,2006. 論不同等級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場地勘查要點. 震災防禦技術,1(4): 285~291.
俞言祥、高孟潭、盧福水、呂紅山,2006. 江西九江-瑞昌地震災區抗震設防參數研究. 震災防禦技術,1(1): 56~62.
姜慧、沈軍、俞言祥、許力生、柔潔,2006. 逆斷層地震近場地震動影響場和地表形變模擬.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6(1):11~17.
陳勇、陳鯤、俞言祥,2007. 用集集主震記錄研究近斷層強震記錄的基線校正方法.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7(4):1~7.
陳勇、俞言祥,2007. 《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01)中多阻尼比反應譜長周期區段的適用性. 中國地震,23(2):131~140.
姜慧、高孟潭、俞言祥、唐麗華,2007. 北天山地區S波非彈性衰減和場地效應研究. 地震學報,29(2):181~186.
雷建成、高孟潭、俞言祥,2007. 四川及鄰區地震動衰減關係. 地震學報,29(5):500~511.
鄢家全、俞言祥、潘華、郝玉芹,2007. 不同級別安評工作確定設防地震參數的要點. 震災防禦技術,2(3):297~304.
汪素雲、裴順平、許忠淮、張國民、俞言祥,2007. 利用ML振幅研究地殼橫波Q0值I:不同構造區的衰減特徵. 地球物理學報,50(6):1740~1747.
汪素雲、裴順平、Thomas M. Hearn、許忠淮、James F. Ni、俞言祥, 2008. 利用ML振幅研究地殼橫波Q值II:Q橫向變化特徵. 地球物理學報,51(1):133~139.
鄢家全、俞言祥、潘華、陳文彬、李金臣、郝玉芹,2008. 關於識別發震構造的思考與建議. 國際地震動態,2008(3):1~17.
王繼、俞言祥,2008. 華中、華南中強地震區地震烈度衰減關係研究. 震災防禦技術,3(1):20~26.
俞瑞芳、俞言祥、肖亮、徐偉進,2008. 利用國家數字地震台網記錄計算汶川地震餘震峰值加速度分布圖. 國際地震動態,2008(6):4~8.
胥廣銀、高孟潭、俞言祥,2008. 破壞性地震破壞範圍的快速估計. 國際地震動態,2008(7):20~23.
王繼、俞言祥、龔飛、汪素雲、丁力、李麗媛,2008. 中國西部地震動衰減關係的適用性分析-以部分新疆地震為例. 中國地震,24(2):126~133.
高孟潭、陳學良、俞言祥、雷建成,2008. “5·12”汶川8.0級地震漢源烈度異常機理的初步探討. 震災防禦技術,3(3):216~223.
呂堅、俞言祥、湯蘭榮、高建華、盧福水,2009. 江西省及鄰區地震動參數衰減關係. 地震地質,31(1):122~131.
靳超宇、廖旭、黃河、俞言祥,2009. 基於美國NGA項目的長周期地震動衰減關係研究. 東北地震研究,25(1):70~75.
汪素雲、俞言祥,2009. 震級轉換關係及其對地震活動性參數的影響研究. 震災防禦技術,4(2): 141~149.
姜慧、黃劍濤、俞言祥、溫增平,2009. 地表破裂斷層近場速度大脈衝研究. 華南地震,29(2):1~9.
靳超宇、俞言祥,2009. 歐洲中小震基岩水平向地震動衰減關係研究. 中國地震,25(2):170~177.
呂堅、俞言祥、高建華、高登平、湯蘭榮,2009. 江西及鄰區地震烈度衰減關係研究. 地震研究,32(3):269~274.

兼職情況

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編制委員會副主編
國家地震安全性評定委員會委員
《震災防禦技術》編委
《國際地震動態》編委
《世界地震譯叢》編委

教育背景

1980-198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物理學,學士
1985-1988 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學,碩士
1996-2001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固體地球物理學,博士

工作經歷

1988-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領域

工程地震學

主要研究方向

強地震動特性、地震動衰減關係、地震動數值模擬、地震安全性評價方法

科研項目

財政部專項“新一代全國地震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編制”專題“地震動衰減關係確定”
曾負責完成的科研項目(課題):
地震科學聯合基金青年基金“利用鑽孔崩落資料研究主應力大小”(9500026)
地震科學聯合基金“用寬頻帶數字記錄研究長周期地震動特性”(199109)
中國地震局“十五”重點科研項目課題“地震動參數衰減關係研究”(10-5-02-1-2)
科技部973項目專題“近斷裂地震反應譜、地震動時程和地表斷裂估計方法”(2002CB41270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用寬頻帶數字記錄研究長周期地震動衰減關係”(40374017)
科研院所社會公益研究專項“梯級電站系統地震安全研究”(2005DIB3J119)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專題“近場地震動衰減關係確定技術”(2006BAC13B01-04)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子專題“南海地震風險分析”(2006BAC03B02-01-0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培育項目“多點輸入地震動的數值模擬研究”(90715020)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專題“重災區綜合災害危險區劃分與居民點、重要企業建設的選址評估研究”(2008BAK47B03-05)
地震行業科研專項“高山峽谷地區水電工程地震動輸入問題研究”(20080800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