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秀松

俞秀松

俞秀松(1899年8月1日~1939年2月21日),又名壽松,字柏青,化名王壽成,浙江諸暨次塢鎮溪埭村人。中國共產黨早期傑出的革命活動家,杭州“五四運動”的領導人;和陳獨秀同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中共歷史上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的5個發起人之一,中國共產黨成立發起人之一,“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共青團)創始人;中國共產黨首次出席莫斯科國際會議和首批留蘇俄學習深造的共產黨人;是我黨最早參加與軍閥作戰的軍事工作者,對創建中國共產黨和青年團做出過卓越的貢獻。

曾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任書記、討伐軍閥陳炯明東路軍總司令部參謀處一等書記、旅莫斯科支部支委、新疆反帝聯合會秘書長、新疆學院院長等職。

1939年2月,因受王明康生誣陷,在新疆逮捕入獄,轉押去蘇聯,在“肅反”擴大化中被害。1962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簽發了烈士光榮證書,以表彰俞秀松對革命的功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俞秀松
  • 別名:字柏青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諸暨
  • 出生日期:1899年8月1日
  • 逝世日期:1939年2月21日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杭州“五四運動”的領導人
    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創建人之一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始人 
    我黨最早的軍事工作者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杭州“五四”領導者,協辦創建團組織,抵制王明宗派主義,在新疆工作的日子,個人履歷,參加革命,赴蘇學習,回國,遭遇誣陷,再遇誣陷,錯判死刑,平反,故居,陵園,

人物簡介

俞秀松(1899.8~1939.2),原名壽松,字柏青,俄文名那利曼諾夫,浙江諸暨次塢溪埭村人。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在校期間,思想活躍,求知慾旺盛,愛尋根究底,同學們稱他為“三W(英語“誰、什麼、為什麼”的縮寫)主義者”。又以善辯著稱,為學生骨幹之一。其時,立下志願:“做一個利國利民的東南西北人。”五四運動時,是杭州學生運動領袖。後與同學宣中華施存統夏衍等一起創辦《浙江新潮》,以戰鬥的姿態對黑暗的社會制度和虛偽的封建禮教進行猛烈的抨擊,並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為浙江新文化、新思想的一面旗幟。
早期照片早期照片

人物生平

杭州“五四”領導者

俞秀松(1899-1939),諸暨次塢鎮人。原名壽松,字柏青,自稱長山道人,在蘇俄留學時俄文名為那利曼諾夫,在新疆工作時化名王壽成。
1916年夏,俞秀松高小畢業,以同等學歷報考浙江“一師”,因考試成績優異而被錄取了。1919年北京學生“五四”愛國反帝運動巨浪般的怒吼聲,衝破了古國的沉默和荒寒,也震動了俞秀松年輕的靈魂,使他看到了希望,激起了投入戰鬥的熱情。5月12日他和宣中華等人發動杭州14所中等以上學校約3000名學生匯集在湖濱公園,舉行聲援北京、上海學生愛國反帝大會,舉行了杭州第一次大規模的反帝反封建的示威遊行。他還積極組織和帶領學生宣傳隊,提倡國貨、抵制洋貨,被譽為杭州學生運動的領袖和先驅。
俞秀松俞秀松
俞秀松經過“五四運動”的戰鬥洗禮,和宣中華創辦了《雙十》半月刊,後改為《浙江新潮》。他主編的這個刊物是浙江最早受十月革命影響,宣傳社會主義思想的刊物。他在發刊詞中提出一個改造社會的綱領:“要本著奮鬥的精神,用調查、批評、指導的方法,促進勞動界的自覺和聯合,去破壞束縛的、競爭的、掠奪的勢力,建設自由、互助、勞動的社會,以謀人類生活的幸福和進步。”俞秀松破天荒地指出改造社會的責任要落實到勞動階級身上。提出知識階級裡面覺悟高的人,應該打破知識階級的觀點,投身勞動界中和勞動者聯合一致,向共同的目的進行奮鬥。
《浙江新潮》一問世,就以戰鬥的姿態對社會制度和封建禮俗進行了猛烈的抨擊,成為當時浙江傳播新文化、新思想的旗幟。

協辦創建團組織

《浙江新潮》因刊登施存統《非孝》一文被反動當局查封,主編俞秀松、作者施存統被迫離開杭州,赴北京參加工讀互助組。但俞秀松很快意識到,現行社會不進行徹底改造,無論工讀互助還是新村,完全是一種烏托邦的空想,從而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願做一個推翻舊世界為己任的革命者。南下上海參加《星期評論》工作,自覺到鐵工廠做工,與工人交朋友,去工人集中的小沙渡辦俱樂部,走與工人相結合的道路。
浙江新潮浙江新潮
在上海,新文化運動的左翼已開始走上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道路。1920年5月,陳獨秀等創議:鑒於當前工人運動急需馬克思主義指導,先成立一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陳望道和俞秀松首先參加該會工作。同時,李達、李漢俊、邵力子、施存統、沈玄廬、戴季陶、楊明齋等人參加了該會。這是一個秘密組織,沒有綱領,會員入會也沒有成文的手續,由陳獨秀負責,稱書記。主要任務是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
陳獨秀對創建中國共產黨的心情是迫切的。1920年7月,他就曾與俞秀松、邵力子、李達等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成員研究建立上海共產黨(即後稱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事,並邀請他們做發起人。
同年8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員在陳獨秀住處召開會議。由陳獨秀、俞秀松、李漢俊、施存統、陳公培5人制定黨綱,推舉李漢俊執筆。大家一致推舉陳獨秀擔任黨的書記。他們擬定的《中國共產黨宣言》上明確規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提出黨的最終目標是:“經濟方面消滅私有制,政治方面消滅政權和社會方面消滅階級”。就這樣,一群薈集在滬的革命知識分子,把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活動上升為組建中國共產黨的活動,證明這批先進的革命者有著超前的思想精神境界,俞秀松就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1920年8月的一天,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員相約到陳獨秀的住處,李達提議成立青年團組織作為黨的助手。大家認為為適應青年的願望,應儘快成立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並一致推薦俞秀松去組織和主持團的工作。在俞秀松撰寫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章程中,明確規定團的主要任務是研究科學理論,實現自由平等,宗旨是實現社會主義改造和宣傳社會主義。1920年8月22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上海霞飛路漁陽里6號正式成立,俞秀松為首任書記。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也就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前身。
1921年初,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就達200餘人,全國有1000多人。1921年3月,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俞秀松任書記。
俞秀松俞秀松
1921年3月開始,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從“外國語學社”的學員中挑選出20多位團員,分期分批赴蘇俄學習,劉少奇、任弼時、羅亦農、肖勁光、汪壽華、曹靖華等是這批學員中的佼佼者。
同年,俞秀松接受少共國際的邀請,出席少共國際在莫斯科召開的第二次代表會,並代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作了專題報告。1922年1月,他參加了遠東各國共產黨和民族革命第一次代表大會,並受到列寧的接見。同年1月30日至2月2日,又以中國代表團代表的身份參加了遠東青年團代表大會。
1922年3月,俞秀松回國,在杭州等地籌建團組織。9月2日,在上海參加團中央執行委員會第16次會議,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書記。
1922年8月,俞秀松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赴福州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討伐陳炯明北伐軍,擔任東路討伐軍總司令部參謀處一等書記官,實際任機要工作,並參加廣州戰役,是我黨最早參加軍隊與作戰的軍事工作先行者。

抵制王明宗派主義

1925年10月28日,俞秀松第二次赴蘇俄學習。中共總書記陳獨秀當天親筆簽名給中共旅莫支部的信中,告知此行進中山大學學員人數103人,途中由5人組成臨時委員會,中央指定負責人為俞秀松,任書記。
俞秀松入中山大學後擔任學生會主席、黨團書記,中大成立聯共(布)支部,他擔任支委。他與董亦湘、周達文等人,對王明一夥在副校長米夫支持下的宗派主義活動不滿和反感。俞秀松受旅莫支部委託,幾次找王明談話,尖銳地指出其問題,誠懇地希望他改正,王明表面虛心接受,內心卻記仇懷恨。
1927年11月,俞秀松進列寧學院深造和工作。此後,又三番五次遭到王明等人的陷害。俞秀松、周達文對王明無中生有的誣陷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列寧學院副校長基爾山諾娃在致聯共(布)中央監察委員會的報告中說“那利曼諾夫(俞秀松)和丘貢諾夫(周達文)在學校里給人的印象是可靠的黨員,有能力的學生和無疑能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中起領導作用的同志。”

在新疆工作的日子

1932年7月,經聯共(布)中央決定:將董亦湘、周達文、俞秀松先後派往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工作。1935年6月,聯共(布)中央決定俞秀松為組長,張逸凡(萬獻廷)為副組長共25人組成的小組進入新疆。俞秀松從伯力到莫斯科報到的逗留時間,受到史達林的親切接見,並接受具體指示。
俞秀松(左四)在新疆俞秀松(左四)在新疆
俞秀松到新疆後,1936年,盛世才任命他為省立一中校長和新疆學院院長,在他任職省立一中校長的階段,為新疆的教育做出了貢獻(抗戰和民主革命時期,許多愛國志士在省立一中任教),盛世才還要他擔任反帝聯合會(簡稱反帝總會)秘書長,主持日常工作。而俞秀松卻把它辦成了一個政治目標明確、革命的、民眾性的政治組織。
1936年7月28日,與盛世才二妹盛世同結婚,儀式的地點選在風景如畫的西公園(今烏魯木齊市人民公園)朝陽閣。參加婚禮的賓客,除新疆省、迪化市的所有軍政要員和社會名士外,特別引人注意的是蘇聯迪化總領事阿畢列索夫和領館秘書,安鐵列夫還代表史達林送來一箱衣物和高級化妝品作賀禮,還派來一個電影攝影組來攝製一部電影紀錄片。盛世才送來的賀禮則是兩隻精緻的小木箱,上寫著“燃燒心靈的火把,奪取學識的寶庫”。很多人都猜說是金銀財寶,後來打開一看,全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精裝經典著作和其他革命典籍。俞秀松一見十分高興的向盛世同說:“同妹,這勝過金銀財寶萬萬倍,是無價之寶,我倆要好好保存,細細閱讀學習。”
1936年與盛世同結婚照1936年與盛世同結婚照
俞秀松辦事始終堅持公道,黨性原則,他堅決查辦盛世才岳父邱宗凌違法亂紀、謀財害命的案件。他婉言謝絕了盛世才名為任命其教育廳長實為直接控制的舉動,打亂了盛的部署。
1937年11月14日,王明以共產國際常委、康生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身份,從蘇聯回延安,途徑新疆,借盛世才之手將俞秀松逮捕入獄。回延安後,王明、康生又在《解放》雜誌、在蘇聯《真理報》、巴黎《救國時報》上大肆誣衊俞秀松等為托洛茨基匪徒,又借蘇聯肅反擴大化之機殺害了俞秀松等革命者。
1962年5月15日,俞秀松被追認為烈士。1983年8月14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共產主義事業的開拓者――俞秀松烈士》的長篇報導。8月16日,中國青年報發表了《共產主義事業的先驅者――紀念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始人俞秀松烈士》的重要紀念文章。兩家報紙都高度評價了俞秀松烈士生前在建黨、建團,培養我黨高級幹部,推進中國革命中所作出的貢獻,讚揚他為共產主義事業堅持原則的高尚品質,以及捍衛真理而奮鬥的犧牲精神,恢復了俞秀松在黨內和共青團內的歷史地位。

個人履歷

參加革命

1920年1月,參加北京工讀互助團,在北京大學第一院哲學系旁聽。由無政府主義者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後,公開宣稱“我此後不想做個學問家,情願做個舉世唾罵的革命家”。
1920年3月,俞秀松由李大釗推薦,到上海《星期評論》社工作。5月,參加馬克思主義研究會。6月,與陳獨秀、李達、李漢俊等成立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並參與制定黨的綱領等活動。8月,受上海黨小組的委派,負責組織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任書記。其時,除參加編輯《勞動者》刊物外,進入厚生鐵工廠做工,組織工人夜校、俱樂部和工會。還與其他同志一起創辦了旨在培養幹部的上海外國語學社,其學員後來大都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如任弼時、劉少奇等。11月,團臨時中央局成立,俞秀松任書記。在陳獨秀去廣州任廣東省教育廳長後,負責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指導全國的建黨工作。
上海的紀念園上海的紀念園

赴蘇學習

1921年3月,受共產國際的邀請和上海黨團組織的委派,他到蘇俄莫斯科出席少年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和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會後,留俄學習,並負責聯繫選送國內革命青年赴蘇俄留學事宜。

回國

1922年初,參加遠東和各國共產黨和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3月,回國,繼續從事工人運動和赴各地建黨建團工作。4月,創建社會主義青年團杭州支部,任書記,併到紹興指導團的工作5月,參加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團中央執行委員,兼經濟部主任。9月,任團中央書記。同時,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區執行委員會委員。
1922年10月,俞秀松去福建、廣東等地協助孫中山工作,任東路討賊軍總司令部參謀處一等書記官,隨許崇智討伐陳炯明。同年,與陳獨秀李大釗張太雷一起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協助國民黨改組。
1924年1月,任中共上海、杭州地方書記,國民黨浙江省黨部執行委員、常委,中共黨團書記。回響孫中山召開國民會議的倡議,與邵力子陳望道一起起草《我們所要的國民社會主義是什麼》,指導全國開展國民會議運動。11月,孫中山抵滬,領隊前往歡迎,被法國巡捕房逮捕,經孫中山交涉後獲釋。
俞秀松俞秀松

遭遇誣陷

1925年5月,五卅慘案發生後,中共上海地委聯合學校和社會團體公祭顧正紅烈士,並發動罷工、罷課、罷市等愛國活動,任內部指揮。是年冬,受黨中央派遣,率100多名黨、團員赴蘇留學。先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列寧學院學習和任教,曾任中山大學聯共支部局委員、中國部中共支部副書記、國民黨中大特別黨部主席,校學生公社主席。期間,因反對和抵制王明宗派主義和“左”傾冒險主義而遭到打擊和排擠,被誣為“江浙同鄉會”、“反黨小集團”頭子,“托洛斯基派”,經聯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審查而予否定,但仍被王明所掌的黨中央另眼相看。
1933年,被派到蘇聯遠東地區工作,任聯共邊區黨委機關報《工人之路》(中文)副總編輯。

再遇誣陷

1935年6月,聯共中央派俞秀松等25人進新疆,做督辦盛世才的統戰工作。化名王壽成,曾任新疆反帝聯合總會秘書長、新疆學院院長、省立一中校長、督辦公署邊防處政治處副處長、航空學校和軍官學校政治教官等職,並主編《反帝戰線》,為新疆傳播馬克思主義第一人。“力主以民族為形式,以馬列主義為內容”發展新疆文化,並為此成立民族文化促進會。還倡導擴大新疆師範教育,從南疆招收幾百名各民族學生,送入師範學校,並選派3批學生到蘇聯塔什乾中亞大學學習。這批人後來多數成為新疆黨、政領導人,其中有阿巴索克、賽福鼎等。12月,王明、康生從蘇聯回延安途經新疆,俞秀松再次遭誣陷,被捕入獄。
1938年6月,轉押蘇聯。

錯判死刑

1939年2月21日,被蘇聯最高法院軍事委員會錯判死刑。

平反

1962年,被國家民政部追認為烈士。
烈士光榮紀念證烈士光榮紀念證
1996年8月,俄聯邦軍事檢察院為其徹底平反。

故居

俞秀松故居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俞秀松
年 代:近代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
俞秀松是浙江諸暨人,1920年加入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並參與創建社會主義青年團,任書記。1922年從蘇聯學習回國,先後在浙江、福建從事建黨建團活動。1925年在上海參與領導“五卅”運動。1933年被派到蘇聯遠東伯力工作,任中文版《工人之路》副總編。1935年6月,被調任新疆反帝總會秘書長、新疆學院院長等職。1937年因被王明、康生等人誣陷入獄。1939年在蘇聯被害。1962年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故居坐北朝南,屬晚清四合院式樓房建築,占地面積458平方米。東側廂房樓上為俞秀松的出生地,對研究俞秀松的成長有重要意義。

陵園

俞秀松紀念碑始建於1987年,經過1999年的擴建,改為俞秀松烈士陵園。陵園位於次塢鎮溪埭村東側俗稱柏樹山頭的小山坡上,占地1500餘平方米。紀念碑位於陵區中心,碑高9.9米,下大上小,下側寬1.74米,頂內收成三角形,三角形下側寬1. 4米,碑四面中間內凹,南側碑身正面鐫刻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先念題詞“俞秀松烈士永垂不朽”,字大50×50厘米,為金色,碑座分二層,每層高0.6米,碑底下為台階,共四級,高0.6米,陵區南側設上山道路,長56.6米,寬3.9米,兩側設平座,寬0.3米,設台階170級,中間設休息平台6處。陵園入口處與停車場連成一片,面積800平方米。陵園門台成之字形,正面橫刻黨和國家領導人胡耀邦的題詞“俞秀松烈士陵園”,下用白色大理石鐫刻俞秀松烈士生平介紹。整座陵園四周遍植松柏,與山水融為一體,尤顯莊重肅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