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新聞社

俄羅斯新聞社

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RIA Novosti)簡稱俄羅斯新聞社或俄新社,創建於1961年,是俄境內外提供信息時效性強、高水平的權威新聞媒體之一。

俄羅斯總統普京2013年12月9日簽署總統令,撤銷俄羅斯新聞社(簡稱“俄新社”)與“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將以上兩家新聞單位重組成立今日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任命俄羅斯著名記者、全俄國家電視廣播公司主持人德米特里·基謝廖夫擔任“今日俄羅斯”通訊社總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
  • 簡稱:俄羅斯新聞社或俄新社
  • 英文名稱:RIA Novosti
  • 創建時間:1961年
關於俄新社,俄新社的使命,戰略,客群,職業道德,數字與事實,歷史,普京撤銷俄新社,歷屆社長,中文網站,

關於俄新社

俄羅斯聯邦國家單一制企業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簡稱俄羅斯新聞社或俄新社,英文名稱是RIA Novosti)具有70年的光輝歷史,是俄羅斯領先的媒體控股公司。
俄羅斯新聞社媒體控股公司(RIA Novosti)包括有:俄羅斯多媒體國際新聞社、“PRIME”經濟新聞社、俄羅斯法律與司法新聞通訊社(RAPSI)、體育新聞社(R-Sport)、俄文和英文報紙《莫斯科新聞報》出版社、俄新社評級分析社、遍布國內外的俄羅斯新聞中心網路,以及14種語言的70多個網際網路新聞資源。按照2012年4月Google網站分析服務(GoogleAnalytics)的數據,俄新社各個網站的總客群超過每月2000萬人。
每天,全世界都有幾百萬人閱讀、收聽、收看和轉載俄新社的信息。俄羅斯媒體的當代歷史同俄新社品牌緊密相連。俄羅斯新聞社媒體控股公司之所以取得今日的成就,與對待記者的創新態度、保留專業團隊工作中形成的優良傳統,以及有計畫的發展是分不開的。
按照美國著名市場調研機構comScore公司2011年7月的數據,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網站進入歐洲最受歡迎的十大電子媒體行列。
俄新社總部大樓俄新社總部大樓

俄新社的使命

俄新社的使命是:快速且多方位的向俄羅斯國內外客群提供關於俄羅斯和全世界所發生事件的準確且客觀的新聞。

戰略

俄羅斯新聞社媒體控股公司首先致力於進一步拓展俄新社及下屬其它品牌在俄羅斯和世界新聞空間內的存在,致力於同世界新聞進程接軌,同國際媒體、媒體專家、媒體傳播學會開展合作。俄新社努力擴大和鞏固設在獨立國協國家和獨立國協以外國家的代表處網路,發展下設記者站和多媒體平台組成的新聞中心體系。

客群

俄新社的長期客戶包括:總統辦公廳、俄羅斯政府、聯邦委員會、國家杜馬、政府部門、各俄聯邦主體行政機關、媒體、實業界、各國駐外機構和社會團體代表等。
與大多通訊社不同的是,俄新社不僅向媒體供應新聞,也向信息的終端消費者即普通網際網路用戶供應新聞。
俄新社的目標客群還包括有外國媒體、商業機構、投資公司和銀行、外國政府和國家機關,以及對新聞和各方信息感興趣的廣泛人士。得益於俄新社技術基礎的大力發展和記者們的高度專業化,消費者均能以自己感到方便的任何形式獲取信息。

職業道德

對俄新社來說,遵守道德標準是主要的工作原則。員工們珍視自己的職業名譽,以開放和誠實的態度做好自己的工作。俄新社及下屬各部門同員工在長期合作和互相尊重的原則上建立關係。
俄新社各個編輯部的員工秉承確保快速、客觀和準確的原則。
總是把準確性視為記者工作的主要原則
總是儘快傳達信息,但不失準確性
總是傳播平衡客觀的信息
總是努力為讀者提供獨家信息
總是對讀者、領導層和訊息來源誠實
從不歪曲信息

數字與事實

俄羅斯新聞社媒體控股公司的基礎是被公認為快速準確信息來源且獲得廣泛轉載的俄羅斯新聞社。每天,
俄新社都發布50多條新聞專線,晝夜報導社會-政治、經濟、科學和體育信息。俄新社在俄羅斯69個城市和世界49個國家中設有廣泛的記者網路。俄新社在哈薩克斯坦、亞塞拜然、烏克蘭、亞美尼亞、喬治亞、摩爾多瓦、白俄羅斯設有官方代表處,並在獨立國協其它國家以及波羅的海國家設有記者站。
為快速報導俄羅斯國內外事件,俄新社採用了所有最現代化的方法和傳統方法。俄新社網站訪問者可參加有獎問答、投票、競賽、討論俄新社新聞,並傳送自己製作的多媒體信息。
俄羅斯新聞社媒體控股公司在各個社交網路上註冊有100多個賬號,其中包括“臉譜”(Facebook)、“聯絡中”(VKontakte)、 Google+、"同學錄"(Odnoklassniki)、LinkedIn,以及微博服務商Twitter、Futubra、Pinterest、Instragram和Foursquare。按照專業社交網路分析工具SocialBakers的說法,俄新社在臉譜(Facebook)的賬號進入該網站排名前3位的俄羅斯媒體行列。
俄新社以各類媒體頻道信息附屬檔案主要研發商的形象示人。俄新社在iOS、Android、Symbian、Windows Phone 7、MeeGo和Bada的基礎上以信息屏、移動電視、移動設備、平板裝置的形式推出獨特的新聞內容。
俄新社員工們研發並成功引進13個移動附屬檔案,讓廣大客群能夠即時獲取最新資訊。
俄新社擁有全俄規模最大的圖片資源部和圖片庫。圖片庫中共有100多萬張政治、文化、體育、藝術、社會生活、歷史遺產等各類題材的圖片。得益於在俄羅斯所有聯邦主體和全球49個國家境內的俄新社圖片記者們的工作,圖片檔案中收集了反映多彩世界的各類獨特鏡頭。
俄新社積極發展視頻內容製作。2011年,俄新社製作並發布了2萬多份視頻材料,其中包括新聞視頻、個人視頻專欄和直播。僅新聞視頻一項,俄新社資源上的觀看數量就超過了3000萬次,比2010年增加50%。視頻內容不僅用俄語製作,也用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和漢語製作。

歷史

俄新社的前身是創建於1941年6月24日直屬蘇聯人民委員會和蘇共(布)中央委員會的蘇聯新聞社。當時主要的任務是給廣播、報紙和雜誌編制前線狀況,後方工作和游擊隊活動的綜合報告。1944年蘇聯新聞社建立了專門負責向其他國家進行宣傳工作的部門。通過在23個國家的1171家報紙、523家雜誌和18個廣播電台、蘇聯駐外使館、友誼團體、工會、婦女團體、青年組織和科研機構向全世界介紹蘇聯人民反法西斯鬥爭的情況,而在戰後向讀者和聽眾介紹蘇聯對內和對外政策。
俄新社總部大樓1961年在蘇聯新聞社基礎上創建了新聞出版社(Novosti Press Agency,APN)。新聞出版社的主要目的是向海外傳播關於蘇聯的正面信息、向蘇聯人民介紹國外人民生活和促進國際間的相互理解、信任和友誼發展。
新聞出版社的座右銘是“為全球福祉與人民友誼服務”。新聞出版社在世界上120多個國家擁有自己的代表處。出版社發行45種語言的60種彩色印刷的報紙和雜誌,一次發行量達四百三十萬份。1989年新聞出版社創辦了電視中心,而後該中心改組為現代的“TV新聞”電視廣播公司。
1990年7月27日根據蘇聯總統戈巴契夫《關於建立“新聞”通訊社》的總統令在新聞出版社基礎上創建了新聞通訊社。1993年俄羅斯新聞社成為了國家的信息分析機構。俄羅斯新聞社的信息出版物主要特點是實時性強、客觀、準確和擁有不受政治局勢影響的獨立觀點。
從2004年4月正式註冊為聯邦國有企業,其全稱為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簡稱俄羅斯新聞社或俄新社,英文簡稱為RIA Novosti)。
俄新社擁有廣泛的通訊網路,在俄羅斯境內、獨立國協和世界上40多個國家設有代表處。俄新社擁有全俄規模最大的圖片資源部,能夠組織海外記者來俄羅斯進行採訪活動、在海外舉辦專題介紹等其他媒體活動,並且對海外新聞媒體發布的信息進行分析。
俄新社的技術力量能夠提供ISDN信息技術服務、在網際網路上直播新聞發布會、組織專題的圓桌會議和其他非正式的活動。
俄新社的客戶包括: 俄羅斯政府、總統辦公廳、聯邦委員會、國家杜馬、政府部門、各俄聯邦主體行政機關、俄羅斯國內外的實業界、各國駐外機構和社會團體等。

普京撤銷俄新社

  • 普京突然關閉俄新社
據英國廣播公司2013年12月9日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京已關閉俄羅斯國有的俄羅斯新聞社。
報導稱,克里姆林宮網站上2013年12月9日突然發布法令,宣布普京將以“今日俄羅斯”來取代俄新社。新機構將由克里姆林宮的記者基謝廖夫領導。
克里姆林宮負責人伊萬諾夫向媒體說,俄新社重組是為了要“更妥善地使用公款”。
  • 普京撤銷兩家國家通訊社 成立新通訊社加強外宣
2013年12月9日電 俄羅斯總統普京9日簽署總統令,撤銷俄羅斯新聞社(簡稱“俄新社”)與“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將以上兩家新聞單位重組成立“今日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任命俄羅斯著名記者、全俄國家電視廣播公司主持人德米特里·基謝廖夫擔任今日俄羅斯通訊社總裁。
根據俄總統令,“今日俄羅斯”通訊社為俄羅斯聯邦國有企業,其主要工作方向為對外宣傳俄羅斯的國家政策和國內社會生活。
此外,俄羅斯總統普京指令需在一個月時間內完成與新通訊社成立相關的活動及資金準備工作。
對於此次俄羅斯國家新聞媒體的重組,俄羅斯副總理謝爾蓋·伊萬諾夫表示,其意義在於減少國家開支和提高新聞工作的效率。他說,此次俄國家媒體重組的首要目的是更加理性地利用國家對支持和發展新聞資源的財政撥款。俄羅斯將在2014年減少對該領域的財政投入。他認為,第二個目的是提高俄羅斯國家媒體的工作效率。他強調,俄羅斯奉行獨立自主的政策,堅決維護國家利益,需要向世界解釋這一點不容易,但能做、也需要這樣做。
被剛任命為“今日俄羅斯”通訊社總裁的德米特里·基謝廖夫表示,他面臨的任務是恢復世界對俄羅斯作為世界大國的公正態度。
德米特里·基謝廖夫1978年畢業於俄聖彼得堡大學(原列寧格勒大學)語言系,是俄羅斯著名記者及電視節目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近30年,擁有豐富的新聞工作經驗。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曾在俄羅斯多家新聞媒體工作,包括“奧斯塔丁諾”電視台(現俄羅斯“第一頻道”)、俄羅斯公共電視台、俄羅斯“Ren-TV”等。自2003年開始在俄羅斯電視台工作,2008年-2012年擔任俄羅斯國家電視廣播公司副總裁。

歷屆社長

蘇聯新聞社(1941-1961,Soviet Information Bureau,Sovinformburo)時期
  • 亞歷山大·切爾巴柯夫(Alexander Shcherbakov,1941年至1945年)
  • 所羅門·羅索夫斯基(Solomon Lozovsky,1945年至1947年)
  • 鮑里斯·波諾馬廖夫 (Boris Ponomarev, 1947年至1948年)
新聞出版社(1961-1990,Novosti Press Agency,APN)時期
  • 鮑里斯·布爾科夫(Boris Burkov, 1961年至1970年)
  • 伊萬·烏達利措夫(Ivan Udaltsov, 1970年至1975年)
  • 列夫·托爾庫諾夫(Lev Tolkunov, 1975年至1983年)
  • 帕維爾·瑙莫夫(Pavel Naumov, 1983年至1986年)
  • 瓦連京·法林(Valentin Falin, 1986年至1988年)
  • 阿爾伯特·弗拉索夫(Albert Vlasov, 1988年至1990年)
“新聞”通訊社(1990-1991)時期
  • 阿爾伯特·弗拉索夫(Albert Vlasov, 1990年至1991年)
俄羅斯新聞社(1991-1998時期
  • 安德烈·維諾格拉多夫(Andrei Vinogradov, 1991年至1992年)
  • 邁薩拉特·馬哈拉澤(Maisarat Makharadze, 1992年至1993年)
  • 弗拉基米爾·馬爾科夫(Vladimir Markov, 1993年至1998年)
俄羅斯新聞社(1998-2004)時期
  • 愛德華·金吉列耶夫(Eduard Gindileyev, 1998年)
  • 阿列克謝·沃林(Alexei Volin, 1998年至2000年)
  • 阿列克謝·日達科夫(Alexei Zhidakov, 2000年)
  • 弗拉基米爾·庫利斯季科夫(Vladimir Kulistikov, 2000年至2001年)
  • 阿列克謝·日達科夫(Alexei Zhidakov, 2001年至2003年)
  • 斯維特蘭娜·米羅紐科(Svetlana Mironyuk, 2003年至2004年)
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2004-2013)時期
  • 斯維特蘭娜·米羅紐科(Svetlana Mironyuk,2004年4月至2013年12月)

中文網站

俄新網作為俄羅斯新聞社中文網站,於2006年3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期間和俄中兩國重大活動“中國俄羅斯年”啟動之際正式開放,是俄羅斯媒體界有史以來第一家中文俄羅斯電子媒體。俄新網使用中國的頂級國家域名代碼cn, 而不是象其它語文的俄新社網站那樣使用俄羅斯的國家代碼ru,這可以作兩方面的解讀,一方面俄新網針對的目標客群是中國國內的網際網路用戶,在俄新網上發布 的訊息將會接受中國國內法律的規管,另一方面俄新網的域名解析權在中方手中,這兩點都是頗不尋常的。
俄新網所面向的讀者群體既有國家機構、政黨組織的領導者和工作人員、各類媒體記者和編輯以及科教工作者等專業人士,也有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廣大華語讀者。它所發布的新聞符合華語讀者的閱讀特點和習慣。網上刊登的許多文章都是專門為俄新網采寫的獨家報導。俄羅斯新聞在俄新網每天所發布的新聞中占很大一 部分,所報導的內容涉及俄羅斯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教育、生態、衛生保健和體育等各個領域。俄新網不僅發表有關俄中關係的信息,同時也刊登國際新 聞。此外,俄新網還會定期刊登一些有關各種重大題材的分析性文章、評論、特別報導,以及對俄中兩國新聞人物的專訪。
俄新網主要的支持單位與合作夥伴有俄羅斯聯邦總統辦公廳、俄羅斯聯邦政府俄羅斯聯邦外交部、俄羅斯聯邦文化部、俄羅斯聯邦新聞出版與傳媒署等俄羅斯國家中央機構,俄羅斯各級聯邦主體政府、俄羅斯駐華大使館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人民日報社新華社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