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法洋款

俄法洋款

1895年7月,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第一筆甲午戰爭賠款借款契約,由俄法10家銀行組成財團向中國貸款4億法郎,約合銀1億兩,年息4厘,折扣94,期限36年。俄國借款以中國海關關稅為擔保,俄國趁機提出要與英國共同分享管理中國海關的權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俄法洋款
  • 簽訂時間:1895年7月
  • 年息:4厘
  • 期限:36年
信息,經過,

信息

由於《馬關條約》中規定清政府要在三年內償付對日賠款20000萬兩,後來又加上贖遼費3000萬兩。當時清政府全年的財政收入8000餘萬兩,根本無力籌劃。列強認為這是掠取特權的大好機會,爭相兜攬借款。在列強的爭奪和逼迫下,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後三年多的時間裡,先後三次向列強借款。

經過

第一次是1895年7月向俄法集團所借的“俄法洋款”。清政府原想通過赫德向英國滙豐銀行籌借第一期賠款,遭到俄、法、德三國的極力反對。它們以“干涉還遼應有酬勞”為理由,向清政府提出攬借要求。清政府屈服於三國壓力,決定向三國分借。俄國仍不滿意,便擠掉德國,與法國合作爭得了第一次借款權。1895年7月,《俄法洋款契約》簽字,又稱《四厘借款契約》。這是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政治性大借款的開端。“俄法洋款”的總額為4億法郎,折銀9800餘萬兩,由四家俄國銀行和六家法國銀行分攤貸給。折扣九四點一二五,年息四厘,以海關收入為擔保,分36年還清。俄法集團通過這筆借款,得以插手中國的海關管理。中國海關在1896年增加了俄、法人員名額,因此發生了俄、法兩國與英國爭奪中國海關控制權的嚴重矛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