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史教程(第四卷)

俄國史教程(第四卷)

《俄國史教程(第四卷)》是2013年6月商務印務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俄]瓦·奧·克柳切夫斯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俄國史教程(第四卷)
  • 作者:[俄]瓦·奧·克柳切夫斯基
  • 類別:歷史
  • 出版社:商務印務館
  • 出版時間:2013年6月
  • 頁數:487 頁
  • 定價:42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009419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俄國歷史學家瓦·奧·克柳切夫斯基對俄國歷史研究的觀點集中反映在他的5卷本《俄國史教程》中,《俄國史教程(第四卷 漢譯名著本)》分析透徹,描繪人物栩栩如生,富於藝術性。他重視地理殖民化在俄國歷史上的作用。他不局限於政治史的研究,注意分析歷史過程中的社會和經濟因素,以人們參加經濟生活的種類不同,作為區分各個社會集團的基礎。他認為由於地理條件和遊牧民族的侵襲,俄國歷史和西歐各國的歷史有很大區別,俄國歷史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沒有封建主義。
  《俄國史教程(第四卷 漢譯名著本)》為第4卷,第五十九——七十四講。內容時限從十七世紀末至1762年的宮廷政變。從五十九講到六十九講敘述彼得一世時期的內外政策、改革及其意義、財政稅收、土地領有制的變化、貴族等級以及農民問題。從七十講起敘述1725-1762年間政變迭起時期的重大問題,如皇位繼承、近衛軍與政變、德意志人在俄國、財政困難、貴族特權、農民問題、農奴制範圍的擴大等等。最後一講敘述1762年政變,並簡單地總結了十六世紀以來俄國國家制度的變革。克柳切夫斯基認為,直到那時,俄國只是一個等級制的貴族國家。

圖書目錄

第五十九講
彼得大帝在北方戰爭之前的生活——幼年時期——宮廷教師——學習——1682年事件——彼得在普列奧布拉任斯科耶村——少年軍團——第二次求學——彼得道德上的成長——納塔利婭皇后的統治——彼得的夥伴——遊戲的意義——出國——回國
第六十講
彼得大帝,他的外表、習慣、性格、生活方式和思想方法
第六十一講
彼得大帝的對外政策和改革——對外政策的任務——歐洲的國際關係——北方戰爭的開始——戰爭的進程——戰爭對改革的影響——改革過程和聯繫——研究的順序——軍事改革——正規軍的組建——波羅的海艦隊——軍事預算
第六十二講
軍事改革的意義——貴族的地位——首都的貴族——改革前貴族的三重作用——對貴族的審查和挑選——這些措施收效甚微——貴族的義務教育——服役期滿退伍辦法——公職的分配——貴族家譜成分的變化——上述改革之意義——非世襲領地和世襲領地的接近——關於一子繼承制的諭旨——諭旨的執行情況
第六十三講
農民和第一次丁籍調查——根據法典劃分的社會結構——徵集和招募——人口登記——各兵團的駐紮——社會構成的簡化——人口登記和農奴制——人口登記的國民經濟意義
第六十四講
工業和商業——彼得在這方面活動的計畫和辦法:(一)延聘外國技師和工廠主;(二)派遣俄國人出國;(三)立法宣傳;(四)工業公司、優惠、貸款和補貼——嗜好、挫折和成功——貿易和交通線
第六十五講
財政——困難——克服困難的措施——新稅;告密者和聚斂官——利潤——修道院衙門——專營——人頭稅——人頭稅的意義——17 24年的預算——財政改革的結果——改革的障礙
第六十六講
行政管理機構的改革——研究的順序——大貴族杜馬和衙門——1699年的改革——軍政長官的副手——莫斯科市政局和庫爾巴托夫——省份改革的準備-1708年的省份劃分——對各省的管理——省份改革的失敗——參政院的設定——參政院的產生及其意義——監察官——各院的設立
第六十七講
參政院的改革——參政院和總監——地方機構的新變革——地方委員——市政公署——新機關的基礎——中央機構和外省機構的基礎的區別——細則——新機構的實際情況——強盜
第六十八講
彼得大帝改革的意義——關於改革的幾種常見的論述——論述的搖擺不定——索洛維約夫的論述——這些論述與同時代人印象之間的聯繫——幾個爭論問題:(一)關於改革的起源;(二)關於它的準備;(三)關於它的作用的威力——彼得對舊羅斯所持的態度——他對西歐所持的態度——改革的手法——總的結論——結束語
第六十九講
彼得大帝逝世時的俄國社會——俄國的國際地位——人民對彼得逝世的印象——人民對待彼得的態度——關於僭稱沙皇者的傳說——關於反基督沙皇的傳說——兩種傳說對於改革的意義——上層階級組成的變化——它們形成的條件——出國留學——報刊——劇院——國民教育——學校與教學——格柳克中等學校——初級學校——書籍;大型舞會;上流社會交際讀本——統治階級及其對改革的態度
第七十講
1725—1762年時期——彼得逝世後的皇位繼承問題——葉卡捷琳娜一世即位——彼得二世即位——此後的皇位更迭近衛軍和貴族——上層階級的政治情緒——最高樞密院德·米·戈利岑公爵——1730年的最高樞密大臣
第七十一講
由於選舉公爵夫人安娜即位而在貴族中引起的動盪——貴族的方案——德·戈利岑公爵的新計畫——計畫破產——破產的原因——1730年事件與過去的聯繫——安娜女皇及其宮廷——對外政策——反對德國人的運動
第七十二講
宮廷政變的時代意義——彼得一世之後的政府對其改革的態度——這些政府的軟弱無力——農民問題——參政院總監阿尼西姆·馬斯洛夫——貴族和農奴制——貴族供職的優惠條件教育資格和任職期限——貴族土地所有制的鞏固:廢除一子繼承制;貴族借貸銀行;關於逃亡者的諭旨;擴大農奴制;貴族地產等級的清理——廢除貴族義務兵役——農奴制的第三發展階段——農奴制的實踐
第七十三講
18世紀中葉的俄國——彼得大帝頭幾位繼任者臨朝時期彼得大帝改革之命運——伊利莎白女皇——彼得三世皇帝
第七十四講
1762年6月28日的政變
注釋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