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胰液素

促胰液素

第一種被發現的動物激素。為一種鹼性多肽。由27個胺基酸殘基組成,含11種不同胺基酸。貝利斯與斯塔林(Bayliss與Starling)等於1902年發現。產生促胰液素的細胞為“S”細胞,主要在十二指腸黏膜,少量分布在空腸、迴腸和胃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促胰液素
  • 性質:第一種被發現的動物激素
  • 實質:一種鹼性多肽
  • 分布:十二指腸黏膜
促胰液素,發現歷程,墨守成規,大膽嘗試,開創新篇,

促胰液素

又稱胰泌素,目前已在腦中提純,因此亦加入腦-腸肽行列。作用為刺激胰腺分泌大量含豐富碳酸氫鹽胰液,對人、狗、豬產生最大刺激的促胰液素劑量,為一次靜脈注射或每小時每公斤體重靜脈灌注1臨床單位,相當於200~250毫微克,對胰酶分泌有弱的加強作用,但如與促胰酶素一起給予,則明顯增加促胰酶素分泌,對人、狗、大鼠的胃酸分泌和胃腸道活動有抑制作用。外源性人促胰液素,其半衰期為4.1分鐘,代謝清除率為15毫升/分鐘·公斤體重。

發現歷程

墨守成規

關於酸性食糜進入小腸引起胰液分泌這個現象,早在1850年就由著名的法國實驗生理學家克勞德·伯爾納(Claude Bernard)發現過,但似乎沒有引起世人注意。後來又被俄國巴甫洛夫實驗室的生理學家道林斯基(Dolinski)於1894年重新發現。我們知道,巴甫洛夫(Ivan P. Pavlov)被認為是現代消化生理學的奠基人,他對消化生理學的貢獻是十分卓越的,獲得了190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贏得世界榮譽。然而正是由於被傳統的舊概念所束縛,使巴甫洛夫和他的同事們不能從客觀事實出發下結論,輕易地失去了發現一個近在眼前的真理的機會。
促胰液素
根據當時傳統的神經論主導思想,也是巴甫洛夫學派特別信仰的思想,他們認為,鹽酸引起的胰腺分泌是一個反射。他們原先構想,迷走神經和內臟大神經都可能是這個反射的傳出神經,因為在此之前,他們發現刺激這兩組神經,都能引起胰腺分泌。在1896年,巴甫洛夫的另一個學生帕皮爾斯基(Popielski)對上述現象的產生機制進行了分析。他發現,切斷雙側迷走神經、切斷雙側內臟大神經以及毀損延髓後,這個反應仍然出現。他構想,在胃的幽門部可能存在著一個胰液分泌的“外周反射中樞”。1901~1902年,法國學者沃泰默(Wertherimer)等在法國也獨自進行了同樣的機制分析:他把實驗狗的一段游離小腸袢的神經全部切除,只保留動脈和靜脈與身體其他部分相連。 在把鹽酸溶液輸入這段小腸袢後,仍能引起胰液分泌。但他仍然堅信這個反應是“局部分泌反射”,一個頑固的局部反射。 因為他認為,小腸袢的神經是難以切除得乾淨、徹底的。

大膽嘗試

1902 年1月,英國兩位生理學家貝利斯(William M. Bayliss, 1860~1924)和斯塔林(Ernest H. Starling, 1866~1927)正當研究小腸的局部運動反射時,他們看到一篇新發表的法國科學家 Wertheimer 的論文,聲稱在小腸和胰腺之間存在一個頑固的局部反射。對此,他們很感興趣。 他們 立即用狗重複了法國學者的上述實驗,證實了他的結果,即放置鹽酸溶液於這段切除了神經的小腸袢後, 的 確能引起胰液分泌。但他們深信切除神經是完全的。那么,怎樣解釋這個結果呢?他們大膽地跳出“神經反射”這個傳統概念的框框,構想這可能是一個新現象——“化學反射”;也就是說,在鹽酸的作用下,小腸黏膜可能產生一個化學物質,當它被吸收入血液後,隨著血流被運送到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開創新篇

為了證實上述構想,斯塔林立即把同一條狗的另一段空腸剪下來,刮下黏膜,加砂子和稀鹽酸研碎,再把浸液中和、過濾,做成粗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條狗的靜脈中去 ; 結果,引起了比前面切除神經的實驗更明顯的胰液分泌。這樣,完全證實了他們的構想。一個刺激胰液分泌的化學物質被發現了,這個物質被命名為促胰液素(secretin)。這是生理學史上一個偉大的發現!他們採納了同事哈代(W. B. Hardy)的建議,於1905年創造了hormone 一詞,即“激素”,該詞 源於希臘文中的horman, 意思為 “激勵 ”。促胰液素便是歷史上第一個被發現的激素。這樣,產生了“激素調節”這個新概念,以及通過血液循環傳遞激素的“內分泌”方式,從而建立了“內分泌學”這個新領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