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明(台灣“國防部”中將部員)

侯志明(1896~1980),別名澹生,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侯志明
  • 別名:別名澹生
  • 出生地:廣東梅州市梅縣區
  • 出生日期:1896
  • 逝世日期:1980
簡介,生平,

簡介

侯志明(1896—1980),字澹生,廣東梅州市梅江區東郊鄉周溪藍塘村人。
省立五中(今梅州中學)高中畢業後任國小教師。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四期。北伐期間,任蔣介石侍從室秘書。後任杭州《民國日報》總編輯,不久升任北伐軍少校、中校政治處長。1932年,“藍衣社”成立,侯志明是3個候補幹事之一。1935年調任中央軍校畢業生調查處上校科長。1938年任國民政府軍委總政治部少將人事科長。
1939年9月以國民政府“全國慰勞抗戰將士總會”的代表名義去延安慰問,見陝北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抗日氣氛很濃,艱苦奮鬥,自力更生,他十分敬佩,認為只有團結抗日,才能取得最後勝利。回重慶後,向蔣介石直陳己見,遭蔣痛斥。為此,1942年調離中央到四戰區政治部任少將副主任。上任後不久,發現司令長官張發奎逮捕了越南獨立同盟領導人胡志明,立即向蔣介石面陳團結友邦抗日和通過越南運輸英美軍援的重要性。蔣接受了他的意見,釋放了胡志明,並準許“越盟”在滇桂一帶活動,並委侯志明為該“越盟”的指導代表。不久,侯志明發現雲南省主席龍雲和張發奎在美國史迪威將軍支持下,企圖另組西南獨立政府。便去重慶向蔣密報並建議對內曉以民族大義、抗日為重,說服龍雲、張發奎;對外通過外交途徑向美國總統羅斯福說明事實真相,調離史迪威回國,獲蔣採納,避免了國際糾紛和蔣政權的瓦解。由此蔣十分器重侯志明,1944年冬,調重慶任衛戍總部政治部中將主任。
抗日勝利後,侯志明留守重慶。在國共兩黨談判期間,他力主和平、民主建國,反對內戰,又遭蔣的猜疑,1946年調任“國防部”新聞工作人員訓練班中將副主任,1948年調任東北“剿總”政工督導組中將組長。南京解放前夕,終於失去蔣介石的信任,被委任為閒置的“國防部”部員。1949年隨蔣介石去台灣。退休後,1976年去美國依兒女生活。
1980年12月27日病逝于波士頓西蒙醫院,終年84歲。

生平

廣東省立第五中學(梅州中學)畢業後,任鄉村國民學校教師多年。1926年初考入黃埔軍校,畢業後歷任東征軍第二團九連排長,國民革命軍北伐軍總司令部上尉副官.蔣介石的少校侍從秘書,中校政治處處長,兼杭州《民國日報》總編輯。1932年參與組織“復興社”,任中央幹事會候補幹事。1935年任中央軍校畢業生調查處上校科長。抗日戰爭爆發後,歷任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少將人事科長,第四戰區政治部少將主任、中將主任兼戰地黨政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944年冬任重慶衛戍總司令部政治部中將主任。1946年後任國防部新聞訓練班中將副主任,東北“剿總”政工督導組中將組長。1949年到台灣。任“國防部”中將部員。1976年移居美國。1980年12月27日在波士頓西蒙醫院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