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醫藥

侗醫藥

侗醫藥是中國醫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世世代代的生活在山區的侗族人民在與自然和各種疾病進行鬥爭中,積累了治療各種疾病的經驗,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侗醫藥學體系,由於侗醫藥在治療疾病過程中簡便實用,在侗族人民中有著廣泛的根基。

2008年6月7日,侗醫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侗醫藥
  • 外文名:tongyiyao
  • 產地:貴州
  • 出產:侗族
  • 申報地區: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遺產編號:Ⅸ-16
簡介,侗醫簡介,藥源品種,民族介紹,發展簡史,診病方法,

簡介

申報名稱:傳統醫藥
申報項目:“過路黃”藥製作工藝
申報編號:Ⅸ-16
申報地區: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侗藥簡述:侗藥絕大部分是來自野生植物,有時也種植一些貴重或稀有的植物藥材,外來藥比較少。侗藥在發展過程中逐漸由單方發展為複方,酒藥膏藥丹藥散藥,藥物與醫療共同得到了發展。
侗藥特色:侗藥一般對花類藥物不作加工。可做成丹藥、膏藥、酒藥、粉劑、打刀煙等製劑。

侗醫簡介

侗醫簡史:早期以巫醫為主,其醫學發展經歷了原始醫學、侗儺醫學(即巫醫醫侗醫藥
侗醫藥侗醫藥
學)、經驗醫學,理論醫學等階段。其核心是天、地、氣、水、人五位一體思想,主要強調氣和水在維持人體功能活動中的重要性。疾病分為冷病和熱病。
侗醫理論:六性六味理論。六味為酸澀、苦、辣、香、淡、甜。六性為熱、涼、收、散、退、補。用藥先要掌握六性六味,根據六味與六性的藥物對應關係,以疾病的臨床表現確定用藥。如冷病用熱藥,熱病用冷藥,用藥才能對症。
診斷方法:問病、望診、摸審和切脈。
治療方法:治療方法有退熱、除寒、發汗、排水、補、刮、拽七處等法,也使用內服藥,並有縫合術、骨折復位術、膀胱取石術等手術方法。

藥源品種

侗醫聚住地區植物品種多,藥源豐富。據1986年藥物資源普查結果,藥用植物達千餘種。目前調查蒐集的侗藥有687個品種,整理出書的有134個科屬294個品種。這些藥物絕大部分為野生植物,對一些貴重或稀有的植物藥也進行家種,外來藥比較少。
侗醫藥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侗藥知識得到不斷積累,由單方發展為複方,酒藥、膏藥、丹藥、散藥均有,從藥物組成配伍製劑方面看,已能適應臨床需要,藥物與醫療共同得到了發展。

民族介紹

侗族是古越人的一個分支,現分布在貴州湖南廣西湖北等省。無本民族文字,但有獨立語言。

發展簡史

(一)古代侗族醫藥
侗醫藥
侗族古歌《瑪麻妹與貫貢》記載:"相傳古時侗族有個孝子葉貫貢,他母親生病四處求醫,遇醫仙瑪麻妹,給他母親治好了病,二人成親行醫。瑪麻妹能識別很多藥,能治許多病,她教貫貢"翁哽將退,翁嘎將杜給,翁盪將退播賽耿,消醃欲用巴當同"。(漢語意譯:藥苦能退熱,藥澀能止瀉,藥香能消腫止痛,關節痛要用葉對生。)一天貫貢的朋友葉香來訪貫貢,途中見綠公蛇蜥素,欲強姦母蛇蜥嬸,被葉香救了,蜥嬸的丈夫為了感謝葉香,給了治療眼病的亮光草。"這個古歌敘述了侗族醫藥起源的傳說,古歌中將動物蜥素和蜥以人格化,這是傳說起源於古代社會的標誌。母系社會時期的醫藥遺蹟,在侗族醫藥中還可以見到。如男性血尿淋濁,在其命名之前冠以"婦男"二字,稱為婦男擺紅症與婦男擺白症;相反,如系女性病人則直呼病名。這種命名法至遲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又如上述醫仙瑪麻妹就是女性。
侗醫藥侗醫藥
(二)早期沖儺醫藥
侗族的圖騰崇拜:侗族信奉的是多神論的原始宗教、山川、河流、古樹、巨石、祖先等等都是崇拜對象。在侗族中有"靈魂不死"之說,認為人死了以後,其靈魂要返回"半邊河水清,半邊河水濁"的地方,或升''天界"。在侗族信奉的多神論中,主要是女神,如醫仙、藥仙"瑪麻妹",傳播天花的"薩多",製造酒麴的"薩賓"等。而唯一的被普遍敬奉的最高尚的"薩歲",也是一位女神。侗族沖儺(又稱侗儺,亦稱巫師或老師)認為,人之所以生病是因為鬼神作祟,病人失去靈魂才生病,必須進行"招魂"。"招魂"由沖儺將畫好的5張神像置於前額,用紅布包紮,但無儺面;有的地區頭戴儺面,不用神像置於額前。另有4個木質偶像,兩大兩小。兩個大者,男的叫侗禪,女的叫侶儺;兩個小者,男的叫曉禪,女的叫娘乜。4個木偶排列於病人床前,沖儺手持師刀令牌,念念有詞,施行法術,然後由敢僮(沖儺的助手)到野外去追魂,在某個山洞或大樹、岩石下,找幾個蟲子,
侗醫藥侗醫藥
將蟲子置於病人枕旁,表示靈魂已被召回。現在邊遠侗族山區仍有這種古老醫術,而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沖儺已經不是單純的以巫術給人治病了。在那裡,他們根據病人的天干"八字",患病時間測算是"命病"還是"身病"來治療。如果是鬼怪致病的稱為"命病",命病只能敬奉鬼神求其和解;不是鬼怪致病的稱為"身病",身病要用藥物治療。沖儺一般的都能掌握幾十個病症和近百種常用藥物。如沖儺對咳血(侗語叫嚇謬恰·喉盤,意為胸以上出血症·咳血),用罵磋盤(仙鶴草)煎水內服。便血(侗語為嚇謬呂·給盤,意為胸以下出血症·便血),用登虐辰(胡頹子)或尚靠告撾(芒簊根)煎水內服。沖儺使用草藥給人治病,是經驗醫學的開始。"身病"與"命病"學說起源於何時,難以考證,但從"命歌"中以天干"八字"作為測算的依據,可能是在明代以後,那時大量的外族人進入侗區,帶來了外族文化,促進了侗族醫藥的發展。
侗醫藥侗醫藥
侗醫藥
(三)近代侗族醫藥
侗族由於沒有本民族文字,關於醫藥的記載甚少。《黎平府志》:"黎平治婦男大小病,山中所采葉,俗名草藥亦頗有效。","明洪武十一年,黎平侗族吳勉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他的母親娘化就在軍中行醫。",明洪武年間,侗族王崇景(1368~1444)就在劍河縣的大廣、小廣、南明一帶行醫。清道光六年(1826),劍河縣凱寨姜念儒,棄文學醫,著有《本草醫方》一書(手稿))姜在序言中寫道:"自幼及壯,幾戰童軍,功名未就,報負不酬,今丙戌,母親沉瘋,符藥之餘,輒取古人之方,及祖傳秘術,按條索釋是為是集,共4卷49類。"凱寨人民為了紀念他,修了一個藥王亭,亭中立有石碑,後因修建公路被毀。清乾隆四十三年至民國二十
侗醫藥侗醫藥

診病方法

1.問病
問病是侗醫診斷疾病的主要手段,通過詢問發病的經過、自覺症狀。發病時的情況和發病原因,何時何地怎樣發病,先病何處,後病何處,痛的程度是一般的疼痛還是痛的難忍,痛時出不出汗,痛的部位分頭、頸、胸和肚臍上下及腳七大處。問病時必須掌握病變部位和原因。如因飲食過量,臍眼以下疼痛是犯穀米;臍眼以上疼痛是犯水、酒、魚、肉;胸口疼痛是犯酒、肉和酸。侗醫多以此作為診斷及治療的依據。2.望診
侗醫藥侗醫藥
侗醫藥
望臉色、皮色。色澤分青、紫、白、紅、黃。臉色青是冷病;臉色黃是潮病,或是虛弱病,或是犯男人、犯女人(房事過多);臉色紫是五勞七傷;臉色紅是熱病;臉色白是虛弱病。
3.摸審
摸頭頂及皮膚發不發燒、有汗無汗、是冷病還是熱病。如為外傷,摸其有無傷筋、斷骨、錯位、錯縫。
4.切脈
侗醫診脈有八脈、兩候。八脈為平和脈、粗脈、細脈、長脈、短脈、快脈、慢脈、空脈;兩候為冷病、熱病。5.脈象主病
侗醫藥侗醫藥
平和脈:不大不小,脈來平和。平和脈是健康人的脈。
粗脈:脈來粗大有力,脈管大易於摸到。粗脈多為熱病。
細脈:脈來細弱無力,不易摸到。表示虛弱病症。
長脈:脈來飽滿而長,但又不快;脈力不大,脈管不粗。表示冷病和久病及勞病。
短脈:脈來很短,無力。表示熱病初起,或熱病將要脫體。
快脈:脈來有力很快。表示熱病或出血過多的疾病。
慢脈:脈來很慢,深沉。表示久病或暗傷勞損多年。
此外,還有三出、三轉、四八虎口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