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吉風景區

來吉風景區

來吉風景區原名拉拉吉,一個位於「聖山」──塔山下的鄒族部落,平均海拔在七百至一千公尺間,依傍著美麗的阿里山溪。來吉風景區來吉是一個純山地部落,居民以鄒族為主,除了有清麗的景致,還有純真的人情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來吉風景區
  • 地理位置:台灣嘉義市
  • 級別:省級
  • 地理區域:阿里山
  • 管理單位:AAA
來吉風景區,來吉風景區的地形介紹,來吉風景區深渡旅遊行程,來吉鄒族的傳說,交通指引,

來吉風景區

來吉風景區原名拉拉吉,一個位於「聖山」──塔山下的鄒族部落,平均海拔在七百至一千公尺間,依傍著美麗的阿里山溪。來吉風景區來吉是一個純山地部落,居民以鄒族為主,除了有清麗的景致,還有純真的人情味。這裡多山多溪谷,當然也多瀑布,札基谷是其中最大的瀑布,札基谷在鄒族語中是「峽谷內」的意思,就像高懸在峽谷內的一匹白絹,閃閃發亮。瀑布前的瞭望台可遠望塔山,也是觀瀑的好所在,涼風、蝶影,加上蟲鳴鳥叫,野趣十足。對鄒族人而言,塔山是神聖、值得敬畏,也是極具挑戰性的山嶽,登山老手不妨一試。

來吉風景區的地形介紹

阿里山鄉來吉風景區的自然景觀以山嶽地形、溪谷瀑布及森林生態為主。其中,二千六百公尺以上的塔山群峰,對來吉的鄒人而言,是神聖而令人敬畏的靈山;對登山好手來說,塔山則屬於具困難度、賦有挑戰性的中級山。不過,對許多山友和旅客來說,最疑惑的或許是如何分辨大塔山和小塔山,地圖上的標示經常溷淆。目前,一般山友大致稱呼如下,當我們沿著169縣道觀看時,最前一座三角錐狀的,習慣稱為小塔山,長方形的山壁為前塔山,連線著中塔、後塔。最後才是大塔山。
相傳來吉部落的形成,是邵族人因逐獵山豬而遷徙定居,因此山豬成為部落營造旅遊空間特色地標的最佳代言。經阿里山國家風景管理處協助社區藝術家所凋刻之山豬有出浴、有傭懶、有勇勐甚至各種姿態,創意無限,讓人目不暇給,且引人發笑。建議大家不妨來趟阿里山來吉部落,欣賞鄒族文化的原味呈現,嬉遊于山豬石凋藝術空間,好好地放鬆心情與抒解壓力。

來吉風景區深渡旅遊行程

在來吉風景區,主要有三個區域的旅遊路線
第一區是塔山線,沿途有塔山關、瞭望台、泉水仙洞、山羊關等,健腳者甚至可嚐試阿吉縱走。惟此線路途遙遠且難度頗高,須有登山健行經驗者較佳。另外有瓦嘟嘟娜溪瀑布群和最大的札基谷峽谷瀑布區二處,但因各景點、山路皆無任何指標,最好請熟識當地的導遊帶路。
第二區是神缸瀑布路線和前往斯比斯山大斜壁等景點
第三區,包括來吉健行到草嶺、十字路、奮起湖和二萬坪等重要交通驛站的山路,也都各有景觀變化,值得在此山區徒步走訪

來吉鄒族的傳說

◎關於來吉,很久以前有一個傳說。許多年前,一位特富野的獵人,往北活動。發現了一塊水源充沛、土質肥沃的處女地。他試著種植小米,收成不錯。獵人便攜家帶眷遷移到此定居。不久之後,許多族人也慕名而來,在這兒落地生根,一同開墾沃土,形成聚落。原本的山坡地,經由族人辛勤建造後成為一階一階的梯田。
◎塔山下的來吉村因靠山而居,過去經常遭逢土石流和山崩。鄒族人相信,這些災害都是因為塔山女神潑辣憤怒所導致,需要藉助男性的像徵才可以加以鎮壓。於是,來吉村民便在災區豎立起大型的陽具木柱,用以化解災害。災害成功化解後,鄒族人更加深信不移,便把這根高達三公尺的大型陽具移到村口,就豎立在台149甲線公路一進入來吉部落時的起始點上。從此以後,茶山有「涼亭」、達邦有男子聚會所「庫巴」,來吉則有了巨型陽具成為其極具特色的精神指標。

交通指引

自行開車有下列多種走法:
A.三號國道→竹山/鹿谷交流道下高速公路→接【台三線】道路往竹山鎮→接【台149號】道路→經竹山鎮桶頭吊橋→草嶺風景區→豐山→阿里山鄉-來吉風景區
B.國道三號→中埔交流道下高速公路→接台18號道路(阿里山公路)→觸口→石棹(約【台18線】49公里處)→左轉【169號】道路→經奮起湖,接【嘉155】縣道前行,即可抵阿里山鄉-來吉風景區
C.一號國道→嘉義交流道下高速公路→159縣道至嘉義市→沿台18號省道(世賢路、吳鳳南路)接阿里山公路上山→至石棹桌(約台18線49公里處)→轉169線道→過奮起湖接嘉155縣道前行,即可抵阿里山鄉-來吉風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