佯動

佯動

貌似行動,實則乾打雷不下雨,猶言應酬、周旋。中國古代兵書《孫子兵法》中就有“動敵”、“佯北”等論述。其後的兵書中還有“疑兵”、“佯渡”、“佯應”等論述。漢劉邦元年(公元前 206),韓信楚漢相爭時,以佯裝修復棧道的手段迷惑對方,暗中從故道迂迴陳倉(今陝西寶雞境),打敗雍王章邯,占領了關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佯動
  • 漢語拼音:yáng dòng
  • 英文翻譯:feigned activity; feint
  • 字詞解釋:假裝。動:行動
基本信息,詞語來源,軍事實例,戰術詳解,

基本信息

【漢語文字】佯動
【詞語釋義】在軍事上是指戰時軍隊對敵所進行的一種欺騙性活動。目的是隱蔽企圖,造成敵人的錯覺和不意,鉗制或調動敵人,為實現作戰企圖創造條件。
以假象矇騙和迷惑敵人的作戰行動。主要方法有以退為進、以守為攻、張虛隱實、聲東擊西等。
【用法示例】我軍的佯動成功的迷惑了敵人。
【類別展示】戰術佯動、戰役佯動、戰略佯動。

詞語來源

中國古代兵書《孫子兵法》中就有“動敵”、“佯北”等論述。其後的兵書中還有“疑兵”、“佯渡”、“佯應”等論述。漢劉邦元年(公元前 206),韓信楚漢相爭時,以佯裝修復棧道的手段迷惑對方,暗中從故道迂迴陳倉(今陝西寶雞境),打敗雍王章邯,占領了關中。

軍事實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美盟軍在加來方向實施了假調動假準備等佯動,吸引德軍的注意力,保證了在諾曼第登入戰役的成功。中國工農紅軍在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中,以一部兵力積極佯動,將敵主力引向興國以西和西北地區,主力乘隙向東出擊,三戰三捷,取得反“圍剿”的勝利。在四渡赤水中,紅軍以一系列佯動手段,擺脫了國民黨軍數十萬人的圍追堵截。

戰術詳解

佯動,通常在次要方向上實施,如以假調動、假集中、假展開、假空降等,掩護和配合主要方向上的行動;有時,也在主要方向上實施,如以頻繁的襲擾麻痹敵人,然後發起進攻,打敵措手不及。佯動的手段多種多樣,如以退為進,以攻為守,以大示小,以少示眾,張虛隱實,聲東擊西等。運用時要因時而異,因敵而擇,靈活機智,變幻莫測。佯動的根本要求是逼真,善於把積極行動與巧妙偽裝相結合,投敵所好,動敵所忌,才能以假充真,達到迷惑敵人的目的。現代軍事技術給軍隊實施佯動提供了許多新的手段,除兵力佯動外,還有火力佯動、電子佯動及其他技術佯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