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特薩莫—希爾克內斯戰役

佩特薩莫—希爾克內斯戰役

佩特薩莫—希爾克內斯戰役為1944年10月7—2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卡累利阿方面軍和北方艦隊於實施的進攻戰役,是蘇軍1944年對德軍十次打擊的最後一次打擊。

基本介紹

  • 名稱:佩特薩莫—希爾克內斯戰役
  • 地點:北歐地區
  • 時間:1944年10月7日—29日
  • 參戰方:蘇聯,德國
  • 結果:蘇聯獲勝
  • 參戰方兵力:蘇聯 9.7萬人
    德國 5.3萬人
  • 傷亡情況:德國 約3萬人
戰爭背景,戰爭概述,雙方兵力,戰爭過程,相關人物,戰爭評價,

戰爭背景

卡累利阿地峽和南卡累利阿的德軍在維堡戰役和斯維里—彼得羅扎沃茨克戰役被粉碎以及芬蘭隨即退出戰爭,以使駐泊該處的德軍艦隊能在北方交通線上積極行動。

戰爭概述

蘇德戰爭中,蘇軍為將德軍逐出蘇聯北極地區於1944年10月7~29日實施的進攻戰役。10月7日,蘇軍第14集團軍發起進攻。其左翼由恰普爾湖以南地域向盧奧斯塔里、佩特薩莫(今佩琴加)方向實施主要突擊,右翼向北實施輔助突擊,經過3天戰鬥,在20公里寬
的正面上突破德軍防禦,向縱深推進16公里。在蘇軍正面突破與翼側迂迴相結合的攻勢下,德軍第19山地步兵軍被迫撤退。9日夜,蘇海軍第63陸戰旅在小沃洛科灣地域登入。10日晨,海軍第12陸戰旅在斯列德尼半島地峽轉入進攻,協同第63陸戰旅向佩特薩莫推進。為儘快占領佩特薩莫,12日夜由660名水兵組成的一個支隊在佩特薩莫以北的利納哈馬里港採取果敢的登入行動,次日肅清該處德軍。15日,第14集團軍在北方艦隊協同下,經過艱苦戰鬥占領佩特薩莫;德軍退往佩特薩莫和盧奧斯塔里以西和西北一帶。18日,第14集團軍調整部署後繼續發展進攻,21日進抵挪威邊境,22日占領尼克爾鎮和托爾內特,25日占領希爾克內斯,27日攻占內登,並前出到瑙齊地域。29日,戰役結束。此役,蘇軍向西推進150公里,解放佩特薩莫地域和挪威北部部分地區;德軍第19山地步兵軍損失慘重,被擊斃達3萬人,另有156艘德軍艦船被擊沉。
佩特薩莫—希爾克內斯戰役佩特薩莫—希爾克內斯戰役

雙方兵力

參戰蘇軍為卡累利阿方面軍(司令為K.A.梅列茨科夫大將)所屬第14集團軍,計9.7萬人、2100門火炮和迫擊炮、725架飛機;北方艦隊(司令為A.G.戈洛夫科海軍上將)共有各型艦艇57艘,還有海軍陸戰隊和岸防炮兵部隊;空軍第7集團軍和北方艦隊的1000架飛機擔任支援。當面之敵為德軍第20山地集團軍所屬第19山地步兵軍,計5.3萬人、750餘門火炮,企圖依託由3個防禦地帶組成的堅固防禦配系據守。

戰爭過程

1944年10月7—2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卡累利阿方面軍和北方艦隊於實施的進攻戰役,是蘇軍1944年對德軍十次打擊的最後一次打擊。卡累利阿地峽和南卡累利阿的德軍在維堡戰役和斯維里—彼得羅扎沃茨克戰役被粉碎以及芬蘭隨即退出戰爭,為將占領者逐出蘇聯北極地區(守敵為德軍山地第20集團軍山地步兵第19軍)創造了有利條件。德軍統帥部力圖不惜任何代價扼守所占領的地域,保住重要戰略原料產地及北方不凍港,以使駐泊該處的德軍艦隊能在北方交通線
上積極行動。在挪威北部各港駐泊有德軍艦隊龐大兵力
佩特薩莫—希爾克內斯戰役佩特薩莫—希爾克內斯戰役
德軍在重山陡峭、河湖沼澤密布、通行困難的山林地條件下,用3年時間建立了有永備工事的堅固防禦,共由3道防禦地帶組成,縱深達150公里。在挪威北部各港駐泊有德軍艦隊龐大兵力(戰列艦1艘、驅逐艦14艘、潛艇30餘艘)。卡累利阿方面軍(司令為梅列茨科夫大將)應在北方艦隊(司令為戈洛夫科海軍上將)配合下,以諸兵種合成第14集團軍和空軍第7集團軍的兵力粉碎當面之敵,解放佩特薩莫(佩琴加)地域,並向蘇挪邊界發展進攻。第14集團軍(司令為謝爾巴科夫中將)得到了相當大的加強。蘇軍人員比敵人多0.8倍,炮兵多1.8倍,坦克多1.5倍,飛機多5.3倍。
根據卡累利阿方面軍司令梅列茨科夫大將的企圖,以第14集團軍左翼由恰普爾湖以南地域向盧奧斯塔里、佩特薩莫總方向對敵人防禦的最薄弱地段實施主要突擊,以前出至敵軍主要集團的後方。在第14集團軍右翼專門建立的集團軍戰役集群向北實施輔助突擊,以牽制敵人,爾後會同兩個海軍陸戰旅進攻佩特薩莫。艦隊的任務是在敵人後方實施登入,破壞其海上運輸並保障己方交通線。在戰役準備時,對軍隊在北極地區複雜條件下的行動進行了大規模訓練。為動員軍人勝利進行戰役和加強各級黨組織,進行了大量黨政工作。在這一工作中注意了在北極地區的進攻特點。1944年10月7日晨,戰役以持續2小時35分的炮火準備開始。
德軍在戰鬥期間僅被擊斃者即達3萬人。
在三天戰鬥中,第14集團軍突破了敵人防禦的戰術地幅,突破正面達20公里,縱深達16公里。輕步兵第126軍從南面順利迂迴敵軍主要集團,迫敵開始退卻。9日夜間,北方艦隊艦艇(快艇30艘)在小沃洛科瓦亞灣地域以登入兵(海軍陸戰第63旅)登入。10日晨,海軍陸戰第12旅從斯列德尼半島開始進攻。12日晚,登入兵在利納哈馬里港登入。攻占該港加速了對佩特薩莫的進攻。經激烈戰鬥,第14集團軍會同北方艦隊於15日占領了佩特薩莫。22日,占領了尼克利鎮,同時,蘇軍還肅清了挪威境內的居民地托爾內特之敵。18—25日,北方艦隊在瓦朗厄爾峽灣沿岸實施登入。蘇軍為履行占領使命,經頑強戰鬥於25日解放了希爾克內斯市,至27日前完成了在北極地區的進攻。
蘇軍推進約150公里。德軍在戰鬥期間僅被擊斃者即達3萬人。

相關人物

基里爾·阿法納西耶維奇·梅列茨科夫(Кирилл Афанасьевич Мерецков)1897年5月26日~~1968年12月30日;蘇聯元帥(1944年10月26日)蘇聯英雄稱號(1940年3月21日);1枚蘇聯英雄金星勳章,1枚“勝利”勳章(1945年9月8日),7枚列寧勳章,1枚十月革命勳章,4枚紅旗勳章,2枚蘇沃羅夫一級勳章,1枚庫圖佐夫一級勳章,10枚獎章,榮譽武器:帶金質蘇聯國徽的軍刀1把,以及4枚國外高級勳章和3枚獎章(其中包括挪威最高級的神聖奧拉夫勳章)。
基里爾 阿法納西耶維奇 梅列茨科夫(Кирилл Афанасьевич Мерецков)
生於莫斯科附近納札列沃一農民家庭。從軍前曾當過鉗工
。1917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18年參加蘇軍。畢業於工農紅軍軍事學院(1921)和高級首長進修班(1928)。國內戰爭時期在東方面軍和南方面軍參加同白匪作戰,歷任支隊政委、旅副參謀長和師副參謀長。1922年起先後任托木斯克西伯利亞騎兵第1師參謀長、步兵第15軍副參謀長、頓河步兵第9師參謀長。1924年7月被任命為莫斯科軍區動員部部長,9月任參謀長助理,1928年7月任副參謀長。1930—1931年任步兵第14師師長兼政治委員。1931—1934年任莫斯科軍區和白俄羅斯軍區參謀長。1935年1月起任紅旗遠東特別集團軍參謀長。1936—1937年作為志願軍一員以“彼得洛維奇”假名參加1936—1939年西班牙人民民族革命戰爭,在瓜達拉哈拉戰役中戰功卓著。1937年5月起任副總參謀長。1938年9月起任伏爾加河沿岸軍區司令。後為列寧格勒軍區司令。1939—1940年蘇芬戰爭時期,還同時指揮第7集團軍在維堡方向上作戰獲勝(突破曼納林防線)。由於對集團軍務部隊指揮有方,表現英勇無畏而榮膺蘇聯英雄稱號。1940年8月起任總參謀長。1941年1月起任蘇聯副國防人民委員。衛國戰爭後,梅列茨科夫先後約9年任濱海軍區司令、莫斯科軍區司
佩特薩莫—希爾克內斯戰役佩特薩莫—希爾克內斯戰役
令、白海軍區司令和北部軍區司令,並任過高級步兵學校校長。1955—1964年任蘇聯國防部部長助理,主管高等軍事院校。1964年4月起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總監。蘇共中央候補委員(1939—1956)。蘇共中央檢查委員會委員(1956—1961)。蘇聯第一—五屆最高蘇維埃代表。葬於紅場克里姆林宮牆下。布拉戈維申斯克高級坦克指揮學校以梅列茨科夫的名字命名。著作:《象俄羅斯那樣不屈不撓》,莫斯科1965年版;《為人民服役》(回憶錄),莫斯科1971年第2版;《我的青年時代》,莫斯科1975年第2版。
俄北方艦隊潛艇發射俄北方艦隊潛艇發射

戰爭評價

此戰,蘇軍推進約150公里。德軍在戰鬥期間僅被擊斃者即達3萬人
。北方艦隊擊沉敵艦船156艘。儘管氣象條件不利和機場配置複雜,蘇軍航空兵仍在戰役中起了重要作用,共出動10600餘架次,並在戰役期間擊毀敵機125架。佩特薩莫—希爾克內斯戰役是在北極地區嚴寒條件下組織和實施的一次具有戰略性戰役。其特點是陸軍與航空兵和艦隊進行了密切協同。蘇軍在難以通行的地形上表現了高度堅韌精神和靈活勇敢的機動能力。蘇軍51個部隊和兵團分別被授予“佩琴加”、“希爾克內斯”榮譽稱號,70個部隊和兵團榮獲戰鬥勳章。
佩特薩莫—希爾克內斯戰役佩特薩莫—希爾克內斯戰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