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

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

《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是2010年8月1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國)伊莉莎白·愛森斯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 開本:16
  • 叢書名: 未名社科·媒介環境學譯叢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編輯推薦,媒體推薦,目錄,序言,後記,

基本信息

書名: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8月1日)
平裝:720頁
ISBN:9787301168622
條形碼:9787301168622
商品尺寸: 22.6 x 17 x 3.8 cm
商品重量: 962 g

內容簡介

《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是一部歷史巨著,它研究15世紀中葉興起於歐洲的機器印刷,但它不囿於研究印刷技術本身,而是專注這場印刷革命對歐洲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科學、啟蒙思想和工業革命的影響。它有別於其他印刷史的著作,這是一部富有創新意義的“革命”之作。
全書共三個部分,計八章,外加“結束語”和“最後的話”。第一部分講西歐從手抄書文化向印刷文化的過渡,嘗試勾勒這一次傳播革命的主要特徵;第二部分講印刷術對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影響;第三部分講印刷術對近代科學的影響,並論述這次傳播革命和其他社會發展的關係。
這又是一部傳播學巨著,它集中研究機器印刷催生的傳播革命。傳播學分為經驗學派、批判學派和技術學派,技術學派又稱為媒介環境學派。媒介環境學專注的焦點之一是媒介這種人造環境對人類生存發展、人類社會、人的心理的長效影響。它認為,人類歷史上發生了五次偉大的媒介革命即傳播革命,口語傳播、文字傳播、印刷傳播、電子傳播和網路傳播是人類傳播史上的五座高峰。媒介環境學認為,《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是該學派的重大成果之一,其作者伊莉莎白·愛森斯坦是該學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
這是一部論戰之作,其論戰鋒芒指向文藝復興研究權威雅各布·布爾克哈特、藝術史權威歐文。潘諾夫斯基、科學史之父喬治·薩爾頓、科學史權威托馬斯·庫恩、數學家阿爾弗雷德·懷特海以及印刷史的權威魯道夫·希爾施、呂西安·費弗爾、馬丹和S·H·斯坦貝格。
自出版以來,不僅歐洲通史、文化史、技術史、科學史、印刷史、宗教改革史、文藝復興史的專家爭相研究並批評這一巨著,而且其他學科比如傳播學也在爭奪這一豐碩的資源。這是一部嚴謹、冷峻、細密的考據之書,其挑戰足以使許多領域的學者深受啟發、躍躍欲試。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伊莉莎白·愛森斯坦 譯者:何道寬
伊莉莎白·愛森斯坦,1953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59-1988年在密執安大學執教,主攻法國革命史和19世紀法國史,著述不多,但《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早期近代歐洲的傳播與文化變革》這一巨著足以使她名垂青史。該書千錘百鍊,耗時17年,用盡她學術生涯的一半時光,是歐洲印刷史和近代史經典著作,也是傳播學的經典之作。愛森斯坦教授是傳播學媒介環境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馬歇爾·麥克盧漢有過密切的互動。
何道寬,深圳大學英語及傳播學教授,政府津貼專家,曾任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副會長,現任中國傳播學會副理事長、深圳市翻譯協會高級顧問,從事文化學、人類學、傳播學二十餘年,著譯約1100萬字。著作有《中華文明頡要》(漢英雙語版)、《創意導遊》(英文版)。電視教學片有《實用英語語音》。譯作四十餘部,要者有《思維的訓練》、《文化樹》、《超越文化》、《理解媒介》、《麥克盧漢精粹》、《數字麥克盧漢:信息化新紀元指南》、《交流的無奈:傳播思想史》、《麥克盧漢:媒介及信使》、《思想無羈:技術時代的認識論》、《傳播的偏向》、《帝國與傳播》、《手機:擋不住的呼喚>)、《真實空間:飛天夢解析》、《麥克盧漢書簡》、《傳播與社會影響》、《新政治文化》、《麥克盧漢如是說:理解我》、《媒介環境學:思想沿革與多維視野》、《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模仿律》、《萊文森精粹》、《遊戲的人:文化中遊戲成分的研究》、《與社會學同游:人文主義的視角》、《伊拉斯謨傳:伊拉斯謨與宗教改革》、《中世紀的秋天:14世紀和15世紀法國與荷蘭的生活、思想與藝術,》、《口語文化與書面文化:詞語的技術化》、《傳播學批判研究》、《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早期近代歐洲的傳播與文化變革》、《重新思考文化政策》。

編輯推薦

《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初為兩個分冊,如今合二為一。這部卷帙浩繁的歷史巨著研究印刷術的來臨及其作為變革動因的重要意義。愛森斯坦教授考察從手抄書文化向印刷文化轉變的總體意義,然後研究近代早期的三大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學。

媒體推薦

15年來,我們翹首盼望考察印刷術如何改變歐洲面貌的深刻而冷峻的力作。如今,伊莉莎白,愛森斯坦教授寫了這樣一部書……她非常熟悉15世紀以來近代史的宏大敘事。她對史學家們解釋歷史變革的種種方式了如指掌,熟悉其短長。她沒有尋求普世規律或原理的狂熱,沒有受非理性的衝動驅使。她不懼深挖細察。她洞悉生動奇異的細節,至關重要的矛盾,她那敏銳的眼光令人羨慕。
——《公益》
這是一部至善至要之作……文筆清麗、力透紙背,讀之令人心怡……在愛森斯坦的筆下,16世紀學者一印刷商兼於一身的偉人形象生動、各具特色;埃蒂安納、奧珀利努斯、普朗坦等人物表現出宗教寬容的理想和思想上的兄弟情誼……她這部近代史的力作論人文主義、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學,下限為]8世紀,其完美無與倫比,且滲透批判的精神。
——《紐約書評》
她這部兩卷合一的書縱覽新近的文獻,涵蓋1400年到1700年三百年間的三大思想文化運動,即文藝復興、新教改革和科學革命。愛森斯坦女士對有關這三大運動的原因和進展的主要假說進行考察,她用印刷術及其產品的衝擊來重新評價這三大運動。
——《新共和》

目錄

譯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初說難以準確界定的變革
第一章 尚未被公認的革命
第二章 對初始的轉變進行界定;印刷文化的部分特徵
2.1 細看印刷術的傳播:產量的增加和付印書籍的變化
2.2 考慮標準化的一些效應
2.3 文本重組和文獻索引產生的效應:資料的整理、編訂和分類
2.4 採集資料的新程式:從錯訛的抄本到改進的機印本
2.5 印刷術的保存威力:固化功能和累積性變化
2.6 放大與強化:刻板定型和社會語言分割現象的持久影響
2.7 從聆聽型公眾到閱讀型公眾:社會變化和心理變化的不平衡發展
2.8 文壇與機印書貿易
第二部分 古典傳統與基督教傳統的重新定向;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再評價
第三章 古典復興的重新定向:文藝復興的兩個階段
3.1 本章概說
3.2 短暫的復興與恆久的復興
3.3 向近代意識形式的轉變
3.4 破解奧秘:遠古崇拜和“復興”理念的變化
第四章 《聖經》傳統的重構:為宗教改革重新布置舞台
4.1 本章概說
4.2 中世紀教會的結束:正統基督教的轉變
4.3 福音真理的重構:拉丁文《聖經》的印行
4.4 為宗教改革重新布置舞台
4.5 新教倫理與新興資本主義精神的關係
4.6 從南歐的天主教到北歐的新教:啟蒙思想的溫床
4.7 新型書本宗教面面觀
第三部分 自然之書的轉化
第五章 導論;斷代問題
5.1 導論:“偉大的自然之書”與“渺小的人為之書”
5.2 斷代問題再思考:
(1)布爾克哈特派對陣中世紀派
(2)中世紀科學之不足:關於新方法論的建議
(3)錯訛文獻的複製:文化滯後的幻覺
第六章 技術性文獻的印刷出版:科學著述與研究的新趨勢
6.1 縮小民眾與學者的差距
6.2 宣傳科學:新的職業生涯向各種才俊之士開放
6.3 蓋侖醫學的復活與超越:為“新解剖學”搭建舞台
第七章 為哥白尼革命重新搭台
第八章 科學著述的贊助與審查
8.1 本章概說
8.2 分道揚鑣的新教出版政策與天主教出版政策
8.3 堵塞思想試驗,提倡創造行為
8.4 為伽利略的審判重新搭台
結束語:《聖經》與自然的轉化
最後的話
注釋
文獻
索引
譯後記
譯者簡介

序言

自20世紀中期傳播學大發展以來,世界各地的傳播學研究風起雲湧,蔚為壯觀。進入新世紀之後,在新媒介、新媒體、新傳播形式迅猛發展、快速更新的推動之下,傳播學大有發展成為顯學的勢頭。
長期以來,國內傳播學界關注的重點是傳播學的經驗學派和批判學派。所謂經驗學派是以實證主義為信條、技術統計為手段、效果研究為焦點、服務體制為導向的美國主流學派。所謂批判學派則以德國法蘭克福的新馬克思主義、法國和英國的文化批評以及歐美的傳播政治經濟學為代表。
新千年以來,各國傳播學界拓寬視野,開始矚目以馬歇爾·麥克盧漢為代表的第三學派。
20世紀末,北美的多倫多學派和紐約學派整合為媒介環境學派,組建了媒介環境學會,開始問鼎北美傳播學的主流圈子。
近年來,中國傳播學界思考傳播學的危機、範式內容和學派分梳,檢討北美主流經驗主義學派的不足,注意批判學派從歐洲向北美的擴散,認真研究正在崛起的第三學派——媒介環境學。

後記

《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的關鍵字之一是“歷史”,所以本書毫無疑問是歷史書,而且是講印刷術的專著。但它又不是單純的歷史書,更不是單純的只講印刷技術的著作。作者把印刷術作為歐洲近代史的推動力之一去研究,尤其注意印刷術與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和近代科學的關係。
伊莉莎白。愛森斯坦是傳播學三大學派之一媒介環境學派的代表人物。該學派把技術作為人造環境和傳播媒介,研究媒介對社會文化和心理的長效影響,特別注重研究人類傳播史上的五次傳播革命:口語傳播、文字傳播、印刷傳播、電子傳播、網路傳播。本書是她學術生涯的豐碑,在歐洲通史、文化史、技術史、科學史、印刷術史、宗教改革史、文藝復興史以及傳播思想史、媒介環境學等學科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它成為《未名社科.媒介環境學譯叢》的重要選題實在是實至名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