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祠

佛祠

猶佛堂。奉祀佛像的處所。 宋·趙抃《次韻程給事會稽八詠·戒珠寺》:“蕺山下視無窮景,況壓山顛是佛祠。” 金·元好問 《白雲鄉》詩:“白塔亭亭古佛祠,往年曾此走京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祠
  • 拼音:fó cí
  • 釋義:佛堂
  • 屬性:詞目
宿芥塘佛祠,佛祠模型——陶樓,

宿芥塘佛祠

宿芥塘佛祠詩詞全文:
青青麰麥欲抽芒,浩蕩東風晚更狂。
微徑斷橋尋古寺,短籬高樹隔橫塘。
開門未掃楊花雨,待曉先燒柏子香。
底許暫忘行役倦,故人題字滿長廊。
詩詞注釋:
注釋:
原註:壁間得魏湘、畢平仲、張士宗回所留字,皆吾故人也。

佛祠模型——陶樓

2008年11月,襄樊市考古研究所在樊城長虹路建設工地出土一陶樓。經拼合復原,陶樓面貌於2009年9月展現世人:陶樓分為2層,高103厘米,樓外圍有庭院,進深40厘米,寬32厘米;陶樓以彩陶製成,飛檐高挑,雕樑畫棟,門可開合,窗欞鏤空,布滿複雜花紋,表面塗一層薄釉;院子兩扇門上刻鋪首銜環一對,各有兩個長著翅膀的羽翼人;樓的柱礎、窗下、房頂都有熊的造型,尤其是樓頂上的輪盤,數達七重。2008年11月,襄樊長虹路菜越墓地一座三國時期大型磚室墓出土的一件模型陶樓,其院落大門和小門上共浮雕五個羽人,除髮型裝飾不同之外,與銅羽人的形象幾乎完全一致。
2008年7月,同在襄樊市區,曾出土一件帶有羽翼的青銅小人像,與陶樓門上的羽翼人幾乎完全一樣。青銅羽翼人造像高約3厘米,造型古拙:頭圓大,頸短粗,表情凝重,頸、腕佩佛珠;背生羽翼,羽毛紋路清晰,雙手拱於胸前;體微彎曲,有動感;雙肋下空洞巧妙形成二穿孔,當用於繩索佩帶之用,出土時羽翼人位於死者頭部,疑是配掛在死者的頸上或者胸前。
據報導,有專家認為:這是我國首次發現的三國羽人像,且造像為女性,是楚巫的法器,是巫術“引魂升天”的產物。這兩個發現是東漢江淮地區中上流社會佛教流行、世俗積極參與的見證,是佛教融入當地文化的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近日,佛教考古、舍利文化學者汪海波先生撰文指出:這應該是我國最早的佛寺——“浮屠祠”的模型。這些小羽翼人是佛教傳入漢地後的“供養童子”造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