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杜樹(植物)

佛杜樹(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又稱獨腳蓮、惠陽獨腳蓮,莖部肉質膨大 ,分布 於廣東、廣西。藥材性狀去皮乾燥塊莖呈卵圓形或橢圓形,長2cm~5cm,直徑1cm~3cm.表面白色或黃白色,略粗糙,有環紋及點狀根痕,頂端殘留莖痕或芽痕.質堅硬,難折斷,斷面白色粉質.無臭,味淡,麻辣刺舌.以個大,肥壯,去皮,色白,粉性足者為佳.切片姜蒸者呈卵圓形片狀,厚約3mm~7mm,表面粗糙皺縮,密生薄膜狀鱗片,剝去鱗片可見環節,切面白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佛杜樹
  • 別稱:獨腳蓮
  • :植物界
  • 分布區域:廣東、廣西
形態特徵,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莖部肉質膨大,故有佛杜樹之名。
水分和肥料
佛肚樹性耐乾旱,生長期澆水,應見乾見濕,尤其是秋冬季節氣溫較低時應減少澆水,盆土以稍乾為宜。但夏季高溫時節,水量不可缺少,除早晨澆足水外,傍晚還須觀察盆土,若干即要補充水分,中午高溫時,還須向佛肚樹枝葉及地面噴些水,以起到防暑降溫作用。佛肚樹生長期,月施液肥1次-2次,肥料以磷鉀為主,肥水比例20%-30%,若保持用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噴施葉片,其花開得最艷。冬季停止施肥。
換盆和土壤
佛肚樹第兩年換盆一次,換盆時節應放在晚春前後。培養土應以腐葉土8成、肥沃的塘泥1.5成、河沙0.5成混勻即可。基肥應選用富含磷鉀的馬蹄片或牛角、骨粉等長效肥。
繁殖
佛肚樹的繁殖有播種和扦插二種。種子採收後,先貯藏於20℃-30℃下,夏季播種,播後3個月-6個月才能發芽。扦插可在5月-6月進行,擇取頂端的分叉嫩枝長10厘米-15厘米,於節下0.5厘米處切下,置通風處2小時-3小時,待切後收口後插入清潔的煤渣中,並遮去陽光,保持煤渣溫度22℃-25℃之間,約20天-30天生根,根須長至2厘米-3厘米時即可上盆。
病害
佛肚樹主要有吹綿介和潰瘍病害。吹綿介主要寄生於佛肚樹的花叢,可用氧化樂果2000倍殺滅,10分後立即用清水沖洗噴藥部,以免莖葉潰爛。發現佛肚樹莖下有潰瘍性創傷,即刻將佛肚樹移至通風處,用利刀刮除腐壞組織後,塗上硫磺粉,並噴多菌靈一至二次,即可使傷口癒合。

栽培技術

佛肚樹系大戟科多肉植物。莖幹矮肥,肉質,基部膨大,好似彌勒佛的肚子,而得名。葉掌狀盾形3—5裂,葉痕大。花聚生於枝頂,橙紅色,五瓣,花梗分枝似紅珊瑚,故又有珊瑚花之稱。由於它形態奇特,花色鮮艷,一年四季開花不斷,因此受到人們青睞。要想養好佛肚樹,在栽培中應注意掌握以下幾點:
(1)幼苗期應給予較多肥水,促使其迅速生長,也有利於莖幹基部膨大,從而提高觀賞價值。隨著植株逐漸長大,肥水應逐漸減少,以防植株徒長。
(2)盆土宜選用排水暢通的沙壤土。排水不良或澆水過多均易造成爛根,因此平時澆水要注意適量,以保持盆土略微偏幹些為宜。冬季室溫低時更要控制澆水。生長旺季可施2~3次稀薄液肥或複合化肥,以利促使花繁色艷。
(3)佛肚樹喜溫暖,怕寒冷,生長適溫約為25℃~28℃。冬季室溫最低要保持在16℃以上,若低於10℃,則易引起落葉。
(4)佛肚樹喜陽光,也能耐半陰。室內培養放在具有明亮散射光處即能生長良好。冬季最好放在朝南的窗台上,使其接受更多的光照,則生長健壯,花多色美。
(5)繁殖佛肚樹,多用播種法。播後待小苗長到約5厘米~6厘米高時即可移植上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