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諸尊全圖:雜曼荼羅

佛教諸尊全圖:雜曼荼羅

《佛教諸尊全圖:雜曼荼羅》是世界佛像圖集,涉及到“如來部、佛頂部、諸經部、觀音部、菩薩部、忿怒部、天部”等佛教諸尊的佛像形式。

基本介紹

  • 書名:佛教諸尊全圖:雜曼荼羅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0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6595147
  • 作者:弘學 李弘學
  • 出版社:巴蜀書社
  • 頁數:268頁
  • 開本:16
  • 品牌:四川巴蜀書社
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媒體推薦

總序
密宗又稱神密教、真言宗、金剛乘等。因自稱受法身大日如來深奧秘密教旨傳授,不經灌頂,不經傳授,不得任意傳習及顯示別人,故稱密宗。由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等將印度密教傳來中國,進行修習和傳教,正式形成宗派。此宗在印度一般認為是七世紀以後印度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派別與婆羅門教結合的產物,盛行於今德乾高原,以高度組織化的咒術、儀禮、曼茶羅和民俗信仰為特徵。密咒傳來中國的時間很早,大約在東晉時代就有大量密咒被翻譯過來,但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在開元四年(716)善無畏帶來《大日經》,與弟子一行共同譯出,為中國密教傳授之始。其傳授以胎藏界密法為主。開元八年(720),金剛智與弟子傳入《金剛頂
經》,並由不空譯出,也進行弘傳,其傳授以金剛界法為主。由於他們的弘傳,當時的知名僧俗等人相傳灌頂,問學者日眾,終於逐步形成了以專修密法為主的密宗。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人亦被中國佛教史稱為“開元三大士”。密宗在唐代鼎盛,日本有最澄等八人來華留學,稱之為“入唐八大家”。留學回歸之後,空海開創了日本東密;天台宗僧人最澄開創了日本台密,是為密宗在海外的傳播之始。
密宗的主要經典有《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菩提心論》、《釋摩訶衍論》等,其中一行的《大日經統》為其代表作。密宗的最高理論是以性空無相的法性理體為基礎,認為世界萬物、佛和眾生都是由地、水、火、風、空、識等“六大”所造。前五大為色法,屬胎藏界;識為心法,屬金剛界。色心不二,金胎合一。兩者攝宇宙萬有,而又皆具眾生心中。在此基礎上,修習三密“瑜伽法”。“三密”指身、口、意,“瑜伽”為相應的意思,“三密瑜伽”就是三業相應。修法時,要身做本尊的姿勢,手結契印(特定的手勢),心觀佛尊(意作本尊觀想),使自己的三業與本尊的三密相應。此法修成,就可即身成本尊之身,亦即身成佛。
密宗的修行方法很多,儀軌複雜。對設壇、供養、誦咒、灌頂等都有嚴格的規定,須以阿閹黎秘密傳授。所有這些,都離不開曼荼羅。曼荼羅究竟是什麼?鮮為人知。法門寺地宮的發掘,揭開了密宗的很多神秘文化。老衲作為密宗的僧人,感到十分欣慰。法門寺博物館韓金科館長先後數次來成都邀請我前去參觀,奈因年歲過高,未能成行,因此十分遺憾。好在老衲的忘年之交弘學居士是位難得的人才,博學多聞,受職於老衲主持之應天佛教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任常務副主任兼學術部主任。受巴蜀書社的約稿,撰寫佛教諸尊圖像方面的書,其曼茶羅則列為研究之課題。短期間完成金剛界曼荼羅、胎藏界曼荼羅、雜羅荼羅、佛教手印等四書,組成曼茶羅文化藝術叢書,將神秘的曼荼羅以文化藝術的形式發掘整理出來,介紹給社會,也算是代老衲了卻對韓金科館長拜晤之回向。
還值得一說的是,弘學居士少年就學於西南民族學院藏語系,跟隨老衲之友人智慧法師(梁在農教授,隨能海法師入藏學密之成員)學習藏語,研究藏密,四五十年間從未斷隙。他是一位不吃“皇糧”,亦不吃“教糧”的佛教學者。國家正式出版了他的佛教學術著述將近千萬餘字,在海內外有相當的影響。他將佛教的信仰普及於對佛教文化的傳習,由傳習而提升到學術的研究,再將研究成果回向於社會。他的這種學習和研究佛學的態度及方法,與近代的所謂“居士佛學”大為不同。他尊崇三寶,以三寶為核心而弘揚佛教文化。他不屬於社會科學界或大專院校的“哲學式”的佛教學者,亦不屬於寺院系統的“教內學者”。用句玩笑話,他是一位真正的“民營佛教學者”。記得應天佛教文化研究交流中心成立之際,老衲拿出三萬元經費,弘學居士拒絕,他說:“寺院的錢難得施主捐舍,當用常住。研究成果出書,只要有學術性、社會性,出版界總會支持的。”話雖如此,然弘學居士卻十分清貧。藉此曼荼羅文化藝術叢書出版的機會,老衲感激弘學居士對佛教文化事業的貢獻!感謝正式出版此書的巴蜀書社的領導和同志們。
阿彌陀佛
癸未暮春、九七納子
應天佛智 識

圖書目錄

總 序
緒 說

一、概述

二、如來部
藥師佛及藥師佛相關之曼荼羅
釋迦曼荼羅
阿彌陀佛曼荼羅
金城曼荼羅

三、佛頂部
佛眼曼茶羅
攝一切佛頂曼荼羅
大勝金剛曼荼羅
金輪曼荼羅
尊勝曼荼羅

四、諸經部
仁王經曼荼羅
孔雀經曼荼羅
法華經曼茶羅
菩提莊嚴經曼荼羅
出生無邊門經曼茶羅
寶樓閣經曼荼羅
請雨經曼茶羅
阿魯力經曼荼羅

五、觀音部
聖觀音曼荼羅
千手曼荼羅
如意輪曼荼羅及七星如意輪曼荼羅

六、菩薩部
般若菩薩曼荼羅
文殊曼荼羅
彌勒曼荼羅
虛空藏曼荼羅及五大虛空藏曼茶羅
五秘密曼荼羅
金剛王曼荼羅
馬鳴菩薩曼荼羅
持世菩薩曼荼羅

七、忿怒(明王)部
八、天部
九、經變
十、漢傳佛教寺院諸尊之安置
後 記
……

序言

總序
密宗又稱神密教、真言宗、金剛乘等。因自稱受法身大日如來深奧秘密教旨傳授,不經灌頂,不經傳授,不得任意傳習及顯示別人,故稱密宗。由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等將印度密教傳來中國,進行修習和傳教,正式形成宗派。此宗在印度一般認為是七世紀以後印度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派別與婆羅門教結合的產物,盛行於今德乾高原,以高度組織化的咒術、儀禮、曼茶羅和民俗信仰為特徵。密咒傳來中國的時間很早,大約在東晉時代就有大量密咒被翻譯過來,但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在開元四年(716)善無畏帶來《大日經》,與弟子一行共同譯出,為中國密教傳授之始。其傳授以胎藏界密法為主。開元八年(720),金剛智與弟子傳入《金剛頂
經》,並由不空譯出,也進行弘傳,其傳授以金剛界法為主。由於他們的弘傳,當時的知名僧俗等人相傳灌頂,問學者日眾,終於逐步形成了以專修密法為主的密宗。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人亦被中國佛教史稱為“開元三大士”。密宗在唐代鼎盛,日本有最澄等八人來華留學,稱之為“入唐八大家”。留學回歸之後,空海開創了日本東密;天台宗僧人最澄開創了日本台密,是為密宗在海外的傳播之始。
密宗的主要經典有《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菩提心論》、《釋摩訶衍論》等,其中一行的《大日經統》為其代表作。密宗的最高理論是以性空無相的法性理體為基礎,認為世界萬物、佛和眾生都是由地、水、火、風、空、識等“六大”所造。前五大為色法,屬胎藏界;識為心法,屬金剛界。色心不二,金胎合一。兩者攝宇宙萬有,而又皆具眾生心中。在此基礎上,修習三密“瑜伽法”。“三密”指身、口、意,“瑜伽”為相應的意思,“三密瑜伽”就是三業相應。修法時,要身做本尊的姿勢,手結契印(特定的手勢),心觀佛尊(意作本尊觀想),使自己的三業與本尊的三密相應。此法修成,就可即身成本尊之身,亦即身成佛。
密宗的修行方法很多,儀軌複雜。對設壇、供養、誦咒、灌頂等都有嚴格的規定,須以阿閹黎秘密傳授。所有這些,都離不開曼荼羅。曼荼羅究竟是什麼?鮮為人知。法門寺地宮的發掘,揭開了密宗的很多神秘文化。老衲作為密宗的僧人,感到十分欣慰。法門寺博物館韓金科館長先後數次來成都邀請我前去參觀,奈因年歲過高,未能成行,因此十分遺憾。好在老衲的忘年之交弘學居士是位難得的人才,博學多聞,受職於老衲主持之應天佛教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任常務副主任兼學術部主任。受巴蜀書社的約稿,撰寫佛教諸尊圖像方面的書,其曼茶羅則列為研究之課題。短期間完成金剛界曼荼羅、胎藏界曼荼羅、雜羅荼羅、佛教手印等四書,組成曼茶羅文化藝術叢書,將神秘的曼荼羅以文化藝術的形式發掘整理出來,介紹給社會,也算是代老衲了卻對韓金科館長拜晤之回向。
還值得一說的是,弘學居士少年就學於西南民族學院藏語系,跟隨老衲之友人智慧法師(梁在農教授,隨能海法師入藏學密之成員)學習藏語,研究藏密,四五十年間從未斷隙。他是一位不吃“皇糧”,亦不吃“教糧”的佛教學者。國家正式出版了他的佛教學術著述將近千萬餘字,在海內外有相當的影響。他將佛教的信仰普及於對佛教文化的傳習,由傳習而提升到學術的研究,再將研究成果回向於社會。他的這種學習和研究佛學的態度及方法,與近代的所謂“居士佛學”大為不同。他尊崇三寶,以三寶為核心而弘揚佛教文化。他不屬於社會科學界或大專院校的“哲學式”的佛教學者,亦不屬於寺院系統的“教內學者”。用句玩笑話,他是一位真正的“民營佛教學者”。記得應天佛教文化研究交流中心成立之際,老衲拿出三萬元經費,弘學居士拒絕,他說:“寺院的錢難得施主捐舍,當用常住。研究成果出書,只要有學術性、社會性,出版界總會支持的。”話雖如此,然弘學居士卻十分清貧。藉此曼荼羅文化藝術叢書出版的機會,老衲感激弘學居士對佛教文化事業的貢獻!感謝正式出版此書的巴蜀書社的領導和同志們。
阿彌陀佛
癸未暮春、九七納子
應天佛智 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