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圖寺景區

佛圖寺景區

五公里的佛圖山,山高險峻,景色奇異。清代內閣中書、直隸清河道魯之裕曾云:“太湖之勝……則必以佛圖山為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佛圖寺景區
  • 地理位置:花亭湖北端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美麗傳說,美譽,

簡介

五公里的佛圖山,山高險峻,景色奇異。清代內閣中書、直隸清河道魯之裕曾云:“太湖之勝……則必以佛圖山為最”。
山下的小溪邊,一石平面如削,宛如一塊屏風,人稱“屏風石”。石上有明萬曆元年(1573年)秋太湖知縣王大謨題刻的《游佛圖寺》五言詩一首,雖大部分已脫落,但仍有少數字可分辨。
曲徑通幽,行不多遠,飛來泉赫然在目,一道極細的泉水,從數十米高的懸崖跌落,濺起無數的水花,景色十分壯觀。路中有兩石對峙,上覆一巨石,恰似一門。門額有明末太湖知縣李盛英題刻的“天就門”三字,字型蒼勁有力。門內石壁上有羅汝芳於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題刻的“閔獅界陳時范仰山林鵬肝近溪羅汝芳乙卯秋書在石紀游”24個行書大字。史載“羅汝芳,江西南城人,明嘉靖年間任太湖知縣,仁政愛民,頗有文才,喜愛山水”,在太湖很多地方都留有他的石刻。
過天就門,便是佛圖寺的遺址了。相傳佛圖寺為天竺高僧佛圖澄所建,香火最盛時房屋達一百多間,可惜在1958年被全部拆毀。
沿寺後小徑而上,便是聳立於懸崖絕壁之上的“天柱塔”,該塔由五塊略呈方形的溶岩疊成,下小上大,險絕天工,別具一格。摩崖石刻頗多,有明嘉靖太湖縣令羅汝芳題刻的楷書“天柱塔”;清太湖教諭阮裕題刻的楷書“乾坤一柱”。塔底有洞,沿壁有無名氏鐫刻顏體“生白”二字;洞外,有楷書“八正橋”和“披石雲”六字。八正橋邊有明代陳明範題聯“錦石巧留天柱塔,青山應作狀元峰”。

美麗傳說

在佛圖寺,還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姑砌山門嫂砌塔”就是其中之一。相傳古代有姑嫂二仙到佛圖寺遊玩,見佛圖寺一無山門,二無石塔,便商議建造山門和石塔。姑投機取巧,認為山門好造,就選擇了造山門,嫂無法推卻只好造塔,二仙相約雞鳴時完工,結果姑先把山門造好,故意裝雞叫,嫂以為天快亮了,只好將僅差塔頂沒造好的石塔棄之而去,故今天的佛圖寺石塔無頂。

美譽

千百年來,佛圖寺吸引了無數遊人,留下了大量石刻和詩篇。1981年,佛圖寺摩崖石刻收錄入《中國名勝詞典》。1982年,太湖縣人民政府又將其列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