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成普

余成普,男,安徽金寨人,1982年出生。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和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雙聘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成普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金寨
  • 出生日期:1982年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中南大學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學術交流,

人物經歷

2000-2006年就讀於中南大學社會學系,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
2006-2009年就讀於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獲得博士學位(人類學)。
2009.7-2013.1 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師資博士後、講師。
2013.1至2015年9 月 中山大學人類學系 副教授。
2015年10月至今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雙聘副教授。
2009年至今:中山大學醫學人類學與行為健康研究中心 秘書長。
2015年至今: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醫學人文教研室副主任。

主講課程

本科生課程:《醫學、社會與文化》、《民族志研究方法》(與夏循祥)、《發展人類學》(與周大鳴)、《人類學概論》(與張應強)。
研究生課程:《身體人類學》、《醫學人類學:高級課程》(與程瑜)。
慕課(Mooc):《醫學、社會與文化》(醫學人文團隊)。

研究方向

醫學人類學;醫學社會學。目前研究的主題為血液捐贈、器官移植和捐贈。

主要貢獻

編著論文
考夫曼 著,余成普 譯:《老齡社會的長壽製造:倫理情感與老年醫療支出的關聯》,《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4(1)。
周大鳴、余成普 主編:《行政的邊緣、文化的中心:湖南通道上岩坪寨侗族文化調查》,民族出版社,2014
Yu,Chengpu,Eleanor Holroy, Yu Cheng & Joseph Tak Fai Lau,Institutional Incentives for Altruism: Gifting Blood in China. BMC Public Health, 2013,13。
Gu,Jing, Yu Bai,Joseph T.F. Lau,Yuantao Hao,Yu Cheng,Ruannan Zhou,Chengpu Yu,Soci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Condom Use Among Female Injection Drug Users who are Sex Workers in China,AIDS and Behavior,2014,18(2)。
Lau, Joseph T. F.,Yu Cheng, Jing Gu,Runan Zhou,Chengpu Yu, et al., Suicides in a Mega-size Factory in China: Poor Mental Health Among Young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Occupational & Environmental Medicine,2012,69(7)。
余成普、廖志紅:《甜蜜的苦難:1型糖尿病人的患病經歷研究》,《開放時代》2016(4)。
余成普:《糖尿病的生物社會性》,《思想戰線》2016(6)。
余成普、袁栩、李鵬:《生命的禮物:器官捐贈中的身體讓渡、分配與回饋》,《社會學研究》2014(3),該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9)轉載3000字以上,被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14(8)全文轉載。
余成普:《器官捐贈的文化敏感性與中國實踐》,《中山大學學報》2014(1),該文亦在《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2013(1)刊發。
余成普:《身體、文化與自我:一項關於器官移植者自我認同的研究》,《思想戰線》2014(4)。
余成普:《公民血液捐贈的風險認知及其文化根源》,《思想戰線》2013(2)。
余成普:《生理排異與文化排異:肝臟移植病人的身體體驗》,載陳剛主編:《套用人類學最新發展和在中國的實踐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285-309。
余成普:《器官移植病人的後移植生活:一項身體研究》,《開放時代》2011(11),該文獲得2012年度人類學民族學“最佳論文獎”(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頒發)。
余成普、景軍:《“血荒”背後:公共物品的濫用及其社會後果》,《思想戰線》2011(5),《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1)轉載3000字以上,同時被《新華文摘》2011年第22期論點摘編。
余成普:《動員結構與公民的獻血參與》,《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6)。
余成普:《單位團體獻血的運作過程與機制:個案研究》,《社會》2010(2)。
余成普:《作為組織問題的“血荒”:一項社會學的探究》,《開放時代》2010(1),《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6)轉載3000字以上。
余成普:《生命的禮物:讀蒂特馬斯<禮物關係:從人血到社會政策>》,《社會學研究》2010(1),《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5)轉載3000字以上。
古德 著,呂文江、余曉燕、余成普 譯,《醫學、理性與經驗:一個人類學的視角》,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古德(Byron Good)著:《醫學、理性與經驗:一個人類學的視角》,呂文江、余曉燕、余成普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余成普:《生命贈予:中國血液捐贈的個案研究》,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
余成普:《災後獻血中的個人、集體與組織:以C市為例》,《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季刊)2009(4)。
余成普:《個人痛楚與制度壁壘:對張海超“開胸驗肺”事件的反思》,《學習月刊》,2009(9)。
余成普、朱志惠:《國外醫患互動中的病人地位研究綜述》,《中國醫院管理》,2008(1)。
余成普:《私人利益取向的群體行動何以可能》,《開放時代》,2007(5)。
余成普:《原始分類的起源與動力》,《廣西民族研究》,2007(2)。
谷中原、余成普:《山區農民閒暇生活方式的實證研究——以大別山區一行政村為例》,《中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
谷中原、余成普:《對湘西農民科技素質現狀的調查與思考》,《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
朱朝暉,余成普:《湘西農民科技素質的構成與功能》,《民族論壇》,2003(10)。
余成普,谷中原:《農民區際流動所引起的親職教育問題及其消解》,《民族論壇》,2003(7)。
李斌主編:《社會學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第十九章。
張桂蓉主編:《人口社會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第十一章。
吳倬主編:《清華名師講壇》,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編委。
王康樂等著:《旅遊開發是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科技素質的重要契機》,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第一章。
鄒海燕等編著:《社會心理學》,湖南大學出版社,2003。第七章。
2015-2018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鄉村慢性病人患病經歷的人類學研究”。
2014-2017廣東省社科規劃一般項目:“慢性病人的身體管理與臨床遭遇:以糖尿病人為例”。
2011年 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中山大學青年教師培育項目。
2010-2014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器官移植的困境及出路的社會學研究”。
2010-2014廣東省社科規劃青年項目:“生命的贈予:從血液捐贈到器官捐贈”。
2010年 第三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
2010年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2009年 第46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
2009年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
2009年 中山大學青年教師起步資助計畫。
2008年 中山大學“中國田野調查基金”。
2006年 中南大學學生暑假實踐課題。
並參與國家、省級縱向課題和橫向課題多項。
田野工作
2001年3月-4月 在湖南長沙芙蓉區就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進行調查。
2002年10月-11月 在湖南婁底市茅塘鎮就農民的生活方式進行調查。
2003年7-8月 在湖南張家界市、吉首市就農民的科技素質問題進行調查。
2003年9月 在武陵、雪峰山脈(張家界市、山門鎮)就旅遊開發與農民文化科技素質的關係進行調查。
2004年4月 在安徽省金寨縣就農民的閒暇生活方式進行調查。
2004年11月 在湖南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就城市犯罪做有關的統計工作。
2005年7月 在湖南花垣縣就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進行調查。
2006年-2009年 多次赴烏魯木齊、昆明、成都、武漢等地做愛滋病項目的督導工作。
2007年暑假 在廣西玉林第一人民醫院對醫患關係做調查。
2008年5月-11月 在湖南長沙市就無償獻血的組織運作過程做調查。
2009年7月 廣東鬱南縣就鄉村都市化問題做調查。
2010年至今 在廣東某醫院做器官移植的相關調查研究。
2011年7-8月 廣東梅州調查客家文化。
2012年7-8月 廣東連南瑤族文化調查。
社會服務
就我國部分城市發生的“血荒”現象接受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南方人物周刊、三聯生活周刊等媒體的採訪。

獲獎記錄

1、2001年-2004年連續四年獲“中南大學優秀學生”稱號。
2、2001年-2006年連續六年獲中南大學特等獎學金或一等獎學金。
3、2001年獲“鄭州鐵路建設獎學金”。
4、2003年獲“國家獎學金”二等獎。
5、2004年獲“湖南省優秀本科畢業生”稱號。
6、2004年本科畢業論文被評為“中南大學優秀畢業論文”。
7、2006年獲“中南大學優秀研究生幹部”稱號。
8、2006年獲“湖南省優秀碩士畢業生”稱號。
9、2007年獲“清華大學法鼓山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學金。
10、2007年獲“清華大學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
11、2011年獲中山大學優秀博士後稱號。
12、2015年 入選“嶺南基金會青年骨幹教師培養計畫” (中山大學人事處)。
13、2014年 入選“中山大學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畫”(中山大學人事處)。
14、2014年 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校級培養人才(廣東省教育廳)。
15、2012年 論文《器官移植病人的後移植生活:一項身體研究》(《開放時代》2011(11))獲得年度人類學民族學“最佳論文獎”(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頒發)。

學術交流

2010.1 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訪問學者
2016.2-2016.8 哈佛大學亞洲中心 訪問學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