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勝泉

余勝泉

2000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獲博士學位,北京師範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執行主任、“移動學習”教育部-中國移動聯合實驗室主任,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勝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西鄱陽
  • 出生日期:1973年8月
  • 職業: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 畢業院校:北京師範大學
  • 主要成就:移動教育與泛在學習、網路學習平台關鍵技術
    區域性教育信息化、教育大數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 2000年7月:博士學位
主要工作經歷,學術職務,代表成果,講授課程,中文論文發表,英文期刊論文發表,專利與軟體,主要出版物,承擔的研究項目,

主要工作經歷

2018.12~至今:北京師範大學二級教授;
2015.10~至今:北京師範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執行主任;
2014.5~2018.9: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
2013.1~至今:“移動學習”教育部-中國移動聯合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9.6~2014.6: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技術學院院長;
2008.12~2012.12: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2007.6~至今: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教授;
2005.12~至今: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
2002.9~2007.6: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副教授;
2000.9~2002.9: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講師;
1997.9~2000.7:北京師範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攻讀教育技術學博士學位;
1995.9~1997.7:北京師範大學電子系攻讀計算機教育套用碩士學位,97年轉為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1991.9~1995.7:北京師範大學電子系攻讀教育技術學學士學位;
1988.9~1991.7:江西省波陽縣(現為鄱陽縣)第一中學就讀高中;

學術職務

2007~至今: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7~2022: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融合發展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2017~2022:中國教育學會第八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2017:第21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套用大會(GCCCE 2017)組織委員會主席
2017~至今:中國好老師公益行動計畫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2017~2020:《中國小數位化教學》專家委員會委員
2016~至今:Associate Editor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 E-Learning Journal
2014~至今:重慶市九龍坡區教育信息化特聘指導專家
2014~至今:《現代遠程教育研究》雜誌特邀專家
2014~至今:《遠程教育雜誌》專家委員會委員
2013~至今:教育部、中國科協全國高層次科普專門人才培養指導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
2013~至今: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研究員
2013~2016:浙江中醫藥大學“國家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顧問,教師教學發展指導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
2013~至今:美國欣欣教育基金會(Shin Shin Educational Foundation)教育顧問
2012:擔當2nd STEM i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TEM 2012)會議主席,中國北京;
2011:第十五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套用大會(GCCCE 2011)移動學習與泛在學習子會議主席,浙江大學,杭州,2011
2011~至今:《電化教育研究》專家委員會委員
2011~2014:西藏大學“國培計畫”-西藏農村骨幹教師培訓計畫專家組成員
2011~2015:寧夏自治區永寧現代教育技術顧問
2011~2016:中國科學院“十二五”信息化規劃諮詢專家組成員,教育信息化專家組副組長
2011~2017:中國電子學會現代教育技術分會副主任委員
2010~2015: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技術顧問
2010~2013:上海數位化教育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第一屆工程技術委員會會員
2010~2015:《中國教育信息化》雜誌專家委員會委員
2010~至今:《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雜誌專家委員會委員
2010: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教育體育局“突出貢獻”專家
2010~2015:大連市中國小教育信息化套用實驗區校建設項目專家組顧問
2010: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編制專家組成員
2010:擔當第十四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套用大會(GCCCE 2010)移動學習與泛在學習子會議主席,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2010
2010~2014:中國教育技術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
2010~2015: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新標準英語網”學術顧問
2011:The 10th World Conference on Mobile and Context Learning會議主席,北京,中國,2011
2009~2012:全國高校教育技術協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2008~2012:中國教育電視台2008年度“學習超市”教育新媒體項目首席特聘專家
2008~至今:中國教育信息化標準委員會委員
2005~至今:《信息技術教育》雜誌專家委員會委員

代表成果

代表性學術成果包括:(1)研發了一個教育大數據的公共服務平台“智慧學伴(Smart Learning Partner)”,實現全學習過程數據的採集,知識與能力結構的建模,學習問題的診斷與改進,學科優勢的發現與增強,在北京市通州區、房山區得到了深度套用。(2)在學習對象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提出一種能更好的支持非正式學習形態、滿足泛在學習需求、更好的支持學習資源的群建共享的新型學習資源描述和封裝的機制——“學習元”(Learning Cell),這種新的資源組織形式應當滿足可進化發展、認知網路聯接與共享、支持隨需學習、可協同編輯、具備對環境和用戶的適應性等要求。(3)在基礎教育信息化套用有效推進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方面,開展有300多所學校參與的教學改革試驗,出版了專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網路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4)提出教育信息生態的觀念,超越在教育領域中技術的媒體觀與認知工具觀,不從個體的角度去看技術的套用,而強調在一個系統中去定位技術的角色,強調技術與教育生態的融合,強調從整體最佳化的視角考察技術在教育中的角色與定位,從以往的單一、靜止要素的關注轉變為對系統信息流通、共享以及要素之間嵌套關係的關注。(5)自1999年起,設計開發了國內第一代網路教學平台“4A網路教學平台”,2008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立體化教學網中註冊的學習卡數超過9600萬。
近照近照

講授課程

《教育技術新發展》(研究生、博士生)、《遠程教育中的新媒體與新技術》(研究生)、《教育大數據分析》(研究生)、《計算機網路》(本科生)、《教育評價技術》(本科生)、《移動學習》(本科生)、《攝影技術與藝術》(本科生)。
研究生招生方向:移動教育與泛在學習、教育技術基本理論、數位化學習環境與資源;
博士生招生方向:計算機教育套用、教育技術基本理論。

中文論文發表

1. 余勝泉,段金菊,崔京菁.基於學習元的雙螺旋深度學習模型[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7(06):37-47+56.
2. 李葆萍,余勝泉,孫璐璐,張麗峰,張秋傑.“網際網路+”時代的教育變革——2017年第21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套用大會綜述[J].現代教育技術,2017,27(11):45-51.
3. 余勝泉.學術共同體建設與學術期刊的發展[J].中國遠程教育,2017(10):10-11.
4. 萬海鵬,余勝泉.基於學習元平台的學習認知地圖構建[J].電化教育研究,2017,38(09):83-88+107.
5. 余勝泉.大數據時代的未來教育[J].中國民族教育,2017(Z1):8-11.
6. 余勝泉.“網際網路+”時代,教育走向何方?[J].中國德育,2017(14):46-50.
7. 王濟軍,余勝泉.基於CMC的E-Mail交際提升小學生跨文化交際素養的研究[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7(04):44-50.
8. 陳玲,余勝泉,楊丹.個性化教育公共服務模式的新探索——“雙師服務”實施路徑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7(07):2-8.
9. 余勝泉,李曉慶.基於大數據的區域教育質量分析與改進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7,38(07):5-12.
10. 王琦,余勝泉.作業社會化批閱工具的設計、開發與評估[J].開放教育研究,2017,23(03):96-104.
11. 余勝泉,汪曉鳳.“網際網路+”時代的教育供給轉型與變革[J].開放教育研究,2017,23(01):29-36.
12. 崔京菁,馬寧,余勝泉.基於社會認知網路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6,(11):54-59.
13. 余勝泉.中考改革帶來的新方向、新挑戰[N].人民政協報,2016-10-12(010).
14. 余勝泉,王阿習.“網際網路+教育”的變革路徑[J].中國電化教育,2016,(10):1-9.
15. 王阿習,陳玲,余勝泉.基於SECI模型的教師培訓活動設計與套用研究——以“跨越式項目全國中國小語文和英語骨幹教師培訓”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6,(10):24-30.
16. 王濟軍,余勝泉.基於概念圖的小學生跨文化交際素養培養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09):128-135.
17. 丁國柱,余勝泉,潘升.學習資源的語義眾包標註系統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16,(09):91-95+127.
18. 段金菊,余勝泉.基於社會性知識網路的學習模型構建[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6,(04):91-102.
19. 余勝泉.“網際網路+”時代發展個性的未來學校[N].中國信息化周報,2016-06-13(007).
20. 陳玲,汪曉鳳,余勝泉.如何促進混合式教研中多維、深層次網路對話——一項基於學習元的案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06):113-120.
21. 段金菊,余勝泉,吳鵬飛.社會化學習的研究視角及其演化趨勢——基於開放知識社區的分析[J].遠程教育雜誌,2016,(03):51-62.
22. 余勝泉.沒有了圍牆,未來學校將會怎樣轉型[N].中國教育報,2016-05-17(008).
23. 胥碧,余勝泉.基於學習元平台的大學生深度學習研究——以“攝影技術與藝術”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6,(04):48-54.
24. 吳鵬飛,余勝泉,丁國柱,潘升.學習語義關聯數據構建研究與實踐[J].電化教育研究,2016,(03):78-85.
25. 吳鵬飛,余勝泉.學習資源語義關聯關係及其可視化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12):97-104.
26. 余勝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與跨學科整合模式[J].開放教育研究,2015,(04):13-22.
27. 吳鵬飛,余勝泉.語義網教育套用研究新進展:關聯數據視角[J].電化教育研究,2015,(07):66-72.
28. 余勝泉,萬海鵬,崔京菁.基於學習元平台的生成性課程設計與實施[J].中國電化教育,2015,(06):7-16.
29. 余勝泉.圖書館未來之路成為權 威的開放數據源.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5-05-19(018).
30. 萬海鵬,李威,余勝泉.大規模開放課程的知識地圖分析——以學習元平台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5,(05):30-39.
31. 余勝泉.突破與轉型:數字校園及其智慧化發展趨勢[J].中國小管理,2015,(05):4-8.
32. 何克抗,余勝泉,吳娟,馬寧,陳玲,趙興龍,曹培傑.通過學校自身的內涵發展促進“教育結果公平”的創新舉措[J].電化教育研究,2015,(05):5-16+25.
33. 陳敏,余勝泉.泛在學習環境下感知學習過程情境的推薦系統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15,(04):76-82+89.
34. 丁國柱,余勝泉.基於本體學習算法的學科本體輔助構建研究——以學習元平台語文學科知識本體的構建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5,(03):81-89+124.
35. 余勝泉.技術何以革新教育[N].中國教育報,2015-02-08(003).
36. 王志軍,余勝泉.教師團隊協同教學理念及其支撐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遠程教育雜誌,2015,(01):73-79.
37. 楊現民,余勝泉.智慧教育體系架構與關鍵支撐技術[J].中國電化教育,2015,(01):77-84+130.
38. 朱高俠,王琦,江豐光,蔡蘇,余勝泉.國內外移動學習領域專利之內容分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4,(06):21-31.
39. 汪曉鳳,陳玲,余勝泉.基於實踐性知識創生的網路教研實證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10):16-22.
40. 吳煥慶,余勝泉,馬寧.教師TPACK協同建構模型的構建及套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09):111-119.
41. 余勝泉,萬海鵬.支持課程大規模開放的學習技術[J].中國電化教育,2014,(07):7-18.
42. 楊現民,余勝泉.論我國數位化教育的轉型升級[J].教育研究,2014,(05):113-120.
43. 余勝泉.傾聽技術時代變革的聲音[N].人民政協報,2014-05-14(010).
44. 王濟軍,余勝泉.“一對一”數位化學習提升小學生跨文化交際素養的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05):64-68+79.
45. 唐瑤,余勝泉,楊現民.基於學習元平台的教育內容策展工具設計與實現[J].中國電化教育,2014,(04):87-93+115.
46. 余勝泉,李曉慶.電子書包對教育的核心價值是什麼(下)[J].人民教育,2014,(05):35-39.
47. 余勝泉,李曉慶.電子書包對教育的核心價值是什麼(上)[J].人民教育,2014,(04):26-29.
48. 程罡,高輝,余勝泉.基於真實用戶評論信息構建移動學習資源的評價模型[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4,(01):43-53.
49. 余勝泉,陳敏.基於學習元平台的微課設計[J].開放教育研究,2014,(01):100-110.
50. 余勝泉.學習資源建設發展大趨勢(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03):3-6+32.
51. 楊現民,余勝泉.學習元平台的語義技術架構及其套用[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01):89-99.
52. 余勝泉.信息化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重要路徑[N].中國教育報,2014-01-06(004).
53. 余勝泉.學習資源建設發展大趨勢(上)[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01):3-7.
54. 楊繼瓊,余勝泉,江豐光.泛在學習環境中地方高師教育實習指導模式研究[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3,(24):129-131.
55. 鄭慶思,楊現民,余勝泉.泛在學習環境下學習資源的聚合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12):79-84.
56. 陳玲,張俊,汪曉鳳,余勝泉.面向知識建構的教師區域網路協同備課模式研究——一項基於學習元平台的實踐探索[J].教師教育研究,2013,(06):60-67.
57. 楊現民,余勝泉.學習資源語義特徵自動提取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3,(11):74-80.
58. 楊現民,余勝泉.開放環境下學習資源內容進化的智慧型控制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3,(09):83-88.
59. 楊現民,余勝泉.生成性學習資源進化評價指標設計[J].開放教育研究,2013,(04):96-103.
60. 段金菊,余勝泉.學習科學視域下的e-Learning深度學習研究[J].遠程教育雜誌,2013,(04):43-51.
61. 程薇,楊現民,余勝泉.基於知識生成的工作場所學習[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04):80-87+100.
62. 馬寧,崔京菁,余勝泉.UNESCO《教師信息與通信技術能力框架》(2011版)解讀及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13,(07):57-64.
63. 賀平,余勝泉.1∶1數位化學習對小學生閱讀理解水平的影響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3,(05):99-105.
64. 陳玲,劉禹,余勝泉.教師區域網路協同備課效果研究——基於文本內容分析的視角[J].現代教育技術,2013,(04):33-38.
65. 丁傑,蔡蘇,江豐光,余勝泉.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教育創新與跨學科研究——第二屆STEM國際教育大會述評[J].開放教育研究,2013,(02):41-48.
66. 陳敏,余勝泉.基於學習元平台的開放共享課設計與套用研究——以“教育技術新發展”課程教學為例[J].開放教育研究,2013,(02):49-59.
67. 楊現民,余勝泉.生態學視角下的泛在學習環境設計[J].教育研究,2013,(03):98-105.
68. 楊現民,程罡,余勝泉.學習元平台的設計及其套用場景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3,(03):55-61.
69. 岑健林,段金菊,余勝泉.教育信息化核心價值觀視域下之“主動”建構學習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03):14-17+47.
70. 陳德懷,林建祥,呂賜傑,江紹祥,祝智庭,黃國禎,余勝泉,顧小清,陳文莉,黃龍翔,王其雲.這個領域,如何認定好的學術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3,(02):5-15.
71. 楊現民,余勝泉,張芳.學習資源動態語義關聯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電化教育,2013,(01):70-75.
72. 陳玲,張俊,劉希,余勝泉.教師區域網路協同備課中的協作腳本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12,(12):47-52.
73. 吳煥慶,丁傑,余勝泉.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法知識(TPACK)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遠程教育雜誌,2012,(06):94-99.
74. 余勝泉.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推進教育創新[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10-10(B01).
75. 葉榮榮,余勝泉,陳琳.活動導向的多種教學模式的混合式教學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2,(09):104-112.
76. 劉禹,陳玲,余勝泉.西部農村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使用意向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2,(08):57-61+77.
77. 余勝泉,張洪銳.課堂網路教學環境對學生視力的影響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2,(07):22-27.
78. 余勝泉.推進技術與教育的雙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解讀[J].中國電化教育,2012,(05):5-14.
79. 王志軍,余勝泉.網路教學平台的選擇和分析模型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2,(05):36-42.
80. 高輝,程罡,余勝泉,楊現民.泛在學習資源在移動終端上的自適應呈現模型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12,(04):122-128.
81. 曹培傑,余勝泉.從游離到消融:技術進入教學的質性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2,(04):98-105.
82. 曹培傑,余勝泉.數字原住民的提出、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2,(04):21-27.
83. 劉俊生,余勝泉.分散式認知研究述評[J].遠程教育雜誌,2012,(01):92-97.
84. 劉俊生,余勝泉.一對一數位化學習研究的領域與趨勢[J].現代教育技術,2012,(01):19-24.
85. 劉軍,邱勤,余勝泉,希建華.無縫學習空間的技術、資源與學習創新——2011年第十屆mLearn世界會議述評[J].開放教育研究,2011,(06):8-19.
86. 馬寧,陳庚,劉俊生,丁傑,余勝泉.《國家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指南》的研究[J].遠程教育雜誌,2011,(06):3-9.
87. 余勝泉,陳敏.泛在學習資源建設的特徵與趨勢——以學習元資源模型為例[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06):14-22.
88. 楊現民,余勝泉.泛在學習環境下的學習資源進化模型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2011,(09):80-86.
89. 余勝泉.技術何以革新教育——在第三屆佛山教育博覽會“智慧型教育與學習的革命”論壇上的演講[J].中國電化教育,2011,(07):1-6+25.
90. 余勝泉,陶丹.技術推動的學習模式——美國國家教育技術規劃(2010)及其啟示[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1,(03):52-56.
91. 陳敏,余勝泉,楊現民,黃昆.泛在學習的內容個性化推薦模型設計——以“學習元”平台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1,(06):13-18.
92. 譚霓,余勝泉,呂嘯.網路課程的內容進化機制設計與技術實現[J].遠程教育雜誌,2011,(01):80-84.
93. 呂嘯,余勝泉,譚霓.基於發展性評價理念的網路教學平台學習評價系統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11,(02):73-78.
94. 楊現民,余勝泉,王志軍.學習元與學習對象的多維比較研究——學習資源聚合模型發展新趨勢[J].開放教育研究,2010,(06):25-32.
95. 楊現民,余勝泉.泛在學習環境下的學習資源信息模型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2010,(09):72-78.
96. 冉敏,余勝泉.國小移動英語學習資源設計[J].中國遠程教育,2010,(09):58-63+80.
97. 余勝泉.美國國家教育技術計畫(2010)及其啟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16):17.
98. 王志軍,余勝泉.基於EduTools的網路教學平台測評[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0,(04):73-78.
99. 袁華莉,余勝泉.網路環境下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0,(07):13-22.
100.彭飛,余勝泉,譚霓,劉軍.面向職業教育的行動導向網路教學平台的設計[J].開放教育研究,2010,(03):173-180.
101.蔡蘇,余勝泉.從Sloodle看三維虛擬學習環境的發展趨勢[J].開放教育研究,2010,(02):98-104.
102.馬寧,余勝泉.面向過程的學校信息化建設評價及成熟度模型建構[J].遠程教育雜誌,2010,(01):13-17.
103.楊麗娜,余勝泉.交際教學法在英語移動學習中的研究與實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9,(04):46-50.
104.程罡,徐瑾,余勝泉.學習資源標準的新發展與學習資源的發展趨勢[J].遠程教育雜誌,2009,(04):6-12.
105.余勝泉,趙興龍.基於信息生態觀的區域教育信息化推進[J].中國電化教育,2009,(08):33-40.
106.余勝泉,程罡,董京峰.e-Learning新解:網路教學範式的轉換[J].遠程教育雜誌,2009,(03):3-15.
107.袁華莉,楊現民,余勝泉.英語辭彙情景化認知工具的設計與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09,(06):44-49.
108.劉軍,余勝泉.移動英語學習資源包的設計和套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9,(05):64-68.
109.程罡,余勝泉,楊現民.“學習元”運行環境的設計與實現[J].開放教育研究,2009,(02):27-36.
110.孫圓媛,江曉明,余勝泉.基於手持設備的中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09,(03):46-49.
111.余勝泉.為什麼能成功:理論創新+技術支撐+務實工作[N].人民政協報,2009-02-25(C03).
112.余勝泉,楊現民,程罡.泛在學習環境中的學習資源設計與共享——“學習元”的理念與結構[J].開放教育研究,2009,(01):47-53.
113.何克抗,余勝泉,吳娟,馬寧,趙興龍,袁磊,齊媛.運用信息化教學創新理論大幅提升農村中國小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9,(02):5-18.
114.趙興龍,余勝泉.“雙重”導向視域中的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J].中國電化教育,2009,(01):42-46.
115.孫眾,余勝泉.開放視野:讓教師在教學評價中走向專業發展[J].開放教育研究,2008,(06):84-88.
116.余勝泉.數字教材的立體化出版[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8,(03):10-16+71.
117.馬寧,余勝泉.資訊時代教師專業素養的新發展[J].中國電化教育,2008,(05):1-7.
118.謝曉林,程罡,劉琦,余勝泉.面向教育行業的信息化知識庫系統的框架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08,(04):9-13+34.
119.梁文鑫,余勝泉,吳一鳴.面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發展階段描述與促進策略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08,(01):18-21+17.
120.余勝泉,楊現民.辨析“積件”“學習對象”與“學習活動”——教育資源共享的新方向[J].中國電化教育,2007,(12):60-65.
121.余勝泉,陳玲.1:1課堂網路教學環境下的教學變革[J].中國電化教育,2007,(11):25-29.
122.謝非,余勝泉.中學混合式學習的教學實施模式[J].現代教育技術,2007,(11):79-83.
123.謝曉林,余勝泉,程罡,黃燁敏.網路教學平台的新發展[J].開放教育研究,2007,(05):12-25.
124.余勝泉.移動教育的前景[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7-07-16(Z14).
125.余勝泉.從知識傳遞到認知建構、再到情境認知——三代移動學習的發展與展望[J].中國電化教育,2007,(06):7-18.
126.陳杰,陳玲,余勝泉.網路環境下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改善措施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7,(05):67-70.
127.余勝泉,劉軍.手持式網路學習系統在學科教學中的套用模式[J].中國遠程教育,2007,(05):64-69.
128.吳娟,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常見問題及其對策[J].電化教育研究,2006,(10):70-72+77.
129.余勝泉.教育信息化的生態觀:教育信息生態[J].軟體導刊,2006,(16):1.
130.曹曉明,余勝泉.城域網環境下多級分散式信息技術測評系統[J].教育信息化,2006,(15):57-58+64.
131.余勝泉.教育信息化的生態觀:信息生態系統[J].軟體導刊,2006,(14):1.
132.梁文鑫,余勝泉.基於設計的研究的過程與特徵[J].電化教育研究,2006,(07):19-21.
133.余勝泉,程罡.教育信息系統的進化與互聯[J].中國電化教育,2006,(05):88-92.
134.余勝泉,陳莉.構建和諧“信息生態”突圍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國遠程教育,2006,(05):19-24+78.
135.余勝泉.是以人為本還是以技術為本?[N].中國教育報,2006-04-27(010).
136.余勝泉,張澤.E-learning時代高校教材的立體化出版[J].中國大學教學,2006,(02):56-59.
137.馬寧,余勝泉.區域性教育資源建設與整合[J].中國電化教育,2006,(02):66-71.
138.余勝泉,孫眾.當代網校的困境與求存之道[J].中國遠程教育,2006,(01):59-63.
139.余勝泉,馬寧.區域性教育信息化的套用推進[J].中國電化教育,2005,(11):14-19.
140.余勝泉,毛芳.非正式學習——e-Learning研究與實踐的新領域[J].電化教育研究,2005,(10):19-24.
141.余勝泉,路秋麗,陳聲健.網路環境下的混合式教學——一種新的教學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2005,(10):50-56.
142.余勝泉,李世亮,謝曉林.線上測試分析與數據挖掘系統的設計[J].開放教育研究,2005,(05):74-79.
143.余勝泉.只 有 深 耕 細 作 才 能完 美收 獲[N].中國教育報,2005-05-23().
144.余勝泉.農村遠程教育也要拿來主義[N].中國計算機報,2005-04-18(B04).
145.孫迪,余勝泉.建構基於學習對象的網路課程教學設計模板[J].開放教育研究,2005,(02):71-77.
146.余勝泉.網校何去何從[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5-04-04(F01).
147.黃勇,張平,余勝泉.城域教育網信息交換模型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電化教育,2005,(03):87-90.
148.余勝泉,陳玲.論教學結構的實踐意義——再答邱崇光先生[J].電化教育研究,2005,(02):21-26+43.
149.路秋麗,余勝泉.面向學習對象的網路課程設計與開發[J].中國電化教育,2005,(01):75-80.
150.傅鶯鶯,劉素紅,田振坤,余勝泉.波譜及其元數據的二維整合與格式匹配研究[J].遙感信息,2004,(04):50-54.
151.余勝泉.推進校園網路套用10項對策[N].中國教育報,2004-11-29().
152.余勝泉.回歸以套用為本[N].中國教育報,2004-11-01().
153.余勝泉.尋找中國特色的教育信息化[J].中國遠程教育,2004,(20):39-41.
154.余勝泉.網校臨危如何應變[J].中國遠程教育,2004,(20):56-59+6.
155.余勝泉,楊琰華.從網路互聯到套用互聯——“校校通”的“通”途[J].電化教育研究,2004,(06):41-46.
156.劉志波、余勝泉.教育信息化服務突破套用瓶頸[N].中國計算機報,2004-05-10(D12).
157.余勝泉.地區級教育資源建設結合本地特色統一規劃[N].中國計算機報,2004-04-12(B09).
158.余勝泉.教育資源管理有了新發展[N].中國計算機報,2004-03-29(B02).
159.余勝泉.2004教育信息化:套用就是指揮棒[N].中國計算機報,2004-02-09(B10).
160.余勝泉,楊琰華.從網路互聯到套用互聯——“校校通”的“通”途[J].計算機教育,2004,(01):61-65.
161.張京彬,余勝泉.E-Learning在中國企業發展趨勢[J].中國遠程教育,2003,(24):55-57.
162.余勝泉.移動學習——當代E-Learning的新領域[J].中國遠程教育,2003,(22):76-78.
163.余勝泉.從網路互聯到套用互聯[J].中國遠程教育,2003,(20):76-78.
164.余勝泉,朱凌雲,曹曉明.教育資源管理的新發展[J].中國電化教育,2003,(09):96-99.
165.余勝泉、汪蔚.新技術產業導報[N]中國高 新技術產業導報,2003/07/29.
166.余勝泉,馬寧.論教學結構——答邱崇光先生[J].電化教育研究,2003,(06):3-8.
167.余勝泉,夏巍峰.解讀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J].中國遠程教育,2003,(10):18-22+8.
168.余勝泉.國外網路教育的評價標準[J].中國遠程教育,2003,(08):23-25.
169.余勝泉,朱凌雲.《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範》體系結構與套用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03,(03):51-55.
170.余勝泉,俞暉.可共享內容對象參考模型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3,(01):47-51+64.
171.余勝泉.基於網際網路的遠程教學評價模型[J].開放教育研究,2003,(01):33-37.
172.余勝泉,林君芬.2002年教育信息化套用回顧與展望[J].中國電化教育,2003,(02):5-12.
173.余勝泉.發揮基礎資料庫核心作用[N].中國計算機報,2003/01/13(D06).
174.楊琰華,余勝泉.教育管理信息系統互操作標準化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2,(S1):8-11.
175.余勝泉,馬寧,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具體方式[J].語文建設,2002,(11):44-46.
176.楊瑣華,余勝泉.呼喚“標準”[N].網路世界,2002-07-08().
177.余勝泉.教育資源庫的建設模式[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2-06-24().
178.陳天,余勝泉.知識管理與網路學習[J].中國電化教育,2002,(05):63-65.
179.羅廷錦,余勝泉.淺談教育教學資源庫的建設[J].現代教育技術,2002,(02):35-38+78.
180.陳天,余勝泉.學習對象開發工具的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2,(04):29-35.
181.余勝泉,吳娟,李文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學科教學改革的先鋒——“四結合”教改試驗研究項目的回顧與展望[J].電化教育研究,2002,(03):36-43+46.
182.孫眾,余勝泉,徐鳳軍.中國小信息技術學習環境下常見誤區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02,(03):63-65.
183.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與策略[J].人民教育,2002,(02):53-55.
184.朱凌雲,羅廷錦,余勝泉.網路課程評價[J].開放教育研究,2002,(01):22-28.
185.馬寧,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J].中國電化教育,2002,(01):9-13.
186.本期論壇客座主持余勝泉主持余冠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何處是大道[N].中國教育報,2001-10-27(004).
187.余勝泉,何克抗.網路教學平台的體系結構與功能[J].中國電化教育,2001,(08):60-63.
188.余勝泉.典型教學支撐平台的介紹[J].中國遠程教育,2001,(02):57-61.
189.林君芬,余勝泉.關於我國網路課程現狀與問題的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01,(01):55-59+77.
190.余勝泉,楊曉娟,何克抗.基於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0,(12):7-13.
191.張京彬,余勝泉,何克抗.網路教學的非量化評價[J].中國遠程教育,2000,(10):48-52.
192.馬寧,余勝泉,何克抗.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電化教育,2000,(10):7-11.
193.余勝泉,何克抗.網路題庫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遠程教育,2000,(09):53-57+64.
194.余勝泉,古素梅.基於靜態圖像的虛擬現實技術及其在教育中的套用[J].現代教育技術,2000,(03):47-51.
195.余勝泉.適應性學習——遠程教育發展的趨勢[J].開放教育研究,2000,(03):12-15.
196.余勝泉,何克抗.基於Internet的教學系統[J].中國電大教育,1999,(06):19-23+61.
197.余勝泉,何克抗.基於Internet的教學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1998,(04):58-61.

英文期刊論文發表

1. Pengfei Wu,Shengquan Yu*,Na Ren,Qi Wang,Dan Wang ,Development of a visual e-learning system for supporting the semantic organiz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open learning content,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pp 1–20 ,First Online: 23 October 2017(Wu, P., Yu, S., Ren, N. et al. Multimed Tools Appl (2017).)
2. Pengfei Wu, Shengquan Yu*, Dan Wang.(2018).Using a Learner-Topic Model for Mining Learner Interest in Open Learning Environments[J].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3). (SSCI, 已錄用)
3. Zhang, L., Yu, S*., Li, B, & Wang, J. (2017). Can Students Identify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Solve a Problem?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0 (4), 288–299.
4. X Yang, X Guo, S Yu,Student‐generated content in college teaching: content quality, behavioral pattern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32 (1), 1-15
5. Min Chen, Feng Kuang Chiang, Ya Na Jiang, and Sheng Quan Yu*,A context-adaptive teacher training model in a ubiquitous learning environment,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Vol. 25 , Iss. 1,2017,Pages 113-126
6. Min Chen, Sheng Quan Yu* & Feng Kuang Chiang,A dynamic ubiquitous learning resource model with context and its effects on ubiquitous learning,Volume 25, Issue 1, 2017,Pages 127-141
7. Yang, X., & Yu, S*. (2015). Designing a Resource Evolution Support System for Open Knowledge Communities. Educational,Technology & Society, 18 (4), 385–400.
8. Feng-Kuang Chiang, Gaoxia Zhu, Qi Wang, Zhenfeng Cui, Su Cai andShengquan Yu*,Research and trends in mobile learning from 1976 to 2013: A content analysis of patents in selected database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Volume 47,Number 6, November 2016
9. Pengfei Wu, Shengquan Yu*,Design of a Novel Intelligent Framework for Finding Experts and Learning Peers in Open Knowledge Communities, Transactions on Future Intelligent Educational Environments,2015,Volume 1,Issue 2 ,e4
10. Yu, S*., Yang, X., Cheng, G., & Wang, M. (2015). From Learning Object to Learning Cell: A Resource Organization Model for Ubiquitous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18 (2), 206–224.
11. Xianmin Yang, Qin Qiu, Shenqguan Yu*, & Tahir Hasan ,Designing a trust evaluation model for open-knowledge communities,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Volume 45, Issue 5, Pages 880-901, September 2014;
12. Xianmin Yang, Shenqguan Yu, & Zhong Sun. The effect of collaborative annotation on Chinese reading level in primary school of China [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3, 44(1):95-111. 2013/1
13. Shengquan Yu,Minjuan Wang,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Project for the Rural Schools (MDEPRS) of China: Recent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Vol. 22, issue 4, page 273~283.2006;
14. Yu, S. Q., Wang, M. J., & Che, H. Y. (2005r),An exposition of the crucial issues in China’s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53 (4), 88-101。

專利與軟體

1. 專利: 一種基於模組相對位置的信息組合系統,余勝泉;邱勤;朱高俠,北京師範大學,【專利號】ZL 2015 1 0263393.X
2. 專利:一種融合電子備課系統及方法,余勝泉;汪曉鳳;萬海鵬;蔡蘇,北京師範大學,【專利號】ZL 2014 1 044 8646.6
3. 專利: 一種社會化的作業批閱和學生學習過程信息記錄系統及方法,余勝泉;蔡蘇;王琦,北京師範大學;【專利號】ZL 2014 1 022 6210.2
4. 專利:一種磁場可視化及互動方法,蔡蘇;余勝泉;林成龍;孫羽辰;李巧慧,北京師範大學;【專利號】ZL201410027617.2.
5. 專利:一種面向開放知識社區的內容編輯智慧型審核方法,楊現民;余勝泉,北京師範大學, 【專利號】 ZL 2012 1 022 6210.2
6. 專利:一種凸透鏡成像虛擬實驗製作方法,蔡蘇; 余勝泉; 高夢楠; 王偉; 吳娟,授權公告號:CN102509502B,授權公告日:2013.09.25;申請號:2011103855493;申請日:2011.11.28;
7. 專利:一種基於Quardtree的三維模型紋理壓縮編解碼方法. 蔡蘇;余勝泉 北京師範大學;專利號ZL200810240404.2. 公開號CN101447084. 授權日2011.01.19,證書號第729007號。
8. 軟體著作權:基於知識關係網路的移動學習平台軟體,北京師範大學(余勝泉、高夢楠),軟著登字第0827840號;
9. 軟體著作權:vclass 雲課堂,北京師範大學(余勝泉、張哲蒙),軟著登字第0829129號;
10. 軟體著作權:協同聽課系統,北京師範大學(余勝泉、張哲蒙),軟著登字第0829135號;
11. 軟體著作權:微課製作軟體,北京師範大學(余勝泉、陳天),軟著登字第0829279號;
12. 軟體著作權:學習元雲課堂學習軟體,北京師範大學(余勝泉、高夢楠),軟著登字第0829132號;
13. 軟體著作權:學習元知識社區系統V1.0;北京師範大學(余勝泉),2011.6.1
14. 軟體著作權:vClass課堂深度互動教學平台V1.0,北京師範大學(余勝泉),2011.9.1

主要出版物

1. Shengquan Yu,Mohamed Ally,Avgoustos Tsinakos, Mobile and Ubiquitous Learning-An International Handbook, Springer Nature Singapore Pte Ltd. 2018, Print ISBN: 978-981-10-6143-1, Online ISBN: 978-981-10-6144-8
2. Yu ShengQuan, A Resource Organization Model for Ubiquitous Learning in a Seamless Learning Space, Book Title: Seamless Learning in the Age of Mobile Connectivity, Book Part: Part II, Pages: 141-158, Copyright 2015, DOI:10.1007/978-981-287-113-8_8, Print ISBN:978-981-287-112-1, Online ISBN: 978-981-287-113-8: Publisher:Springer Singapore
3. 《教學資源的設計與開發》,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1-3-1, ISBN:9787304050429
4. 《教學軟體設計指導手冊》,余勝泉,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6,ISBN 978-7-302-25026-5
5. 《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師專業發展——新技術與新理念》,余勝泉、馬寧,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4
6. 《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套用案例》設計與點評——數學,余勝泉、王光生,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ISBN 978-7-5309-5300-6;
7. 《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套用案例》設計與點評——語文,余勝泉、陳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ISBN 978-7-5309-5300-6;
8. 《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套用案例》設計與點評——英語,余勝泉、孫眾,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ISBN 978-7-5309-5300-6;
9.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秀課堂教學案例庫》(國小低年級段),孫眾、馬寧、余勝泉、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5
10.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秀課堂教學案例庫》(國小中高年級段),陳玲、余勝泉,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5
11.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秀課堂教學案例庫》(國中段),吳娟、余勝泉,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5
12.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網路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余勝泉、吳娟,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
13. 《網路環境下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探索試驗研究優秀綜合案例(上、下)》,何克抗、余勝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ISBN 7-89493-732-0
14. 《網路環境下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探索試驗研究優秀綜合課例》,劉小明、余勝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15. 《面向新課改的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優秀課例》,楊曉勤、余勝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16. 《教育技術理論導讀——資訊時代的教學理論與實踐》,余勝泉、張建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
17. 《計算機套用基礎》(高等師範學校教材),劉啟明主編,本人編寫第六、七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18.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秀綜合課例》,余勝泉、吳娟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
19. 《信息技術教育套用》,余勝泉、林君芬、吳娟,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10
20. 《教育技術學》,何克抗編,本人編寫第九章,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10
21. 《信息技術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優秀綜合課例》,余勝泉、吳娟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
22. 《網路新生活》,大型信息技術科普叢書,一套5本,包括基礎篇(《觸網啟航》)、教育篇(《學海網舟》)、娛樂篇(《交網情深》)、商務篇(《網市悠悠》)、上網速查篇(《上網一點通》),余勝泉主編,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0.10;
23. 《非線性編輯系統》,余勝泉、楊可,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11;
24. 《計算機套用基礎》(全國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教材),何克抗,余勝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
25. 《計算機套用基礎》(全國三年制職業高中公總計算機課教材),何克抗,余勝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6. 《計算機輔助教學》,何克抗主編,本人編寫了有關Internet的部分的內容,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7. 《計算機套用基礎》(全國高等師範院校公總計算機課教材),何克抗主編,本人編寫了第三部分有關計算機網路的內容,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
28. 《信息網路與教學》,黃榮懷、余勝泉,本人編寫第六章至第十章,人民郵電出版社,1997;
29. 《Microsoft TCP/IP網路互聯》(譯著),黃榮懷、張玉潔、余勝泉,本人負責組織翻譯小組、第一稿的統稿工作,並翻譯第九至十三章,人民郵電出版社,1997;

承擔的研究項目

1. 2017.12-2018.12,教育放管服改革領域的“網際網路+教育”問題研究,主管部門:教育部政法司,負責人余勝泉;
2. 2017.9-2019.9,《廣州市荔灣“中國特色創客教育”試驗區》建設項目,主管部門:廣州市荔灣區教育局,負責人余勝泉;
3. 2017.1-2020.12,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網際網路+”教育體系研究,項目批准號:16JZD043,項目契約號:16JZDH043,主管部門:教育部社科司,負責人余勝泉;
4. 2016.7-2017.7,基於證據的學習方法機理與國際比較研究(71641017),主管部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負責人余勝泉;
5. 2016.8-2017.8,技術革新未來教學的試驗研究——促進技術與教學的雙向融合研究,項目委託:北京市八一學校附屬玉泉中學,負責人余勝泉;
6. 2015.11-2017.11,“網際網路+”促進學校品質提升試驗研究,項目委託:教育部基礎一司,負責人:陳海東,余勝泉;
7. 2015.8.1~2020.12.30,“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基於大數據的智慧型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及其套用研究),項目支持部門:北京市教委,負責人余勝泉;
8. 2015.12.1~2016.7.30,惠州“智慧教育”實施規劃編制,項目支持部門:廣東省惠州市教育局,負責人余勝泉;
9. 2015.1.1~2015.12.30,網路課堂的深度學習行為研究,項目支持部門:北京市教委,負責人余勝泉;
10. 2015.1.1~2015.12.30,教育信息化對教育革命性影響的內涵、標誌和路徑研究,項目支持部門:教育部科技司,高校科技戰略(教育信息化)研究課題,負責人余勝泉;
11. 2015.3.15~2015.12.30,荔灣教育信息化十三五發展規劃編制,項目支持部門:廣州市荔灣區教育局信息中心,負責人余勝泉;
12. 2014.11.1~2015.12.30,基於101平板的互動教學系統及其套用研究,項目支持部門:福建華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余勝泉;
13. 2014.10.1~2015.12.30,支持多種語言學科教學模式的混合式教學平台研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2014年度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招標項目“面向中國小的智慧型語音教學產品及系統研發和產業化”所屬子課題,項目支持部門:安徽科大訊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余勝泉;
14. 2014.3~2014.12,高層次科普專門人才指導性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制定,項目支持部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學技術普及部,負責人余勝泉、吳娟;
15. 2014-1~2014-5,南山教育雲綜合服務平台設計,項目支持部門:深圳市南山區教育科技學研究中心,負責人余勝泉;
16. 2014.4~2016.4,海淀區中國小教育信息化調研規劃,項目支持部門:北京中海紀元網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余勝泉;
17. 2014.1~2014.12,高等院校移動學習發展研究,項目支持部門: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負責人余勝泉;
18. 2014.3-2014.12,基於平板電腦的創新教學的研究,項目支持部門:英特爾半導體(美國)有限公司委託項目,負責人余勝泉。
19. 2013.-2016.1,教育部綜合專業改革項目《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綜合改革》,項目支持部門:教育部高教司,負責人余勝泉;
20. 2013.9-2016.7,《移動雲課堂——技術革新未來教學的探索研究》項目,項目支持部門:北京市門頭溝區教育委員會,負責人:馬寧、余勝泉;
21. 2013.7-2014.7,基於學習元平台的學科資源深度聚合研究——師生虛擬課堂網路行為分析,項目支持部門: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負責人:余勝泉;
22. 2013.5-2013.12,《海淀智慧教育發展規劃及行動計畫制訂》,項目支持部門:中海紀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區政府,負責人:余勝泉;
23. 2010.11-2015.7,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建設面向農村的教育開放學院,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水平》(04-207-283),項目支持部門: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董奇、余勝泉;
24. 2012.5-2015.5,《技術革新未來教學的探索研究》,項目支持部門:教育部基礎二司,負責人何克抗、余勝泉;
25. 2012年~2016年,“荔灣區綠色教育信息生態”項目——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與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全面合作框架協定,項目支持部門: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負責人余勝泉;
26. 2012-2019,“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試驗研究跨越式教學試驗”項目甘肅隴南推廣項目,項目支持部門: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負責人何克抗、余勝泉;
27. 2012.9-2018.12,移動學習平台開發及其套用示範(“移動學習”教育部-中移動聯合實驗室建設)項目,項目支持部門: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項目,中國移動通訊集團公司資助,負責人余勝泉;
28. 2012.3-2014.3,《基於“一對一”數字終端的未來學習創新》,項目支持部門:天聞數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深圳市龍崗區教育局,負責人余勝泉;
29. 2011.12-2013.12,區域性數位化智慧教育生態系統構建與套用推進研究,深圳市福田區教育信息中心,負責人余勝泉;
30. 2012.1-2015.1,《泛在學習環境下的學習資源進化研究》,博士點基金項目(20110003110029),項目支持部門: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負責人余勝泉;
31. 2011.12-2012.7,《平板電腦在幼兒數學教學中套用研究》,項目支持部門:北京亮點時間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余勝泉;
32. 2011.3-2012.1,《日電平板電腦教學套用及其支持技術研究》,項目支持部門:NEC中國研究院,負責人余勝泉;
33. 2011.1-2012.1,《教育信息化遠程研究》,博士點基金項目,項目支持部門: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負責人余勝泉;
34. 2011-2013,《同一起跑線——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農村學校閱讀教學項目》,項目支持部門:陳一心家族基金會,負責人陳玲、余勝泉;
35. 2011-2013,《同一起跑線——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升農民工子弟學校教學質量項目》,項目支持部門:贈予亞洲基金會,負責人馬寧、余勝泉;
36. 2011.1-2013.12,《泛在學習的資源組織模型及其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批准號:61073100 ,主管部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負責人余勝泉;
37. 2011.2-2011.12,《廣州市荔灣區區域性教育信息化整體規劃設計》,主管部門是廣州市荔灣區教育局,負責人余勝泉;
38. 2010.1-2011.12,《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運動員遠程教育系統開發項目技術諮詢》項目,主管部門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負責人吳娟、余勝泉;
39. 2010.1-2011.12,《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運動員遠程教育信息技術課程資源建設》項目,主管部門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負責人蔡蘇、余勝泉;
40. 2010.1-2013.1,《泛在學習環境中的學習資源設計與共享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重點項目,負責人余勝泉;
41. 2009.8~2011.3, 《4A網路教學平台軟體系統(三期)研發》,主管部門高等教育出版社,負責人余勝泉;
42. 2009.1~2009.10,《高等教育出版社學習卡統一賬戶系統開發》,主管部門高等教育出版社,負責人余勝泉;
43. 2008.8~2010.12:承擔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研究課題《“一對一”網路環境下的教學效率提升研究》(DCA080114),主管部門是教育部,負責人余勝泉;
44. 2008.3~2008.9,《深圳市南山區教育信息網套用系統諮詢與整體規劃方案設計》,主管部門是深圳市南山區教育局;
45. 2008.7~2008.12,《深圳市福田區教育信息綜合平台整體方案規劃與設計》,主管部門是深圳市福田區教育局,負責人余勝泉;
46. 2007.9~2009.9,承擔了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遠程教育信息技術總體方案規劃設計》項目,對網路學院未來的教學平台、教務管理平台、信息平台、學習支持服務平台等進行整合與發展規劃,設計了詳細的技術方案,項目負責人余勝泉;
47. 2007.9~2011.9,承擔中國教育電視台《新媒體學習超市》總體設計與規劃工作,並具體負責其中異步學習平台、超子(學習元)系統的設計與開發,項目負責人余勝泉。
48. 2006.3~2009.3,《4A網路教學平台跨平台改造、升級開發》,主管部門高等教育出版社,負責人余勝泉;
49. 2006.9~20011.9,《利用教育技術提高農村中國小教育質量研究及推廣項目》,主管部門北京市教委基礎教育處,項目負責人是何克抗、余勝泉教授,本人組織具體工作。
50. 2005.12~2010.12:承擔中央電教館規劃重點課題《手持式網路學習系統在學科教學中套用研究》,主管部門中央電教館,合作單位是諾亞舟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負責人余勝泉;
51. 2005.6~2006.7:承擔佛山市教育局的《佛山市信息技術課程考試系統設計與開發》,主管部門是佛山市教育局,負責人余勝泉;
52. 2005.4~2006.6:承擔佛山市禪城區教育局的《新課程探究性教育資源建設》,主管部門是佛山市禪城區教育局,負責人余勝泉;
53. 2005.5~2006.5:承擔北京市石景山區教委的《學科主題資源網站建設與區域性教育資源整合》,主管部門是北京市石景山區教委,負責人余勝泉;
54. 2004.4~2004.12:承擔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學資源立體化建設規範的研究與網路課程開發模板的設計》,主管部門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負責人余勝泉;
55. 2004.4-2004.12:承擔佛山市《佛山市幹部線上教育系統設計與開發》(FS40112009D)主管部門是中共佛山市委組織部,負責人余勝泉;
56. 2002.7~2004.6:承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波譜庫總體系統建設及水體波譜分庫建設與套用示範項目子項《波譜資料庫總體方案設計與技術實現》,主管部門是科技部,負責人余勝泉;
57. 2002.4~2003.4:承擔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網路教育關鍵技術及示範工程”中的子項《評價分析與數據挖掘工具研究》,主管部門是科技部,負責人余勝泉;
58. 2003.9-2005.9: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重點研究課題《基於網路環境的基礎教育跨越式創新探索試驗》(BCA030017),主管部門是教育部,項目負責人為何克抗、余勝泉。
59. 2005.9-2012.9:《廣州市荔灣區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試驗研究》,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層次整合,在國小英語、語文、信息技術學科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以及跨越式教學法實施研究,實現這三個學科教學的跨越式發展,項目負責人為何克抗、余勝泉。
60. 2003.9-2005.9:《佛山市禪城區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試驗研究》,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層次整合,在國小英語、語文、信息技術學科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以及跨越式教學法實施研究,實現這三個學科教學的跨越式發展,項目負責人為何克抗、余勝泉。
61. 2002.12-2008.12:《深圳市南山區信息技術環境下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研究》,該項目主要通過在南山區實施信息化教學指導、教育資源整合等措施,整體推動南山區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項目負責人為何克抗、余勝泉。
62. 2002.10-2008.10:《廣州市東山區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研究》,在國小英語、語文、信息技術學科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以及跨越式教學法實施研究,實現這三個學科教學的跨越式發展,項目負責人為何克抗、余勝泉。
63. 2001.12-2002.12:承擔國家遠程教育工程中的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多媒體作業系統研究》,項目主管單位是教育部科技司,該項目已於2003年7月經通過教育部科技司組織的專家驗收,項目負責人為沈復興、余勝泉。
64. 2001. 2-2002.2:承擔北京師範大學青年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網路教學研究》,項目負責人為余勝泉。
65. 2001. 2-2001.10:承擔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鎮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研究項目,項目負責人為余勝泉。
66. 2001. 6-2001.12:承擔學科四結合總課題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秀綜合課例》研究與開發項目,項目負責人為余勝泉。
67. 2001.5-2002.4:《東莞地區教育信息網路設計與實施》,該項目主要內容是建設東莞地區教育信息網路中心,並開發東莞辦公自動化系統、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網路教學系統、教育資源管理系統、網路信息系統。項目負責人為何克抗、孫波、余勝泉。
68. 2002.2-2002.10:《佛山地區教育信息網路二期工程設計與實施》,該項目主要對佛山教育信息網路中心的硬體設備進行全面升級、統一開發佛山地區學校的教育信息系統、教育行政管理系統、教育資源管理系統、網路教學系統,並對佛山地區的學校主幹教師進行全面的教育技術培訓,項目負責人為何克抗、余勝泉、孫波。
69. 2002.4-2002.6:《珠海市教育信息網路總體規劃》,設計了整個珠海市全市教育信息網路的規劃方案,項目負責人為余勝泉。
70. 2000.12-2002.12:承擔國家遠程教育工程中的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多媒體課件點播系統研究》,項目主管單位是教育部科技司,該項目已經通過教育部科技司組織的項目驗收,項目負責人為何克抗、余勝泉。
71. 2000.12-2002.12:主持現代遠程教育標準研究項目:《現代遠程教育技術規範研究(資源、管理系統、課件互換標準)》,項目主管單位是教育部科技司,該項目已經通過教育部科技司組織的項目驗收,項目負責人為余勝泉。
72. 1999.4-2001.6:承擔國家遠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項目:《國家遠程教育支撐系統開發》的研究,該系統是國內最早研發和發布的網路教學平台;該系統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立體化教學網中,2008年累計註冊的學習卡超過9600萬人。何克抗、余勝泉主持,本人為項目實際負責人,負責總體設計與開發;該項目已經通過教育部高教司組織的項目驗收以及教育部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
73. 1999.9-2001.6:承擔國家遠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項目:《國家遠程教育工程資源建設技術規範》的研究,教育部於2000年4月將該項目轉為正式研究項目,何克抗、余勝泉主持,本人實際主持編寫《國家遠程教育工程資源建設技術規範》,該技術規範已於2000年5月由教育部正式發布;
74. 1999.9-2000.9:創辦免費的線上學術雜誌《教育技術通訊》,該線上雜誌已成功發布三十多期,並獲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211建設項目支持。該雜誌曾在教育技術界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認同,項目負責人為余勝泉。
75. 1999.8-1999.11:主持開發《基於WEB的通用題庫系統》,採用ASP(Active Server Pages)和COM組件對象模型技術開發,後台採用SQL Server資料庫。該系統獲首屆中國網際網路應用程式設計大賽(Intel公司與中國電信主辦)教育教學類一等獎。本人負責系統的總體設計,組織與監控整個開發過程。
76. 1999.1-2000.9:國家“九五”重點攻關項目《佛山地區教育信息網路設計與實施》,該項目有三個重點目標:一是建設覆蓋整個佛山地區的教育信息網路,建設佛山教委的信息中心;二是開發佛山教委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統;三是開發網路教學的支持系統。何克抗、孫波、余勝泉主持,本人負責系統的總體設計,並實際主持教學支持平台的開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