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丁仁

余丁仁烈士(1903~1936),因客家話‘丁’同‘登’同音所以又稱余登仁。 原名登瀛,字太白,廣東省饒平縣新豐鎮九村洞泉陂墩人。其家世代以陶瓷為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丁仁
  • 別名:余登仁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省饒平縣
  • 出生日期:1903
  • 逝世日期:1936
  • 職業:烈士
  • 畢業院校:上海國民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生平
8歲時就讀於鄉中私塾,後轉讀於饒城琴峰書院。
1919年,考進汕頭華英中學,開始接觸《新青年》等革命書刊,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1922年,考入上海國民大學。
1925年冬,參加中國共產黨。
1926年畢業後,回饒平瑞光中學(今饒平二中)任教,教育培養青年學生,在學校建立共青團支部,發動學生參加全縣聲勢浩大的驅逐縣長蔡田的示威遊行,並先後到黃岡、霞饒等地組織工會和農民協會。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他轉到上饒一帶活動,組織上饒農軍舉行農民暴動,同年5月5日攻打饒城。7月,他當選為新成立的中共饒平縣委委員。8月,他受縣委派遣赴漳州等地尋找中共福建省委,後被介紹到平和縣委工作。10月中旬,上饒農軍改編為工農革命軍東路第十四團,任參謀長。
1929年9月,奉命調往中共東江特委。
1930年11月,調任潮澄澳縣工委書記,領導這一帶的革命鬥爭。
1931年4月,因叛徒告密,敵人破壞工委機關,他和另6位同志被捕。5月下旬,在樟東地下黨的幫助下成功越獄並轉移到饒和埔詔邊區。
1931年11月,他被推選為赴江西瑞金出席第一次蘇維埃共和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代表。1932年6月,當選為饒和埔詔縣蘇維埃主席。
1933年夏,代理縣委書記。其間,他帶領游擊隊和民眾艱苦轉戰在邊區的游擊走廊上,多次打退敵人武裝進攻,搗毀反動民團,粉碎敵人經濟封鎖,使革命力量不斷擴大。
1934年8月,當選為閩粵邊區特委委員。
1935年10月,國民黨集中十幾個師兵力向邊區進行瘋狂“進剿”。最後,饒和埔詔縣委只剩他和另外26位同志堅持艱苦卓絕的鬥爭。閩粵邊區特委對強敵不斷“進剿”致使革命失敗的原因不作認真分析總結而歸罪於饒和埔詔縣委“陷在機會主義泥坑裡不能自拔”,甚至對他扣上“機會主義者”的帽子,還以“托派和社會民主黨的首魁”的罪名將他開除出黨。
1935年冬至次年春,他在閩粵邊區內部肅反運動中受到牽連而被帶往烏山特委機關審查。押解至烏山水晶坪附近途中,押解人員發現前面有敵情,慌亂中將他殺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註:摘自《英烈大辭典》
余登仁烈士故居立匾揭牌儀式
饒和埔詔縣蘇維埃主席余登仁烈士故居立匾揭牌儀式
時間:2010年12月31日下午3點30分
地點:新豐鎮九村洞泉陂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