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鳳生(中國工程院原院士)

何鳳生(中國工程院原院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鳳生(1932-2004),1932年生於江蘇南京,1955年畢業於南京前中央大學醫學院。1955-1960年任北京和平醫院神經內科住院醫師;1961年至今,先後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研究所、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勞動衛生與職業病研究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所長、名譽所長;世界衛生組織職業衛生合作中心(北京)主任、顧問;1991-1994年任世界衛生組織日內瓦總部職業衛生顧問,現擔任十多個國際和國內專業雜誌編委,八個國內外專業學會的委員或理事。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鳳生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省南京市
  • 出生日期:1932年6月26日
  • 逝世日期:2004年11月16日
  • 職業:中國工程院院士 醫生 教授
  • 畢業院校:南京前中央大學醫學院
  • 代表作品:《中華職業醫學》
人物生平,職業經歷,研究項目,科研成果,發表論文,個人榮譽,逝世,

人物生平

何鳳生,女,1932年6月26日生於江蘇省南京市,祖籍貴州省貴定縣。1955年畢業於南京
前中央大學醫學院醫學本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毒理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生導師。世界衛生組織職業衛生合作中心(北京)主任。曾於 1979-1981在英國倫敦大學神經病研究所高訪學習。四十餘年來,對多種毒物對人體神經系統的影響與危害,開展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曾在烯丙基氯中毒的流行病學、臨床、毒理和神經病理研究中取得獨創性成果,榮獲西比昂卡古里(Scipione Caccuri)國際獎及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在變質甘蔗中毒病因學研究中,首次發現3-硝基丙酸中毒性腦病豆狀核病變與遲發性肌張力不全有關機制,獲衛生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及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完成國家科技攻關課題< 職業中毒性性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與發病機理研究,對丙烯醯胺中毒性神經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遲發性腦病及二硫化碳中毒的機制與診斷進行深入研究;近十年通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科技攻關課題,開展常見農藥、混配農藥對神經系統毒作用機制及防治研究。先後獲衛生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4項。曾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首都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及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的稱號。現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英國皇家內科學院名譽院士,世界衛生組織(WHO)職業衛生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擔任 Biomarkers 等十餘個國內外專業雜誌的編委,七個國際專業學會的委員。曾任亞洲職業衛生學會主席,國際職業衛生委員會理事。1991-1994 年被聘為WHO日內瓦總部職業衛生顧問。2004年11月16日逝世,享年72歲。
何鳳生何鳳生

職業經歷

何院士從事職業醫學研究工作四十餘年,對中毒性神經系統疾病的防治有很深的造詣,是
中國職業神經病學的奠基人,神經毒理學的學科帶頭人之一。她曾任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勞動衛生與職業病研究所所長,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職業衛生合作中心(北京)主任,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職業衛生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1991到1994年被聘為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日內瓦總部職業衛生顧問。現為衛生部職業病診斷標準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CNAB)技術委員會委員、英國皇家內科學院名譽院士,並擔任十個國際及五個國內專業雜誌的編委或副主編。
何鳳生何鳳生

研究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 常用農藥對神經系統毒作用機制的研究 1995-1998
2. "九五" 國家攻關課題 混配農藥中毒的防治 1996-2000
3. "十五"國家攻關課題 有機磷農藥急性中毒診斷與治療關鍵技術 2002-2005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正己烷中毒致周圍神經損害與受NGF修復的機制研究 2002-2004
5. 中國-瑞典合作課題 口服農藥中毒的防治研究 1998-2002

科研成果

何鳳生院士因在職業醫學領域中突出的科研成果,對保護工農勞動者的健康做出重大貢獻,
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另外,何院士曾先後榮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和首都衛生系統先進個人等稱號。近年來,她在推動全國職業病防治的科研協作,組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項目)“環境化學污染物致機體損傷及其防禦的基礎研究”和培養專業人才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何院士雖年事已高,但仍堅持深入工廠、農村,為促進化學品安全管理,保護勞動者健康不懈地工作著。   何院士認為,搞好職業安全衛生是維護廣大職工生命和健康的關鍵,是國民經濟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保證。她認為《職業病防治法》和《安全生產法》頒布實施,會很好地推動我國職業安全衛生工作的發展。堅持貫徹執行兩法,會實現我國高水平的職業安全衛生目標,將反映我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成為閃耀著文明之光的先進文化標誌之一,代表著最廣大勞動者的根本利益。
何鳳生何鳳生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職業安全衛生也將走上全球化的道路。當前各國對“安全、健康、環保”的追求,反映出人們愈來愈認識到,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創造財富,而是使人類能夠有更高質量的生活。勞動者既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同時也是社會進步的受益者。可以預計,21世紀將結束以勞動者的健康和生命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的舊工業時代。人類迎來的將是一個邁向保護環境、保障職業安全衛生、促進人的體格和精神健康、並可持續發展的知識經濟新時代。

發表論文

1. Calleman C.J. , Wu Y., He FS., 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biomarkers of exposure
and Neurological Effects in a group of workers exposed to acrylamide. Toxicol Appl Pharmacol 126:361- 371, 1994
何鳳生主編. 《中華職業醫學》何鳳生主編. 《中華職業醫學》
2. He FS et al. Intermediate myasthenia syndrome following acute organophosphates poisoning an analysis of 21 cases. Hum Exp Toxicol , 17: 40-45, 1998
3. He FS. Neurotoxic effects of insecticides current and future research: a review. Neurotoxicol. 21(5):829-835, 2000.
4. Yang DR, He FS, Li T. 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 and stimulation single fiber electromyography studies in rats intoxicated with single or mixed insecticides. Toxicology. 161: 111-116, 2001
5. Yang D, Lu X, Zhang W, He FS. Biochemical change in primary culture of skeletal muscle cells following dimethoate exposure. Toxicol , 174:79-85, 2002
6. 何鳳生主編.《中華職業醫學》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9

個人榮譽

何鳳生院士及其合作者對氯丙烯中毒性周圍神經病的防治進行創新性研究。該項研究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並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先後榮獲ScipioneCaccuri(西比昂卡古里)國際獎及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何院士對國際上從未報導過的變質甘蔗中毒腦病,在查明該病由黴菌節菱孢毒素3-硝基丙酸中毒所致後,深入進行了該腦病的發病機制研究,為徹底控制該病做出了重要貢獻,榮獲衛生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由她撰寫的“3-硝基丙酸中毒性腦病”,參編於2000年美國出版的權威著作《臨床與實驗神經毒理學》中。何鳳生院士主持的“九五”國家攻關課題“混配農藥中毒的防治研究”,不僅對有機磷混劑中毒的預防、診斷與治療提出新的建議,尤其對急性有機磷中毒“中間期肌無力綜合徵”進行了深入的實驗與臨床研究,在闡明發病機制、提出分級診斷標準和明顯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取得了國際領先水平的成果,榮獲2001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逝世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世界衛生組織職業衛生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委員,英國皇家內科學院名譽院士何鳳生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4年11月16日21時54分逝世,享年72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