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臣

何良臣

何良臣,生卒年不詳,字惟聖,號際明,浙江餘姚人。大約在明朝正德萬曆年間活動。明朝軍事家、詩人

基本介紹

  • 本名:何良臣
  • 字號:字惟聖
    號際明
  • 所處時代:明代
  • 出生地:浙江餘姚
  • 主要作品:《陣紀》、《軍權》、《利器圖考》
  • 主要成就:軍事家
人物生平,傳世著作,兵學著作:,文學著作:,《陣紀》,評論,何良臣名言,

人物生平

何良臣,字惟聖,號際明,浙江餘姚人。早年喜歡辭賦,在鄉里以詩文著稱。但在明朝日益嚴重的內憂外患面前他投筆從戎,年青時代就在東南沿海從軍,抗擊倭寇。後來當上幕僚,又在長安立過戰功,升作偏裨將,最後升為薊鎮游擊將軍。
何良臣在明代就被譽為文武“通才”。他的文集名為《乾坤集》(又名《辭賦集》),可見氣魄之宏大,當時就被認為“壯詩人氣”。兵法方面除《陣紀》外,他還著有《軍權》、《利器圖考》、《制勝便宜》,其中尤以《陣紀》最為有名。《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曾極力稱讚,說“良臣當嘉靖中海濱弗靖之時,身在軍中,目睹形勢,非憑虛理斷,攘袂坐談者可比,在明代兵家,猶為切實近理者矣。”

傳世著作

兵學著作:

《軍權》
《軍權》·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何良臣撰。良臣有《陣紀》,已著錄。是書分國本、國禁、兵本、兵秘、禮士、士遇、馭士、士品、握機、揣情、必慮、必克、將事、將誡、任將、軍范、術占,凡十七目,一百七十四篇。中間有雲,募選之事,付諸有司,欺昧朦朧,上下交蔽。又雲,將不識兵,兵不識將,卒然有事,實無以支。皆譏切時政之語。自序稱,早歲事戎行,足跡遍寰宇,而累於談忌,困於貪胥。蓋亦發憤而著書者也。
陣紀
陣紀》是何良臣撰寫的一部有關軍隊選練和作戰的兵書,全書4卷,23類,66篇,針對明代軍事上的實際情況,結合曆代用兵得失,論述了治軍、用兵的原則,發展了《孫子》、《吳子》、《慰繚子》等古代兵書中的思想。
《利器圖考》
《制勝便宜》
《劍經》
其中《陣紀》是明朝著名軍事著作。

文學著作:

《乾坤集》(又名《詞賦集》)
《更劍齋稿》(自選)

《陣紀》

中國明代關於選練與作戰的兵書。4卷,66篇,4.8萬餘字。明嘉靖間薊鎮游擊將軍、浙江餘姚何良臣撰。除萬曆刻本外,還有《墨海金壺》、《珠叢別錄》、《叢書集成》等版本。該書分募選、束伍、教練、致用、賞罰、節制、奇正、眾寡、率然、技用、陣宜、戰令、戰機、摧陷、因勢、車戰、騎戰、步戰、水戰、火戰、夜戰、山林澤谷之戰、風雨雪霧之戰等共23類,結合曆代用兵得失及明代軍制弊端,主張以“選練為先”並述用兵之法,且有所引伸發揮。
認為練兵要“五教”(教目耳足手心),練膽練藝相輔相成,練就武藝精、膽氣壯、進退熟、變號識,心同氣一的有節制之師。還主張選組 “秘技隊”、“膽氣隊”、“敢死隊”等,以為“不時之使”。對作戰,強調掌握“戰機”,主張待機而動,因勢利導,靈活用兵。要詭秘自己行動,不予敵以可乘之隙;要發揮自己的氣勢,或擊其先動,或乘其釁生,擊敵於未固之前,斷敵必返之路;敵長則截之,敵亂則惑之,敵薄則擊之,敵疑則懾之,敵恃則奪之,敵疏則襲之;我退使敵不知我之所守,我進使敵不知我之所攻。此外,對兵器使用,陣法布列,兵力運用以及各種地形、氣候條件下的作戰方法都有所論述。
祖述古代兵法,總結歷代用兵得失,結合明代現實,提出了以下軍事觀點:①治國與治軍並舉,變用古法,革新軍制。②建軍治軍以“選練為先”。兵要精選,募貴多,選貴少,“首取精神膽氣,次取膂力便捷”。練兵應練目耳足手心,練膽與練藝相輔相成,把禮義廉恥的訓誡與厚賞重刑結合,訓練成一支武藝精、膽氣壯、進退熟、辨號識、心同氣一、上下一心、生死與共、令行禁止的節制之師。③以威德服人,智謀屈敵。崇尚“不假殺戮”,“兵不赤刃,軍不稱勞”,便可以“廣致投降,兼得敵之良將”“得敵之土地數千里,人民數十萬”的理想境界。④作戰指導,強調掌握戰機、待機而動、因勢利導、靈活用兵。把奇正與虛實相聯繫,提出運用奇正相變之術,探知敵人虛實之情;運用奇、正、伏相互變化,避實擊虛。認為虛實非僅指兵員和糧食的強弱多寡,還與人心士氣相關,提出“氣實”“氣虛”之說,氣實則勝,氣虛則敗。
《陣紀》中的建軍和作戰思想在繼承古代兵學的基礎上有所發展,由於作者“身在軍中,目睹形勢”,所論多"切實近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評論

“將軍辭賦,乃傷夫知陣無所事陣,而托聲於詩人吻也。”——明朝 黃道月
“良臣當嘉靖中海濱弗靖之時,身在軍中,目睹形勢,非憑虛理斷,攘袂坐談者可比,在明代兵家,尤為切實近理者矣。”——清朝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贊語

何良臣名言

有正無奇,雖整不烈,無以致勝也;有奇無正,雖銳無恃,難以控御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