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殿

何老殿

在江西瑞昌洪一鄉境內的白石岩,有一座千年古廟宇——何老殿。何老殿,顧名思義,因何而得名。在江西與湖北一帶甚是有名,天天香火不斷。是先祖何子通,字一明,號萬春,後人為了紀念他所建的一所廟宇,並命名為何老殿,也是何姓祠堂,並為瑞昌市道教福地何老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何老殿
  • 外文名稱:何老殿
  • 地理位置:江西省瑞昌市洪一鄉
  • 占地面積:10平方公里
  • 景點級別:A級
  • 著名景點:何老殿,長坑村
瑞昌市道教福地何老殿,原名何春公廟位於瑞昌洪一鄉長溪之白石岩。
白石岩,自古為我市民俗中之風水寶地。早在公元十一世紀的北宋時期,白石岩即建有寺廟,名“白岩庵”。當時,白石岩一帶,綠蔭覆蓋,古木參天,白石岩上,終年雲霧繚繞,深幽難測。因而後來,民間又稱“白岩庵”為“飛雲寺”。至北宋末年,有一修身求道之士,名曰何子通,字一明,號萬春,本縣洪下鄉大店村人。椐說他學法於廬山,求道煉丹於“九天使者之殿”(即太平宮,唐代建,位於廬山北麓)。得道後,回本縣隱居於白石岩。因潛心苦煉,久煉成丹,終坐化而登仙境。時人十分景仰萬春公之功德,遂在此建一廟宇名曰“春公廟”。此後,萬春公神靈顯應,眾口相傳;百里之外,爭相供奉。然廟宇年久失修,規模氣概亦顯不足。於是,當地百姓群策群力,將“春公廟”翻新改建,擴大其規模,正名為“何老殿”。興盛時期,殿中僧侶百餘人。解放後,由於政府政策方面原因,宗教廟宇逐漸衰落。至文化大革命中,更遭受浩劫,殿堂、佛堂、僧舍等均搗毀殆盡。二十世紀八十八年代後,共產黨的宗教政策又變得寬容,允許宗教的存在。何老殿在民眾的積極支持下,又得以重建。但四周林木,自廿世紀五十年代起,不斷遭毀。失去了原來綠蔭覆蓋,古木參天的面貌。
(二)
相傳何萬春登仙之後,本縣歸義鄉(今九源鄉)文氏一士子,受何萬春學道之影響,也棄俗披緇,學法訪道,投身於廬山之擲筆峰。擲筆峰下之邃谷中有一“彌陀庵”,庵內掛有何遷書贈“擲筆庵”匾一塊。何遷為何許人也,無考。而九源文氏士子。文氏感於情,動於心,遂留有鳳冠貫頂詩一首。詩曰:
何方流水涌廉泉?萬物深山別洞天。春色怡情常駐馬,白雲著意化炊煙。
石圍佛殿堪修佛,岩壘禪堂好悟禪。得到純青爐火候,道成正果便神仙。
詩的每句首字結合為“何萬春白石岩得道”。這正是對何萬春煉丹得道之如實寫照。
白雲岩的景觀,也如此印證:處於山腰間的白石岩上還留有光滑可鑑之登天足跡。因此,何老殿漸成為瑞昌道教之基地。
何老殿原有一副名聯:
何處覓仙蹤,白石岩前問長老;萬家生活佛,紅塵世外等陽春。 橫披管頂:何老萬春
(三)
關於何萬春登仙后的功德,還有神奇的傳說。相傳在元朝武宗四年(公元1311年)鄂州發生火災,來勢兇猛,情況險惡,無法撲滅。百姓無奈,只得乞求於神靈,擺香案,鳴鑼鼓,跪地拜天。不久,萬里晴空,突然彤雲密布,霧氣騰騰。瞬間,大雨滂沱,火勢全滅。火滅後,旗上顯現出“反風滅火,何子通”七個大字。當地百姓與官員,共表奏朝廷。武宗即敇封何子通為“撲旗王”並立廟於鄂城名曰“朴旗廟”。千百年間,香火不絕。
何老殿
何老殿
何老殿
何老殿
何老殿
何老殿
何老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