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溶

何溶

號伯英,筆名山碧,男,1921年4月1日生於吉林省吉林市,滿族,姓“赫舍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溶
  • 民族:滿族
  • 出生地:吉林省吉林市
  • 出生日期:1921年4月1日
  • 逝世日期:1989年7月31日
  • 職業:曾任《美術》第一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職稱編審
簡介,任職,作品,

簡介

號伯英,筆名山碧,男,1921年4月1日生於吉林省吉林市,滿族,姓“赫舍里”。是滿族八旗中的鑲藍旗後代。他的祖父松毓是孫中山的生前好友,是吉林著名的書法家,他的祖父和他的父親何裕康均是同盟會會員,孫中山改組同盟會為國民黨後,參加了國民黨。他的家庭是個民主氣息很濃厚的大家族,兄妹很多,他的排行是十三。1989年7月31日於北京逝世。
何溶何溶

任職

1941年春入上海大同大學,1942年秋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讀英國文學系。1949年入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1951年留校任教。作為徐悲鴻吳作人王朝聞董希文等藝術大師的得意門生,於1953年秋參與了創辦美術界權威刊物《美術》雜誌。曾任《美術》第一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職稱編審。
30餘年,先後寫有數十篇,約20萬字的美術論文。在《美術》上先後發表了《山水花鳥與百花齊放》、《比自然更美》、《牡丹好,丁香也好》等文章。反對“題材決定論”,曾引起美術界和文藝界的重視,曾向全國散發何溶論文的小冊子,準備組織批刊。1981年何又在《美術》上發表《再論牡丹好,丁香也好》一文,全面論述“反題材決定論”這一觀點。何主張藝術創作的個性化和藝術方法的多元化,提倡反映對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再論》一文,1984年選入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編輯的《新時期文藝論文選集》。
何溶先生也是位國畫家,他的繪畫,不論花卉和山水,有一定的獨特見解和造詣。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並獲獎。自1983年至1989年先後在廣州、桂林、武漢、重慶、柳州、煙臺、長沙、四川美院、吉林市舉辦他的畫展。
由於他的藝術成就,也贏得日本美術界朋友的重視。1983年他以中國美術家代表團團長的身份率團應邀赴日本訪問。

作品

何溶先生,生前他的作品《雪》、《杉》、《白玉蘭》等6件作品,由中國美術館收藏;《小河》、《紫玉蘭》等4件作品由吉林市博物館收藏;《山花》由中國美協北京分會收藏;《灕江》、《黑牡丹》由柳州市博物館收藏;《高山之松》由漳州市博物館收藏;湘潭“齊白石紀念館”、宜興“徐悲鴻紀念館亦有何溶的作品;四川杜甫草堂也有收藏品。作品《春雨》曾選入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在日本、新加坡、捷克等國家他的作品也曾展出過。
何溶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屆理事;北京中國畫研究會理事;中央美術學院l952屆同學會會長 ;燕京白馬畫社高級顧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