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君再來:劉雪庵傳

何日君再來:劉雪庵傳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一曲《何日君再來》,自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唱紅了無數巨星,成為鄧麗君一生的微雕,卻為何爭議不斷?屢屢被禁,卻為何又風靡世界,至今傳唱不衰?他善於把情感化為音符繞指為柔,也曾讓樂曲在戰火中勝過鋼槍,留下無數傳世名曲的。可他卻因《何日君再來》而命運多舛……《何日君再來——劉雪庵傳》分為“飄零的落花”、“長城謠”、“追尋”、“何日君再來”四個部分,記敘了劉雪庵為音樂傾注自己畢生心血的傳奇而曲折的一生。他為世人奉獻了頗具時代風骨、美輪美奐的音樂作品,在大時代背景下,展示了一代文化人的人生追求和藝術追求。

基本介紹

  • 書名:何日君再來:劉雪庵傳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頁數:372頁
  • 開本:32
  • 品牌:重慶出版集團
  • 作者:李明忠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29061678, 722906167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何日君再來》被無數人知曉,但它的作者——劉雪庵,這位寫出《中國組曲》、《出發》、《前線去》、《長城謠》等曲目的優秀音樂家,這位撰寫了《音樂與個人》、《由談到歌曲的改良》、《電影歌曲應該注意的問題》、《音樂中的民族形式問題》等論文的傑出音樂理論家,這位被載入《大英百科全書》的世界級音樂大師,卻因這首歌歷盡艱辛。劉雪庵的遭遇是他所生活年代的知識分子的縮影,具有典型性。
《何日君再來》究竟是不是黃色歌曲?
《何日君再來——劉雪庵傳》為讀者還原了真實的劉雪庵,一位被遮蔽的大師,一位被誤解的天才。
《何日君再來——劉雪庵傳》使讀者進一步認識和了解這位音樂大師的作品如《何日君再來》、《長城謠》、《紅豆詞》等,認清作品創作的歷史背景,還原了歷史原貌。

作者簡介

李明忠:筆名李菁,男,漢族,1955年生,大學學歷。重慶市作協全委會委員,曾任銅梁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燈火闌珊處》、散文集《龍鄉的誘惑》。

媒體推薦

在中國文學史上,在敘述文學中,史傳文學是一種重要的文學體裁,是神話傳說到小說的重要過渡。在幾千年的中國文學史上,產生過不少璀璨的史傳文學的精華,《左傳》和被魯迅稱為“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是史傳文學的代表作。“五四”以降,尤其在當代文學史上,傳記文學作品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為藝術家立傳,且具有較高思想藝術水平者,卻頗為鮮見。現在,讀者諸君看到的李明忠的這部《何日君再來——劉雪庵傳》,應該是傳記文學作品或者是長篇傳記小說中的上乘之作。它的面世,是值得祝賀的!
——中國作家魯迅文學院教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 何鎮邦

李明忠知道《何日君再來》是劉雪庵生命史上的一個死結,劉雪庵曾經因它而燦爛,也因它而黯淡,甚至惶惑一生,至老至死。他必須用《何日君再來》這個死結作為整篇小說的“眼”,於是他層層抽絲剝繭,寫他的人生,寫他的愛情,寫他的聰慧與愚鈍,寫他的豪放與膽怯,直至為他的人生畫出一個完整的輪廓。
——《重慶晚報》原副總編輯 許大立

圖書目錄

序春蠶到死絲未盡
第一章飄零的落花
一、苦命兒
二、劉校長
三、鵬程萬里是飛翔
四、飄零的落花
第二章長城謠
一、戰歌
二、流亡三部曲
三、長城謠
第三章追尋
一、《屈原》橫空出世
二、繾綣《紅豆詞》
三、追尋
第四章何日君再來
一、飛雁
二、說了心腹話之後
三、向誰去嗚咽訴不平
四、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
五、每張笑臉都含著辛酸
六、花開花謝飛滿天
附錄:劉雪庵大事年表

序言

序 春蠶到死絲未盡
·何鎮邦

我是因長篇小說《燈火闌珊處》(作家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而結識重慶作家李明忠的。這部以銅梁龍興衰和民間工藝大師江春臨人生經歷折射半個多世紀以來銅梁社會變革的長篇佳構,中國作家雜誌社選發部分篇章時,定名為《神龍之舞》,我應邀參加了該作的北京研討會,提了修改意見,後來,這部作品易名為《燈火闌珊處》出版,我寫了一篇“跋”附於書後。
自《燈火闌珊處》出版以來,李明忠一直在忙乎一樁事,那就是投入傳記長篇小說《何日君再來——劉雪庵傳》的創作。2005年年底,他在北京參加劉雪庵誕辰一百周年的紀念活動,就動手蒐集有關資料,而進入採訪和寫作,則是2010年暑天的事。他查閱近千萬字的有關劉雪庵的生平及音樂創作的資料,遍訪了與劉雪庵有關的親友,併到上海、蘇州、武漢、北京、天津軍糧城等地探訪劉雪庵的足跡和生活現場。2011年秋,在赴美訪問探親前,我讀到了《何日君再來——劉雪庵傳》的初稿,為其成功地講述這位二十世紀出色的華人音樂家的坎坷人生和成功刻畫了劉雪庵這個藝術家的形象而感動不已。隨後,喜訊傳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主辦的《小說月報》原創版的長篇小說專號將全文刊發。於是,我決定冒著酷暑,空投到重慶的銅梁去,拜讀這部作品的定稿。到達銅梁的當天,天降大雨,洗盡暑熱,讓我在涼爽宜人的天氣中賞讀長達三十餘萬字的這部新著。
劉雪庵是我國二十世紀音樂史上的大師級的人物。他的《何日君再來》、《長城謠》、《紅豆詞》、《飄零的落花》和《流亡三部曲》中的《離家》、《上前線》等歌曲傳唱不衰,成為二十世紀中國名歌中的經典,每首歌的問世和傳唱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但是,劉雪庵八十年的人生經歷,卻歷盡坎坷和磨難,其間何止三起三落!作為劉雪庵的同鄉,李明忠以一支飽含鄉情的筆,寫出了劉雪庵八十年人生曲折坎坷的經歷,寫出了每首歌的傳奇故事,寫出了一部感情濃郁、思想深邃、文句清麗、感人肺腑的長篇傳記小說,為這位具有悲劇色彩的音樂大師立傳,填補了中國現當代音樂史上的一段空白,也為廣大讀者奉獻了一部精美動人的文學作品。
劉雪庵的一生令人唏噓感嘆。苦難的童年時代,癆病奪去他的母親和兩個哥哥、兩個姐姐,洪水奪去了父親,飢餓奪去了他的弟妹;在故鄉當中學校長,幹得頗為出色,卻因為帶人打菩薩而亡命天涯;在上海音專學習時,遇到小他十二歲的美女歌唱家孫德志,雙雙墜入愛河,但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奪去了孫德志的性命,短暫的浪漫的初戀被埋葬了,他因此而創作了《何日君再來》這一“初戀的墓志銘”。“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事業如日中天的劉雪庵放棄去歐洲留學的打算留在國內參加抗戰,自費創辦國內唯一的專發抗日歌曲的刊物《戰歌》。他還創作了《長城謠》、《巾幗英雄》、《募寒衣》、《流亡三部曲》中的《離家》、《上前線》等一批名曲,用歌聲喚起民眾投入抗日的神聖事業。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在重慶為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譜曲,也成就了一番事業。但這一切都抗拒不了《何日君再來》帶來的厄運。1949年,他選擇留在大陸,跟共產黨走,滿懷激情創作了大量謳歌新中國的作品,但還是厄運連連,先是1957年被打成右派,後來在“文革”中又慘遭迫害;新時期來臨,錯劃“右派”平反之後,他已經風燭殘年,在生命垂危之際,還在病榻上拉著中國音協負責人呂驥的手,懇求派助手協助他把李芳園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搶救整理出來。長篇傳記《何日君再來——劉雪庵傳》寫出了一個傳奇的中國文人,一個音樂痴人,一個書呆子,一個心地善良、有些天真、有些傻的音樂大師對音樂藝術的執著追求。劉雪庵的一生,讓我想起了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的詩句。李商隱的詩原本歌頌的是一種至死不渝的愛情,而劉雪庵對藝術、對民族、對人民的情更加深厚,直至生命的最後時刻也不放棄。他是“春蠶到死絲未盡”,生命垂危之際,還念念不忘為人民、為音樂作出貢獻。《何日君再來——劉雪庵傳》最令人感動的正是表現和歌頌劉雪庵的這種精神。這部作品寫的不僅是劉雪庵的故事,更寫了一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史,以及他們的奮鬥與激情,是一個時代精神的真實寫照。劉雪庵對祖國、對人民的愛和他悲劇性的遭遇,自然會引起人們深深的思考。
讀《何日君再來——劉雪庵傳》,還可以感受到如下一些特色:
深厚的感情色彩。南北朝時期偉大的文學理論家劉勰在他的巨著《文心雕龍》中這樣說,凡天下勝文,皆“以情緯文”。李明忠的《何日君再來——劉雪庵傳》最顯著的一個特色就是“以情緯文”。作者以飽滿而深厚的激情向我們講述音樂大師劉雪庵的故事。書中的情,首先是作者與傳主之間濃濃的鄉情,他們同是銅梁人,又同為銅梁的文人,於是有一種難以割捨的鄉情。正是這種鄉情,使作者為傳主的每一言行、每一次劫難動情,傾心為其作傳,用這種鄉情打動千千萬萬的讀者。同時,作者也用飽含感情的文字講述了劉雪庵的幾段浪漫的愛情故事:三十年代中期,在上海音專求學時,劉雪庵和鄭州少女孫德志之間的短暫的愛情經歷,西子湖畔的浪漫之旅,畫意詩情,很是感人;還有四十年代在璧山的社會教育學院,劉雪庵與愛慕他的聲樂系女生的那段熱烈的愛情故事,也是很浪漫、很撩人的。師生之間擦出熾烈的愛情火花,很快被劉雪庵的夫人喬景雲撲滅,但那裊裊不絕的愛情餘響令人心旌搖盪、淚濕青衫。當然,寫劉雪庵與喬景雲從初戀到結婚的那段日子,也是充滿感情的,也是“以情緯文”的描寫,請看這么一段文字:
他們很快就結婚了。蜜月在北溫泉度過,這是平生絕對幸福的時光。北溫泉是重慶著名的風景名勝,在縉雲山下、嘉陵江邊。劉雪庵被青木關國立音樂學院聘為副教授,把家搬到了這裡。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詩意的棲居。屋子寬敞,有臥室、書房、客廳,還放了兩架鋼琴。窗前竹木挺秀,透過蒼翠的枝葉望出去,是一脈逶迤連綿的青山,白雲從山峰里飄出來,輕輕地纏繞在山腰,松風竹濤拍打著蒼翠的峰巒,在空曠的峽谷里飄蕩流轉,嗡嗡之聲經久不息……清晨,溫泉水面雲煙裊裊,除了這對新婚夫妻,沒有別的人,隔著氤氳的霧氣互相望上一眼,就有墜入愛河的感受,覺得生活太奢侈,簡直就是一個夢,於是,戲水的鴛鴦穿雲破霧,在碧波上舒心地暢遊……

在這段抒寫劉雪庵與喬景雲新婚生活的清麗文字里,作者用一種舒緩的筆調,借景抒情,把新婚生活的甜蜜恩愛抒寫出來,頗為動人,頗具審美價值。
這部傳記小說寫的是音樂家劉雪庵的人生經歷。而劉雪庵的一生,從童年到辭世,都同音樂分不開,因此,這是一部音樂小說,展示劉雪庵的音樂創作,表現音樂作品的意境是對作者的挑戰,也是這部作品另一鮮明的特色。作者深刻體會劉雪庵音樂作品的詩意,運用了優美鮮明、有音樂感的語言,用視覺形象來表現聽覺所得來的感受,傳神地描繪出作品的音樂意境,使作品更加感人。例如,他把《何日君再來》這首歷經災難的名曲詮釋為劉雪庵的“初戀的墓志銘”,抒寫劉雪庵當年在上海那個小小的出租房裡彈奏《何日君再來》的情景:

賀綠汀來訪,還在屋外,就被這旋律吸引住了。
這是一支慢四拍的探戈曲,旋律和舞蹈的節奏完美地糅合,聽來傷感、淒迷、懶散,有酒的醇香、煙的朦朧、花的淒艷,更多的是情的悵然,猶如一枝美麗的罌粟花,嬌艷怒放時也在傳播著一種蠱惑人的情愫。這是以歌代哭,動人的旋律已經把心中的悲傷哭了出來,無須歌詞為旋律作內涵的演繹,真是哭得有聲有色、酣暢淋漓。有這樣的哭聲,一個作曲家的人生將會由短暫變為永恆,由無精打采變為轟轟烈烈。

對《長城謠》的音樂,側重其社會影響,則是通過《戰歌》讀者的一封信表達的:

我今天給您來信,是告訴您,在南洋一帶,在車站、碼頭,在街頭的大喇叭里,隨時可以聽到《長城謠》的歌聲,那是夏之秋帶領武漢合唱團的功勞。僑胞們聽了《長城謠》,激起了愛國熱情,僑胞們紛紛捐款,支援抗戰,影響很大。

對劉雪庵音樂作品的詮釋、對其意境和藝術效果的描述,不僅對描述劉雪庵的人生經歷是不可或缺的,同時也增添了作品的厚重和感人的力量。
當然,語言流暢,文字清麗,也是這部傳記長篇小說的重要特色。這一點,可從上文的兩段引文見出端倪,就不贅述了。
在中國文學史上,在敘述文學中,史傳文學是一種重要的文學體裁,是神話傳說到小說的重要過渡。在幾千年的中國文學史上,產生過不少璀璨的史傳文學的精華,《左傳》和被魯迅稱為“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是史傳文學的代表作。“五四”以降,尤其在當代文學史上,傳記文學作品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為藝術家立傳,且具有較高思想藝術水平者,卻頗為鮮見。現在,讀者諸君看到的李明忠的這部《何日君再來——劉雪庵傳》,應該是傳記文學作品或者是長篇傳記小說中的上乘之作。它的面世,是值得祝賀的!

2012年6月26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