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於意

何於意(約公元前205—前140年)西漢初著名醫學家。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人。文帝時,他曾任齊太倉令,故稱“倉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於意
  • 出生日期:公元前205
  • 逝世日期:公元前140
  • 職業:醫學家
簡介,貢獻,

簡介

何於意自幼家道貧寒,但非常愛好醫學。青年時代的何於意秉性正直,不願交結權貴,又不會奉迎上司,為官不久就辭職從醫。他在行醫期間,因熱情為百姓服務,不巴結達官貴人,而得罪了一些有錢有勢的人。一次一個富商的妻子生了病,吃了何於意的藥後,病情不見好轉,幾天后竟死去了。這位富商仗勢向官府告發了他。文帝四年何於意被判處肉刑。他的五女緹縈聞訊上書文帝,願以身替父贖罪,由此感動了文帝,何於意得以免刑。從此,他專心致志地從事醫學研究,為發展我國的醫學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貢獻

何於意在醫學上最偉大的貢獻是創立了“診籍”。診籍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病歷。司馬遷在《史記》中,把他與扁鵲合併立傳,稱《扁鵲倉公列傳》,說他為提高醫術,到處訪師尋友,先從淄川唐里名醫公孫光學醫,後又從臨淄元里名醫公乘陽慶學黃帝、扁鵲脈書。僅3年時間,醫術就有了很大進步。當時,趙王、膠西王、濟南王、吳王等都曾請他進府做侍醫,他都拒辭不受,集中全部精力鑽研醫學。
何於意為百姓行醫看病非常認真。他對每位患者的治療都記有診籍。他寫的《診籍》,記錄了診治疾病的經驗,但現都已經失傳,現存的只有《史記》中記載的25例醫案。其中有婦女病例、小兒病例等。這些診籍對患者的姓名、住址、職業、病症狀、脈象、病名、疹斷、病理、治療方式和預後推斷及效果等等,均有詳細記載。何於意創立的診籍不僅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病史記錄,而且比西方診籍的創立早數百年之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