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政偉(成都理工大學圖書館館長、博士生導師)

何政偉(成都理工大學圖書館館長、博士生導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政偉,男,漢族,1966年4月生,四川南部人,博士,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主要從事資源與環境遙感、成礦規律與成礦預測、地理信息系統、生態環境評價、土地規劃與生態恢復等方面教學與科研工作。

現任成都理工大學圖書館館長。

兼任四川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國土資源開發與保護協調創新中心》副理事長、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山地資源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際數字地球學會中國國家委員會數字山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二屆全國GIS套用水平考試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四川地質學會遙感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高校教師職務評審委員會地理學與氣象學專家庫成員、四川省自然科學研究和工程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專家庫成員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政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南部
  • 出生日期:1966年04月
  • 職業:高校教師
  • 畢業院校:吉林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成都理工大學
  • 主要成就:提出了從眾多干擾背景的遙感數據中提取弱信息的方法
    提出了資料缺乏、研究程度低的地區進行資源評價與預測理論
    提出了林業及生態效益遙感信息動態監測系統建設體系
  • 代表作品:《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監測與評價》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履歷,開設課程,主要科研成果,主要學術成果,

人物履歷

1985年9月至1989年7月:在吉林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讀地質學本科
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在吉林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獲得碩士學位
1995年9月至1998年6月:在成都理工大學讀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原數學地質)專業博士學位
1998年11月至2000年11月:在吉林大學地質學博士後流動站;
1997年1月:在國土資源部(原地礦部)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2000年6月:在吉林大學(原長春科技大學)破格晉升為教授
2002年12月:獲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2002年9月至2005年12月:在成都理工大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2003年:被增列為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專業博士生導師
2006年:被確定為四川省傑出青年學科帶頭人
2015年1月:獲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2000年4月至2010年10月:任成都理工學院地質學系地質學專業實驗室主任、地球科學學院旅遊與城鄉規劃系副主任、地球科學學院空間信息技術系主任、地球科學學院副院長兼空間信息技術系主任。
2010年11月至2019年5月:任成都理工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院長
2019年5月—:任成都理工大學圖書館館長

開設課程

為本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開設了《土地資源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資源信息系統》、《國土資源調查與評價》、《空間信息系統的集成與實現》、《數字地圖製圖綜合》、《當代GIS的若干理論與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新進展》、《GIS標準化原理與方法》、《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城市遙感學》、《土地評價與管理》、《數據挖掘概念與技術》等課程;形成了生態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圖像處理及地學分析、地理信息工程及套用、環境遙感等研究方向。

主要科研成果

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863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點專項基金、國土資源國家專項等科研項目50多項。
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成果)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2項,大部分研究成果達同類研究國內領先,部分達國際先進水平,所完成項目為地方經濟發展與建設作出很大貢獻。
發表論文220餘篇,其中SCI、EI收錄45篇,論著12部(第1作者2部,主編1部,其他為合著)。

主要學術成果

提出從眾多干擾背景的遙感數據中提取弱信息的方法,為川西和岡底斯進一步找礦提出遠景區,發現了可供進一步工作的礦(化)點,同時也套用於地質災害應急預警;提出資料缺乏、研究程度低的地區進行資源評價與預測理論-"求同理論指導下的無模型預測"與"搜尋法",發展了無模型預測的理論及其方法;提出了林業及生態效益遙感信息動態監測系統建設體系和岩石-土壤-植被信息系統信息流的思路,在地理信息系統基礎平台上完善專業模組功能並實際套用於環境預警與評價;獲得了《公路雪害評價決策支持系統》、《地質災害預警分析系統》、《地質災害線上信息系統》、《地質災害數據集成系統》、《降雨型滑坡預警系統》等5項軟體著作權。
近年來承擔科研項目40多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和院科技成果獎3項等。發表論文70餘篇,被三大檢索系統之一EI收錄24篇。著作7部,其中第一作者1部、外文一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