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作祥

何作祥

何作祥,男,生於1963年,1984年獲湘雅醫學院醫學學士學位,1989年獲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協和學者特聘教授、協和學者創新團隊帶頭人,現任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核醫學科主任,歷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科研處處長、影像中心主任。榮獲首屆全國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何作祥
  • 畢業院校:湖南醫科大學
  • 專業:醫療
  • 學歷:博士
  • 教學職稱:教授
  • 著作:《實用臨床核醫學》
研究方向,獲獎情況,學術兼職,

研究方向

他先後留學法國尼斯大學三年、美國貝勒醫學院四年。他1994年破格晉升為中國醫學科學院最年輕的研究員。他一直從事心血管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基礎與臨床研究,率先開展了硝酸酯心肌斷層顯像估價心肌活力、心肌斷層顯像左心室長軸的自動校正、選擇性A2腺苷受體激活劑CGS-21680對冠狀動脈血流的影響、CT測定的冠狀動脈鈣化積分與心肌SPECT顯像評價的心肌缺血的對比研究、運動試驗心肌灌注和代謝同時顯像診斷心肌缺血等研究。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與面上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項目、衛生部臨床學科重點項目、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基金與博士點基金、北京市科技計畫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首都醫學發展基金等多項科研項目。他已在美國Circulation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Journal of Nuclear Cardiology、《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100多篇,被SCI引用2600多次,論文被國際權威性心臟病學教科書、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協會/美國核心臟病學會、歐洲心血管病學會等指南引用。他主編《實用臨床核醫學》、《冠心病影像學診斷》與《心血管影像學基本教程》,參編國際心血管權威性專著《Brauwald’s Heart Disease》網路版。

獲獎情況

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2等獎(2014年)、中華醫學科技獎3等獎(2008年)、北京市科技進步獎3等獎(2008年、2014年)。

學術兼職

他曾應邀在世界核醫學與生物學聯盟大會、美國核醫學年會、美國核心臟病學年會等國際性學術會議上做特邀和專題報告,還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委派,先後到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蒙古等國家提供專家服務。他兼任中國核學會核醫學分會候任理事長、中國醫師協會核醫學醫師分會副會長、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分子影像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核學會核技術工業套用分會核技術儀器設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核學會副理事長、北京核學會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美國核醫學會心血管理事會(Board of Directors)理事、亞洲核醫學合作委員會核心臟病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兼任美國《核醫學雜誌》中文版主編、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副主編,以及Journalof Nuclear Medicine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Journal of NuclearCardiologyNuclearMedicine CommunicationCardiology、World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Imaging、Current Cardiovascular Imaging Reports、CurrentMolecular Imaging、Annals of Nuclear Cardiology、《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等20餘種雜誌編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