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德(少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少將軍銜。1997年任總參二部武官局局長。駐法國大使館武官。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法國大使館武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世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貴池馬衙鎮馬衙村
  • 出生日期:1946年
  • 職業:少將軍銜
個人簡介,主要事跡,

個人簡介

何世德。男,少將軍銜。1946年生於安徽貴池馬衙鎮馬衙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兒時歷經幾多艱辛,國中未畢業父親就去世,是母親將他含辛茹苦的拉扯成人。因家庭困難,他的一個姐姐和兩個妹妹都從未上學讀書。
11
他少時聰慧,從國小、國中到高中成績一直優秀人。1964年畢業於安徽省貴池中學,考入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1968年畢業。被組織分配到北京總參機關,不久被派到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工作,從此開始了他的軍事外交生涯。他在駐法國使館武官處工作五年半時間,擔任翻譯和秘書。
他1982年第二次赴法國工作,先後擔任駐法使館武官助理和副武官。1986年他四十歲時被任命為中國駐剛果使館武官,在非洲工作了兩年。1995年被任命為中國駐義大利使館武官,在羅馬工作兩年多。1999年他第三次赴法國工作,擔任中國駐法國使館國防兼海空軍武官。1998年提為副軍職,1999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主要事跡

外交人員的言行舉止,直接代表著國家的對外形象。何世德將軍作為一個軍事外交官,始終牢記周恩來總理對外交人員提出的“站穩立場、掌握政策、熟悉業務、嚴守紀律”的要求,出色地履行了駐外武官的職責。在剛果,他感受到黑人兄弟對中國人民的友好,不少剛果官員六、七十年代曾在中國留學,他們還會唱那個年代流行於中國大江南北的歌曲。他作為武官,把中國人民和中國軍隊的友好情誼帶給了友好的非洲兄弟。在義大利,他深切感受到古羅馬文明和歐洲文藝復興對人類社會發展所做的貢獻,作為擁有東方五千年古老文明國家的外交使者,他為中意兩國和兩軍的友好往來而辛勤工作。
最難忘的當數法國,何世德先後三次在中國駐法國使館工作,時間長達16年。他對法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各方面都有頗深研究,他認為,法蘭西民族同中華民族一樣,都非常珍視自己的獨立。新中國成立後,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封鎖,六十年代中期,當時的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高瞻遠矚,在西方各大國中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揭開了中法關係的新篇章。席哈克總統繼承戴高樂總統的外交政策,對中國採取友好態度, 倡導在人權問題上進行對話,主張取消對華武器禁售。
何世德還向我們講了一個關於席哈克總統的小故事:席哈克從小酷愛東方文化,對中國青銅器頗有研究。有一次,聽說一個中國青銅器專家到法國,席哈克撥冗接見,這位專家帶去了一件北魏時期青銅器,席哈克左看右瞧,竟能馬上說出這是一件北魏青銅器,讓中國專家大吃一驚。在法國期間,何世德憑藉自己出色的工作,為中法兩國交往和兩軍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在他離任回國前,獲得了由拿破崙十九世紀初設立的法國國家榮譽軍團騎士勳章。這一沉甸甸的殊榮,是法國人民對他的最高褒獎。
少小離家在外工作40多年的何將軍,對家鄉有難以割捨的情懷。那裡有他的姐妹,有他的父老鄉親,那裡有他熟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在法國,他熱情接待過安徽、池州的家鄉領導,為家鄉和法國的人員往來、經貿合作牽線搭橋。回國退休後,他被池州市人民政府聘為高級顧問,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和對外合作而繼續奔走。今年十月,中法市長第四次圓桌會議在重慶舉行,與會的中法兩國各方僅有十位市長參加這一高層會議,通過何將軍推薦,池州市長成為其中一員,通過這一平台讓法國更多地了解池州,關注池州,也讓池州走向法國,走向世界。
何世德將軍的親和力贏得了在北京的池州籍老鄉的尊重,他被推舉為北京貴池籍人士聯誼會會長,大家還推舉他擔任北京池州籍人士聯誼會會長。在北京國家機關、部隊、商界等領域不乏池州籍成功人士,何將軍希望通過聯誼會,讓在京的池州老鄉互幫互助,共同發展,同時也為家鄉的經濟發展獻計獻策。
剛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何將軍,說他在法國的時候,曾十年沒回過家鄉,可時刻心繫家鄉,如今他有更多時間為家鄉做些事,希望家鄉發展的更快更好。他的一言一語,無不流露出將軍對故鄉的深情。
自1973年先後任駐法國使館陸、海、空軍副武官,第38集團軍某師副參謀長,駐剛果,義大利使館陸、海、空軍武官,1997年任總參二部武官局局長。駐法國大使館武官。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法國大使館武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