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

低音

低音(ground bass,或義大利語的basso ostinato,又譯頑固低音),指音樂聲部或音域中的最低部分。在聲樂中,其音域大致為中央C下面第二個E至中央C。莊嚴男低音(basso profundo)強調一種較低沉的音域,而抒情男低音(basso cantante)的聲音高一點。在俄羅斯以外的低音獨奏通常帶有某些標準的歌劇特點。大多數樂器家族的最低音樂器通常稱作低音樂器(如低音單簧管或低音提琴等)。在西方的調性音樂中,低音部分的重要性通常僅次於旋律,是決定和諧樂章的主要因素,這一趨勢於1600年左右出現持續低音後更加顯著。

頑固低音的技法是指在作品中從頭到尾反覆著相同的低音組,通常在固定低音變奏曲中使用。巴洛克時期舞曲中的夏康舞曲(恰空,Chaconne)以及帕夏卡利亞(帕薩卡里亞,Passacaglia),就是一種類似頑固低音變奏曲的技法編寫的作品。

高音、中音、低音,統稱為音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低音
  • 外文名:bass
  • 英文名:bass
  • 法文名:Basse
  • 粵語發音:dail jam1
  • 基本分類:男低音,女低音
專業術語,男低音:Bass,抒情男低音,抒情男低音代表作,戲劇男低音,戲劇男低音代表作,深沉男低音,深沉男低音代表作,女低音:Alto,詞語信息,

專業術語

男低音:Bass

如果女高音是金字塔頂端的雲雀,那么男低音就是鞏固一切基礎的地基。擁有人類最低沉的嗓音,這是人聲最低的音域了,一般為D-d1(e1),個別情況下可以再往下移低。下面我們將會仔細介紹。

抒情男低音

抒情男低音聲音流暢、低沉,時而亦顯輕快、抒情,富於歌唱性。音域通常為 D-d1-e1。
法國歌劇開始重視這一聲部。如作曲家德利布的《拉克美》中用了偏高的抒情男低音扮演拉克美之父尼拉康塔,《迷娘》(1866)中的老樂師洛塔里奧。

抒情男低音代表作

俄國的作曲家也會把歌劇主角交給這類男低音,例如格林卡的《伊凡·蘇薩寧》(1836)中的男低音《伊凡·蘇薩寧》。
《伊凡·蘇薩寧》敘述了波蘭軍隊入侵俄羅斯,威逼蘇薩寧帶路,這位愛國的老農民將入侵者引入茂密的樹林中,俄軍趕來,一舉殲滅了侵略者。
在《伊凡·蘇薩寧》的終場,當蘇薩寧知道波蘭人睡醒後必定會識破他的計謀而將他殺害,於是唱起了這一段低沉而又抒情的詠嘆調。
歌詞大意:敵人發覺了,我快死了,可我決不怕死,我已盡到責任,埋葬我吧,大地啊!
快升起,我的朝霞,你的光芒照耀大地。朝霞,你快升起,讓我最後看你一次。上帝,別離開我,在我困難的時候! 我命運多么苦,我是多么憂愁!憂愁進入我的胸膛,使我心中悲痛,死亡雖是痛苦的事情,但我決不害怕。快升起吧我的朝霞,你的光芒照耀大地。你的光芒照耀大地,照耀俄羅斯,用你的光芒溫暖他。時間到了,臨死的時候! 給我力量,親愛的母親,我的大地啊!

戲劇男低音

這類男低音,其音域與一般男低音相仿,區別是可適當向上下移動,富於戲劇激情。另外還有專演丑角的滑稽男低音,聲音輕巧靈活、節奏自由,與專演正派角色的莊重深沉的男低音形成鮮明的對照。

戲劇男低音代表作

例如古諾的五幕七場歌劇《浮士德》敘述了對人生感到厭倦的浮士德受到魔鬼梅菲斯托費勒的引誘,用自己的靈魂換取青春,變得年輕之後,誘使馬格麗特與其相愛,但是遭到馬格麗特哥哥瓦倫丁的堅決反對,浮士德與其決鬥並殺死了他。馬格麗特知道後萬分悲憤,情急之中殺死了她和浮士德所生孩子,被捕判絞刑,最後在痛苦中死亡的故事。
在第四幕第三場中,魔鬼梅菲斯托費勒狡黠地唱起恥笑瑪格麗特小夜曲:歌詞大意:是你已經進入夢境,還是你沒聽清? 啊,珈德林娜,親愛的,是你沒聽到我的腳步聲?你的情郎聲聲呼喚,給他以深情!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到指環戴上手指,不要打開門!這首小夜曲表現出魔鬼梅菲斯托費勒奸險狡詐的形象特徵。
威爾第《弄臣》(1851)中的貴族蒙特羅內伯爵在宮內怒斥曼圖亞公爵和黎哥萊脫,詛咒他們必遭上天懲罰。這段具有戲劇性激情的演唱就是這類男低音的典型唱段

深沉男低音

這是人聲最低的聲部,音域一般為C-d1。音色重濁寬厚,表情莊重沉穩,往往被指派飾演地位顯赫的角色:神靈、國王(《湯豪舍》、《羅恩格林》),祭司或神父(《命運的力量》、《唐·卡洛》),具有威望的父親(《紐倫堡名歌手》、《迷娘》)等。
男低音雖然與女低音同樣身處音域的最低層,但他們的命運卻要比她們好得多。在喜劇中他們可以擔任逗人發笑的角色,例如好色老頭以及昏庸僕人等,唐尼采蒂的《唐帕斯夸勒》便是典型。除此之外他們還能在正歌劇中扮演某些沉鬱的角色,例如威爾第的歌劇里經常邀請他們來扮演國王與主教,和莫扎特魔笛》(1791)里的大祭司薩拉斯托的演唱即是典型的深沉男低音嗓音。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俄國男低音,這種以胸腔發聲的特殊音色,低沉渾厚得像是來自大地的黑暗之聲,最著名的角色便是穆索爾斯基所創作的沙皇《里斯·戈都諾夫》

深沉男低音代表作

到了20世紀,歌劇的男低音趨向緊張、有力的音色。如義大利作曲家畢采第(1880-1968)的《大教堂兇殺案》中的大主教托馬索、兩個騎士,勛伯格《摩西與亞侖》中的摩西,理查·施特勞斯的《玫瑰騎士》中的男爵奧克斯等

女低音:Alto

由女低音演唱的角色在歌劇中不為多見,通常不是主要角色。其聲音較女中音更為寬厚、堅實、濃重、深沉。常用音域為f-e2直至g2。16、17世紀由男聲演唱女低音,稱為高男高音。而當時只有在喜劇性表演時才被安排使用。18世紀的歌劇中往往用以表現具有戲劇性的角色,例如亨德爾《凱撒》中的柯涅利亞,她是一個比克莉奧佩屈拉還要成熟的女性,這是非常罕見的例子。女低音除了扮演老婦之外,還扮演男性英雄,亨德爾、斯卡拉蒂的作品中可見這類情況。
18世紀末—19世紀的前半期是女低音的黃金時代。韋伯《奧伯龍》中的國王侍從、羅西尼《湖上美人》中的馬爾科姆等,均出色發揮了這一聲部的聲音特色。
女低音還可以演書童或少年,如唐尼采蒂《夏摩尼的琳達》中的彼羅托,《路克萊莎·波其亞》中的奧西尼等。除了羅西尼的《灰姑娘》中的辛德瑞拉《賽米拉密德》中的阿薩斯等角色之外,女低音的形象又常與蕩婦、懶婆娘、老年婦女等聯繫在一起。例如彭奇埃利《歡樂的歌女》中肓眼母親拉傑卡、華格納《羅恩格林》中的女巫敖德路特等。
還有格林卡的《伊凡·蘇薩寧》(1836)中蘇薩寧的養子瓦尼亞由女低音演員扮演。他為挽救新立沙皇羅曼諾夫的生命,連夜趕路報訊,竟使坐騎急奔斃命。這裡,瓦尼亞的女低音演唱頗為動人,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歌詞大意:可憐的馬,被累死了,我只好徒步跑,已經來到城郊,趕快告訴米寧,波蘭人已逼近我們的大門了。教堂里很寂靜,所有的人都在熟睡,怎樣叫醒他們?快開門!
為何我不是勇士?為何我不是巨人?上天啊!賜給我力量打破牢固的鐵門,才能叫醒人們,叫醒疲倦的駐軍,我要呼喊,善良的人們哪,快起來!我的聲音像巨鐘在嗚響,把熟睡的人們都叫醒。起來,快開門,快快開門!沒有人理睬,多么的冷,半夜快過去,不能再等。黎明來臨,敵人進攻,我們將被俘,不!不可能。
啊,不幸,我這不幸的孩子,啊,為何我這可憐的人沒有力量,力量在哪裡,使我能救出我的父親,使我能救出我的祖國!?誰能在這裡幫助我這可憐的孩子,難道需要幫的人得不到幫助? 人民能救出祖國,我親愛的父親,請原諒我,再見了,萬歲俄羅斯!
後來由於沒有好的女低音的角色,許多女低音歌手的演出原先是為女中音寫的聲部,如《假面舞會》的尤麗卡,《桑松與達麗拉》的達麗拉等。又因為好的女低音歌手很少,所以把原先《塞爾維亞理髮師》中羅西娜角色由女低音改為女中音了。

詞語信息

【詞目】低音
【拼音】dīyīn
【英文】bass
【基本解釋】(1)頻率在聲頻範圍的低端約250赫以下的聲音
(2)深沉或低沉的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