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宿

伴宿

伴宿,北京俗名“坐夜”,意思是次日就要出殯,只此一日夜的廝守便要終古不能相見,所以家人要伴守一夜的,北京把伴宿看成喪事的正日,只有酬酢之心,沒有哀切之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伴宿
  • 北京俗名:坐夜
  • 意思:次日就要出殯
  • 特點:看成喪事的正日,只有酬酢之心
詞語概念,基本信息,基本解釋,引證解釋,具體過程,前期,當日,正式過程,結尾,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目:伴宿
拼音:bàn sù
注音:ㄅㄢˋ ㄙㄨˋ

基本解釋

1. [keep vigil at funeral]
2. 陪伴住宿。
3. 埋葬或火化死人前一天,死者親屬守靈到天亮。

引證解釋

1. 陪伴同宿。
鄭谷 《南康郡牧陸肱郎中辟許棠先輩為郡從事因有寄贈》詩:“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 元 馬致遠 《青衫淚》第四折:“這茶客是 江西 人,拿著三千引茶要來伴宿,妾因侍郎分上,堅意不從他。”
2. 舊時出殯前夕,親屬通宵守靈,叫“伴宿”。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夜間單留 六老 一人冷清清的在靈前伴宿。”《紅樓夢》第五七回:“原來他和太太告了假,出去給他兄弟伴宿坐夜,明兒送殯去。” 老舍 《四世同堂》第二部六十:“伴宿就更得漂亮一些,酒席至少是八大碗一個火鍋,廟外要一份最齊全的鼓手。”

具體過程

前期

停喪日期長的富室巨門,伴宿前多半還念經,如只第七天念一天經,名“首七經”,有的由首七直至伴宿每天有經。念經以三天為一棚經。大富人家,每天僧、道、番、尼對台唪經。次一等的,用僧道番對台,或只僧番、僧道對台。但大部是一天僧、一天道、一天番,相間來念,或全用僧人禪經。平日三打四打或輪流念經的,到伴宿日就僧道番尼四打送聖,或僧道番三打送聖。近幾年又時興“居士經”,所以又有五打送聖的。由經綢局搭“經座”,僧道番尼全用的,可以搭三面經托子,僧正面,道左,尼右,喇嘛在平地。也有搭兩面或一面托子的,也有不搭經托子平地擺經座唪經的。無論幾打送聖都要僧人為基本,沒有單用道尼番的。伴宿之日有經的,由經綢局仆輩於是日凌晨在喪棚中懸掛“筒兒幡”,即所謂“幡幢”,數量是八面、六面、四面不等。棚匠搭棚時已預先在棚頂安有滑車拉繩,很快就能掛上。僧眾凌晨入座,唪念經咒以後,即披袈裟執法器繞棺轉咒,喪家跪在靈前。和尚轉咒畢分兩行站立月台上,正座站喪家身後。念經咒打法器畢,喪家請起,和尚脫袈裟用齋(僧道是大長處的用素,小廟口子上的用葷,喇嘛全用葷,尼僧全用素,五聖庵的尼僧尚須回廟用齋,戒律很嚴格)。

當日

伴宿之日,門前門吹鼓手很早就到,要的是“早上鼓”,其餘大門梆子、二門□、月台旁清音、門前的丹□扯幡以及來賓入吊的儀式,完全和接三相同,只是不舉哀,喪家供飯也不再舉哀。早晚開席皆由喪家行一叩頭禮謝席,來賓起立示敬。男席由孝男謝席,女席由孝婦謝席。凡有戚友饋送“祭席”的都是預先送到,送主一到即行“上祭”。上祭時由茶行的茶房往供桌上擺列,並由茶房通知門吹和大鑼到月台前伺候。漢禮由上祭人以箸取兩箸菜放入接碟內,表示讓亡人吃菜,然後行禮。旗族不讓菜只行禮,當上祭人正位將下跪時,大鑼一響,門吹清音齊奏與來賓弔祭行禮時相同。禮畢,由上祭人外賞“三行錢”,即廚行、茶行、門吹。

正式過程

伴宿這天來客所交的份金(俗稱“出份子錢”),因是正式“賻儀”,所以要寫“奠敬”二字。北京的規矩,婚喪紅白事都有正式份金及外送。份金數目都少,不可許意增加,多加為“撅人”。至於外送數量不限,根據個人能力和親疏,以前真有份金兩吊,外送十兩的。正式份金,喪事名“奠敬”,婚嫁名“喜敬”。外送,喪事叫“折祭”,結婚叫“拜敬”,即給新人的拜見禮;嫁女叫“奩敬’,即給新嫁娘的添箱。
正午稍過,僧道等遛齋完畢陸續回棚,先由正座寫疏頭,僧尼皆寫“疏頭”,道士寫“融詞”,番僧則作“巴拉麵”(用油和白莜麵做一小塔形,再做一酒盅形,內貯麻油燈花)。寫作已畢,即入座唪經。按老規矩應念全部法華經,後來多念金剛經甚至還有刪節。念至一節時,下座披袈裟轉咒後,由喪家隨僧眾捧疏出街門外,跪地焚疏,然後入棚仍跪靈前,僧眾再念經咒(心經、大悲咒、往生咒之類)一遍,入座稍息,再行送疏。共送疏三次,儀式完全相同,只每次更換不同顏色的袈裟。袈裟有每次一色的,有一次用集錦式每人不同顏色的。第一次送疏後,即要由僧人“封庫”,經過是:伴宿的燒活以一樓二庫四槓箱為主,再加為金山、銀山、尺頭桌子、丫鬟僕婦靈人,也有糊桌椅古玩、汽車馬車人力車的,也有糊整所房子的,近年更有糊什麼麻將牌、鴉片菸具的。樓庫槓箱陳列門前時,完全不加封條,由僧人念完經咒,往樓庫灑少許白米,往槓箱和庫內裝些紙錢金銀紙錁,然後加“秉教沙門”的十字封條,另附押解護照文書。護照的內容為刻板文章:“為飭遵事:茲派張千李萬押解樓庫三座、金銀四箱,送至某城外某地呈交某某某(亡者姓名)查收,仰城關地方神鬼,驗文放行,勿得藉故留難,致乾未便,此飭!某年某月某日”。唯其是刻板文章,所以永遠寫張千李萬金銀多少箱庫,以外雜物一概不寫。
伴宿到後半日,客人差不多都來齊了,門吹閒著沒事,如又系老喪便由大鼓、嗩吶、疙疸鑼吹打《拿天鵝》。 由嗩吶吹出天鵝鳴聲戛唳,直入雲霄,三起三落,以至被拿,非常雅致可聽。近十五年來,北京城內出了一種怯音樂,以鐃鈸大鼓嗩吶笙笛合奏,吹打出各種歌曲甚至淫詞浪曲,有時也打出文武場面來。這種怯音樂只中等以下人家雇用,多半不送庫,一直吹到黃昏,天越快黑了打的越有勁,不管老喪小口,賣的是那種“率”勁,有時真令人心焦。
有經有庫的,在來賓用完晚席或按預定時間(多在下午五時後) 送庫。送庫由鼓手前引,隨後是來賓,有尼道番的在喪家前頭走,尼道番各隊中間夾有來賓。凡穿孝服的來賓皆離喪家最近。喪家第一人捧疏,如有番僧則第一人捧巴拉麵,點著燈花,第二人捧疏。送庫時喪家不哭,喪家後面才是和尚。燒活已有人拿到焚化地點,燒活中的汽車馬車人力車等如是活車輪的,由人扶著在鼓手後面跟著走。至於焚化樓庫和來賓告辭,與送三相同。

結尾

伴宿送完庫,門吹鼓手清音不走,天將黃昏,喪家已用完晚飯,於是舉行“辭靈”。喪家舉哀,門吹清音奏哀樂,時值夜闌人散,益發淒涼,催人淚下。到子夜前後舉行“嵌棺”禮,先由孝子以新笤帚掃去棺材上的浮土,倒在亡人平日睡覺的炕席下,謂之“掃棺”,再用銅錢一枚置棺前橫木下,以男左女右為分,嵌棺時由喪家孝子呼“某某您驚動驚動”,意思是通知亡人眼看就要金棺入土,只此一夜廝守了。辭靈、嵌棺,滿漢禮皆有,只漢人家在辭靈之前還要“夾(讀煎)罐”。由喪家預備高裝磁罐一個,在伴宿夜內以秫秸箭桿夾靈前祭席菜蔬肴饌,放入罐內。先請外姓親友夾起,以次遞及家人,每人一箸,秫秸桿不許置放桌上,只在手中相遞,最後放入小水餃七個,蘋果一枚。末由孝子將烙成的小餅咬去周邊蓋於罐口,再用紅布蒙好,用紅繩扎固,隨將秫秸箸折斷擲於房上。這個裝滿祭食的罐,正名叫“寶瓶”,俗稱“噎食罐子”,下葬時置於棺前。相傳多年出土後,罐中食物可以治噎嗝反胃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