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爆發

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爆發

不斷地審視歷史可以幫助我們認清歷史﹑發現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有那些最具啟示意義的問題才會保留下來,《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爆發》即是這些值得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爆發》的出版,將會是國內第一部以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爆發為主題的深度的歷史研究著作,極富文采,頗有當年蘭克的遺風。

基本介紹

  • 書名: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爆發
  • 作者:[美]唐納德·卡根
  • 譯者:曾德華
  • ISBN:9787561796672
  • 類別:歷史/世界史
  • 頁數:456
  • 定價:68元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6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作者簡介,譯者簡介,內容介紹,目錄,導言,譯後記,

作者簡介

唐納德·卡根(1932- ),美國著名歷史學家,耶魯大學古典學與歷史學斯特林教席榮譽退休教授,古希臘歷史研究的權威學者,1932年出生於立陶宛北部的庫爾舍奈,兩歲時隨家人移民美國,1958年獲得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學位,2002年獲頒美國國家人文獎章,2005年當選為該年度傑弗遜人文大師,著有《雅典帝國的滅亡》(1987)、《沉睡中的美國》(2000)、《西方的遺產》(2000)、《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爆發》(2003)等。

譯者簡介

曾德華,湖南通道人,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英語系,現任教於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譯有《亞歷山大大帝》(上海三聯書店,2010),《未年輕,便老去》(花城出版社,2013)等。

內容介紹

《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爆發》是關於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深度研究著作。希臘城邦之間為什麼爆發如此殘酷的戰爭?這場戰爭為何導致一個偉大的文明元氣大傷、一蹶不振?這場戰爭與現代社會有怎樣的關聯?
卡根在這部嚴肅的著作中,充分利用最新考古發現以及現代學者的研究成果,秉持19世紀以來蘭克學派善於講說歷史故事的優良文風,清晰鋪陳並深入剖析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敘事嚴謹、詳略得當,輔以鮮活的人物刻畫和壯烈的戰爭場面,令讀者對當時的歷史、社會和文化等有更整全、細緻的把握。

目錄

前言
縮寫與簡稱
導言
第一部分 希臘世界的結盟與分裂
第一章 斯巴達同盟
第二章 雅典帝國的起源
第三章 波斯戰爭之後的斯巴達
第四章 波斯戰爭之後的雅典
第二部分 第一次伯羅奔尼撒戰爭
第五章 希臘戰爭
第六章 愛琴海危機
第七章 戰爭的結束
第三部分 和平年代
第八章 雅典政治:伯里克利的勝利
第九章 雅典與西部地區:圖利的建立
第十章 薩默斯叛亂
第十一章 雅典帝國的鞏固
第十二章 戰爭爆發前夕的雅典政治局勢
第四部分 最後的危機
第十三章 埃庇達姆諾斯
第十四章 科塞拉
第十五章 麥加拉
第十六章 波提狄亞
第十七章 斯巴達
第十八章 雅典
第五部分 結論
第十九章 戰爭的起因
第二十章 修昔底德與戰爭的必然性
附錄
參考文獻
譯後記

導言

修昔底德認為雅典人與伯羅奔尼撒人之間的這場戰爭“有著重要的意義,值得記錄”,於是便開始撰寫《伯羅奔尼撒戰爭史》。這場戰爭的持續時間﹑影響範圍﹑激烈程度以及歷史意義,超過了希臘以前的任何一場戰爭。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巨變,對所有希臘人而言如此,對一部分野蠻民族而言如此,甚至可以說對全人類亦復如此”。而在我們看來,這場戰爭的意義還遠不止於此: 它還是考驗城邦生命的煉丹爐。
希臘的這些城邦,誕生於希臘黑暗時代的一片混亂之中,即便按照古代標準,也只能說是非常弱小﹑不堪一擊。他們的經濟之所以能有這么好的發展,應該歸功於社會和政治上的穩定,並且沒有受到外來的侵略。而他們之所以在最脆弱的時候沒有受到惡鄰的攻擊,純屬運氣使然。從多利安人入侵(Dorian invasion)直到馬拉松戰役,在這關鍵時期,沒有哪一個帝國能夠完全控制地中海的東部地區。而在西部地區,龐大的羅馬帝國還處於萌芽狀態。殖民運動將城邦過剩的人口帶到各個地方,擴大了城邦的政治與社會基礎,使它得以在公元前七世紀和六世紀生存並發展。等到波斯帝國變成一個嚴重的外來威脅時,希臘的城邦已經成長起來,他們齊心協力,成功抵抗了波斯的侵略。
不過波斯戰爭也暴露出城邦生活固有的矛盾。自由﹑獨立﹑自治,甚至自給自足,這些都是城邦的理想。雖然在現實中,這些都受到了限制,但希臘政治體系的核心是一群獨立的城邦,他們有著自己的制度以及獨立的外交。伯羅奔尼撒同盟以及其他地方性組織雖然已經出現,但成員們都保留了很大的獨立性與自治權。與波斯的戰爭表明,要想生存,希臘人必須團結起來,共同抵禦敵人。如何在犧牲部分主權的同時保持自由自治,成了希臘人現在必須考慮的問題。
普拉蒂亞戰役與米卡列戰役並沒有解除來自波斯的威脅,於是出現了雅典領導下的提洛同盟出現。這個同盟後來發展成為雅典帝國。它與伯羅奔尼撒同盟不同,但有一定相似之處。希臘被分成兩個大的權力集團,這兩個集團在公元前五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發生了一系列的衝突。不過這些在五世紀中葉出現的戰事並沒有決出雌雄。雙方的組織結構完好無損,只是大家都因為這次衝突而筋疲力盡,並且對於對手的力量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因此變得冷靜了許多。三十年和約給希臘的城邦提供了一個適應新現實的機會。現在希臘人由兩大城邦領導著。這兩個城邦有著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意識形態,不同的權力性質。如果他們可以克制各自的欲望,避免衝突,不被那些較小的城邦拖入戰事,他們也許可以和平相處,從而給希臘世界帶來和平的局面。如果他們真能如此,那將沒有什麼外敵可以戰勝這股聯合起來的力量,而城邦則會因此太平昌盛,它的特點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然而,現實卻是,斯巴達與雅典沒能和平共處;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了,伴之而來的是死亡﹑貧困﹑內戰﹑外敵入侵。希臘城邦繁榮的經濟,穩定的社會,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及他們的自信都因此遭到了不可逆轉的破壞。
修昔底德認為這場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他說:“我認為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雅典的崛起,它讓斯巴達人感到不安,最後不得不選擇了戰爭,但人們卻很少提及這一點。”現代歷史學家對於這次戰爭爆發的原因有過爭論,但很少有人會質疑它的必然性。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修昔底德對導致戰爭爆發的事件的描述很有說服力,而來自對方的解釋,無論是古代的或是現代的,都要遜色很多。他通過冼練簡潔的語言﹑精心的布局謀篇,對雅典帝國的崛起以及斯巴達的反應進行了精彩的描寫,使人覺得除了戰爭,雙方似乎別無選擇。
現代讀者最感興趣的恰恰是這種必然性,而這也許正是修昔底德所期望的。他認為自己的作品應該“世代相傳”,幫助“那些希望通過了解歷史去讀懂未來的人”。他期望我們在讀完他對雅典與斯巴達之間的這場偉大戰爭的描述之後,可以舉一反三,對現代社會的問題進行思考。他更希望我們能明白,在他所描述的條件之下,戰爭乃是不可避免的。兩個大國之間的對立,是否一定會導致它們所領導的兩個集團的兵戎相見呢?這絕非一個歷史學家所能回答的問題;事實上,從專業角度而言,這甚至不是他應該提出的問題。但有些問題則是他可以問,也必須問的;雖然這些問題沒有確切的答案,但提出這些問題是完全合理的,而探求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讓我們對修昔底德所說的“人類未來可能遇到的問題”有更多的了解。
我們必須問:三十年和約製造的和平局面難道就不可能持續下去嗎?難道就沒有其他政策可以替代那些導致戰爭爆發的政策嗎?難道為了自身利益,斯巴達或雅典就一定要訴諸武力嗎?抑或戰爭雖然與他們的利益有衝突,卻還是發生了?在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時,我們絕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追隨那位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他在戰爭期間開始自己的創作,戰爭結束後沒多久就離開了人世。作為那個時代的歷史學家,他有幸參與了這段歷史中的某些事件,而對於那些他未能親歷的事情,他也曾經仔細詢問過那些親歷者。他的文筆又是如此生動,因此他的著作有著極強的說服力。不過身處那個時代也有它的不利之處,fait accompli(已經發生的事情注定是要發生的)。即便是幾百年之後,當人們回頭再看當時所發生的一切時,都會受到這種想法的影響。對於修昔底德而言,這種感覺一定更加強烈。所以為了檢驗他的解釋是否正確,我們必須保持一種批判的態度。
所謂的必然性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在人類社會中,必然意味著什麼呢?對於自由意志與決定論這樣形而上的問題我們姑且不談,但人在做政治決定時享有多大程度上的自由,這還是可以討論的。人類社會中某些看似明顯的選擇有時會因為之前發生的事件而成為不可能,有時又會因此而變得更為可能。但人可以做出決定,改變事情的進程。歷史學家有責任分清楚,哪些選擇是開放性的,哪些選擇只是表面看來如此。這項工作很艱難,卻非常有必要。當修昔底德說伯羅奔尼撒戰爭不可避免時,他當然沒錯。因為在戰爭爆發前,肯定有那么一個時間點,從那個時間開始,事件的進程已經沒有辦法改變,戰爭已經成為必然。所以在討論必然性時,最關鍵的是這個時間點的選擇。如果說,在斯巴達軍隊進入雅典境內之後,戰爭已經成為必然,這種說法沒有人會質疑,但也沒有意義。至於說戰爭是歷史的必然,這是一個哲學命題,或者說是一個形而上的命題,不屬於歷史研究範疇。而歷史研究關注的是這兩種極端之外的情況。
修昔底德的觀點不屬於這兩種極端情況。顯然,修昔底德認為,由於希臘世界本來就已經有了一個強國,因此波斯戰爭後雅典帝國的崛起,使得他們之間必然會產生衝突。在書中,他從公元前479年波斯撤退開始,介紹了雅典實力的逐步壯大。他插入這段內容正是為了證明自己的這種觀點。修昔底德對第一次伯羅奔尼撒戰爭(公元前461—前445年)爆發原因的看法也許是正確的,但這次戰爭結束的時候雙方已經簽訂了一份和約。雖然我們現在知道這份和約只是一個過渡性的東西,可當時的人卻不可能知道這一點。所以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這個和約是否有可能得到遵守,公元前445年之後,雅典與斯巴達之間是否注定有一場戰爭。
有關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431年的這段歷史,我們最好的資料來源就是修昔底德。通過研究他的著作,再加上我們所掌握的其他證據,希望了解究竟是哪些事件、哪些決定導致了戰爭的爆發。與此同時,我們一定要思考一下,當時是否有可能做出另外的決定,而這個決定也是人力之所能及的。確實,在某些特定時刻,因為環境所迫,人們往往只有一個可行的辦法。但我們不應該忘記,有時候人們還是可以有好幾種選擇的,而這些選擇會對他們的命運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出問題的往往不是我們的命運,而是我們自己。

譯後記

拿到校樣之後,特意翻查了一下往來的郵件。這本書的翻譯,早在2010年5月就開始了,2011年10月完成第一稿,11月第一次修改,2012年5月第二次修改,2013年3月第三次修改,2013年10月第四次修改。即便如此,收到校樣時,我還是愣住了,問題似乎還是那么多。我熱愛翻譯,非常享受這個過程,對於結果卻總是感到很糾結。臨到交稿,並沒有想像中的如釋重負。似乎無論怎樣努力,心中總有不能釋懷的遺憾。
首先要感謝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的阮煒教授,正是因為他的古道熱腸,才有了“古典學譯叢”這套叢書的誕生。在翻譯過程中,有幸通讀了阮煒教授的《中外文明十五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與《不自由的希臘民主》(上海三聯書店,2009),受益匪淺,尤其是《不自由的希臘民主》一書,使我對於雅典與斯巴達兩個城邦複雜的政治生態有了更好的理解。還要感謝華東師大出版社六點分社的彭文曼女士,謝謝她高效的工作,認真的態度,而她的寬容與理解更是讓我覺得非常溫暖。本書中的法語和德語,分別由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的何志平老師與陳嶸老師幫助翻譯,在此一併謝過。
值得一提的還有網易公開課,在一次閒聊中聽同事楊敬清老師推薦了這個平台,我抱著好奇心進去看了一下,結果發現其中居然有卡根教授的《古希臘歷史簡介》,真是如獲至寶。對於這本書的內容,卡根教授在講座中多有涉及。我將講座反反覆覆看了好幾遍,書中的很多問題也是迎刃而解。多虧有了這個公開課,使我們得以超越時空的束縛,親耳聆聽到大師的講解。
過去的幾年中,我一直沉迷於翻譯,根本沒有時間去外面上課掙錢補貼家用,而這幾年正是物價飛漲的時期,“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輪番上陣,學校的那點工資根本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一家人只能是拮据度日。因為放縱自己的愛好而拖累家人,心中難免感到愧疚。希望藉此機會向妻子表達我的歉意,謝謝她的理解與支持。
曾德華
2011年11月1日初稿
2014年3月5日定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