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毛山莓草

伏毛山莓草

伏毛山莓草(學名:Sibbaldia adpressa)為薔薇科山莓草屬的植物。分布於蒙古、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內蒙古、新疆、黑龍江、甘肅、河北、青海、西藏等地,生長於海拔600米至4,2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農田邊、礫石地、山坡草地以及河灘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伏毛山莓草
  • 拉丁學名:Sibbaldia adpressa Bunge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薔薇目 
  • 亞目:薔薇亞目
  • :薔薇科
  • 亞科:薔薇亞科
  • :山莓草屬
  • 分布區域:內蒙自治區,河北,寧夏自治區,甘肅,青海,新疆自治區,西藏自治區
  • 海拔:680-5200米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生態特徵,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木質細長,多分枝。花莖矮小,叢生,高1.5-12厘米,被絹狀糙伏毛。基生葉為羽狀複葉,有小葉2對,上面一對小葉基部下延與葉軸匯合,有時混生有3小葉,連葉柄長1.5-7厘米,葉柄被絹狀糙伏毛;頂生小葉片,倒披針形或倒卵長圓形,頂端截形,有(2-)3齒,極稀全緣,基部楔形,稀闊楔形,側生小葉全緣,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長5-20毫米,寬1.5-6毫米,頂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面暗綠色,伏生稀疏柔毛或脫落幾無毛,下面綠色,被絹狀糙伏毛;莖生葉1-2,與基生葉相似;基生葉托葉膜質,暗褐色,外面幾無毛,莖生葉托葉草質,綠色,披針形。聚傘花序數朵,或單花頂生;花5數出,直徑0.6-1厘米;萼片三角卵形,頂端急尖,副萼片長橢圓形,頂端圓鈍或急尖,比萼片略長或稍短,外面被絹狀糙伏毛;花瓣黃色或白色,倒卵長圓形;雄蕊10,與萼片等長或稍短;花柱近基生。瘦果表面有顯著皺紋。花果期5-8月。
伏毛山莓草標本伏毛山莓草標本

生長環境

生長於農田邊、山坡草地、礫石地及河灘 地,海拔600—4200米。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產黑龍江、內蒙古、河北、甘肅、青海、新疆、西藏。
【國外分布】:蘇聯和蒙古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伏毛山莓草屬低等飼用牧草,適宜羊只放牧利用。地上部生物產量低,在草地群落中參與度小,雖質地柔軟,但適口性一般,株型也低矮,利用率和冬季保存率均較差,青綠期山羊,綿羊僅能採食到植株的一部分,牛,馬,驢等大家畜很少採食。

生態特徵

伏毛山莓草在寧夏黃土丘陵半乾旱區4月上旬返青,5月上旬至下旬為開花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結果,7月下旬為果後營養期,10月卞旬開始枯黃。本草為多年生旱生雜草,常伴生在乾草原、山地草原,森林草原和荒漠草原群落中。多生長在灰鈣土,侵蝕黑壚土、棕鈣土及輕壤、沙壤、礫石性土壤中。在寧夏南部黃土丘陵坡地上,伏毛山莓草常是長芒草(Stipabungeana)、冷蒿(Artenmisiafrigida)、蒿茭(A.Giraldii)為優勢種的典型草原群落的伴生種。在寧夏中部乾草原與荒漠草原過渡地區,則常與皺黃芪(Astragalustartaricus)、阿爾泰狗哇花(Heteropappusaltaicus),西山委陵菜(Potentillasisha–nensis)等伴生在短花針茅(S.Breviflora),貓頭刺(Oxytropisaciphylla)及蓍狀亞菊(Ajaniaachilloides)為優勢種的荒漠草原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