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爾夫文集:到燈塔去

伍爾夫文集:到燈塔去

《伍爾夫文集:到燈塔去》描寫一次大戰後拉姆齊教授一家和幾個親密朋友在蘇格蘭某島嶼上度假的一段生活。作者企圖在這幫隋節非常簡單的小說中探討人生的意義和自我的本質,指出自我有可能逃脫流逝不息的時間的魔掌並不顧死亡的威脅而長存不朽。燈塔塔尖的閃光即象徵拉姆齊夫人的靈魂之光。

基本介紹

  • 書名:伍爾夫文集:到燈塔去
  • 作者:維吉尼亞•伍爾夫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頁數:256頁
  • 開本:32
  • 品牌:上海譯文出版社
  • 外文名:To the Lighthouse
  • 譯者:瞿世鏡
  • 出版日期:2009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2746323, 753274632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伍爾夫文集:到燈塔去》的意識流寫作手法十分值得注意,如視角轉換,兩種時間,象徵手法,音樂結構,借鑑繪畫等。作者維吉尼亞·伍爾夫(1882一1941),英國意識流文學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維吉尼亞·伍爾夫 譯者:瞿世鏡

圖書目錄

譯本序
第一部 窗
第二部 歲月流逝
第三部 燈塔

文摘

當她握筆在手,那片景色就整個兒變了樣。就在她要把那心目中的畫面移植到畫布上去的頃刻之間,那些魔鬼纏上了她,往往幾乎叫她掉下眼淚,並且使這個把概念變成作品的過程和一個小孩穿過一條黑暗的弄堂一樣可怕。這就是她經常的感覺——她得和概念與現實之間的可怕差距抗爭,來保持她的勇氣,並且說,“這就是我所見到的景象;這就是我所見到的景象,”藉此抓住她的視覺印象的一些可憐的殘餘,把它揣在胸前,而有成百上千種力量,要竭力把這一點兒殘餘印象也從她那兒奪走。就在此刻,在涼颼颼的秋風裡,她正要開始揮筆作畫,其他的雜念紛至沓來:她自己的能力不足,她多么渺小可憐,她要在布羅姆頓路為她的父親操持家務,她還得盡力控制住自己強烈的衝動,別去拜倒在拉姆齊夫人腳下(謝謝老天爺,迄今為止,她一直克制住了),並且對她說一但是,又能對她說些什麼呢?“我愛上你了?”不,這不真實。“我愛上了這一切,”說時她把手向那籬笆、屋子和孩子們一揮。這多荒謬,這是不可能的。一個人不可能把自己的真實思想表達出來。因此,現在她把她的畫筆整整齊齊一支靠一支放進盒子裡,並且對威廉·班克斯說:“天氣突然轉涼了,太陽發出的熱量好像也減弱了。”她一邊說一邊環顧四周。因為還有足夠的光線,草地仍保持著柔和的深綠色,那幢房子在點綴著怒放的紫花的一片蔥翠之中顯得十分醒目,白嘴鴉在蔚藍的蒼穹下悲鳴。然而,有什麼東西在流動,在空氣中展開銀翼一閃而過。畢竟已經是九月了,是九月中旬,而且是六點鐘以後的黃昏時分。於是他們按照習慣的路線漫步走過花園,穿過網球場,越過蒲葦叢,走到厚實的樹籬的缺口處,那兒用火紅的鐵柵防護著,它就像燃著煤塊的火盆一般通紅。在籬笆的缺口之間,可以見到海灣的一角,那藍色的海水,看上去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湛藍。
出於某種需要,他們每天傍晚總要到那兒去走一遭。好像在陸地上已經變得僵化的思想,會隨著海水的漂流揚帆而去,並且給他們的軀體也帶來某種鬆弛之感。起初,那有節奏的藍色的浪潮湧進了海灣,使它染上了一片藍色,令人心曠神怡,仿佛連軀體也在隨波逐流地游泳,只是在下一個瞬間,它就被咆哮的波濤上刺眼的黑色漣漪掩蓋,令人興味索然。然後,在那塊巨大的岩礁背後,幾乎在每天傍晚,都會噴出一股白色的泉水,它噴射的時間是不規則的,因此,你就不得不睜著眼睛等待它,而當它終於出現之時,就感到一陣欣晚;在你等待的時候,你會看到,在蒼白的、半圓形的海灘上,一陣陣湧來的浪潮,一次又一次平靜地蛻下了一層層珠母的薄膜。
他們倆站在那兒微笑。他們先是被奔騰的波濤,後來又被一艘破浪疾駛的帆船激起了一種共同的歡樂感覺。那條帆船在海灣里劃開一道彎曲的波痕,停了下來,船身顫抖著,讓它的風帆降落;然後,出於一種要使這幅畫面完整的自然本能,在注視了帆船的迅速活動之後,他們倆遙望遠處的沙丘,他們剛才所感到的歡樂蕩然無存,一種憂傷的情緒油然而起——因為那畫面還有不足之處,因為遠處的景色似乎要比觀景者多活一百萬年(莉麗想道),早在那時,這片景色就已經在和俯瞰著沉睡的大地的天空娓娓交談了。
望著遠處的沙丘,威廉·班克斯想起了拉姆齊:想起了在威斯特摩蘭的一條小徑,想起了拉姆齊,帶著那種似乎是他的本色的寂寞孤僻,獨自一人沿著那條道路躑躅。他的散步突然被打斷了,威廉·班克斯回想起來(這肯定是由於某種確實發生過的意外事件),被一隻伸出翅膀來保護一窩雞雛的老母雞打斷了。拉姆齊停下腳步,用手杖指著老母雞說“漂亮——漂亮”,一束奇異的光照進了他的心窩。班克斯想道,那表明他性情質樸,同情弱者,但是,他好像覺得,也就是在那條岔道上,就在那兒,他們的友誼中斷了。在那以後,拉姆齊結了婚。後來出於某種原因,他們的友誼的核心消失了。他說不出這究竟是誰的過錯,只是,過了一陣,重敘友情代替了另結新歡。正是為了敘舊,他們又重逢了。然而,在他和沙丘之間這一番默默無聲的對話中,他堅持認為,他對拉姆齊的友情絲毫也沒有減退;他的友誼,就在那兒,好像一個年輕人的軀體,在泥土裡躺了一個世紀,他的嘴唇依舊鮮紅,這就是他的友誼,敏銳而現實地,橫陳在海灣對岸的沙丘中。

序言

如果說伍爾夫在《達洛衛夫人》中描寫了她自己和她丈夫的一部分性格,那么她在一九二七年發表的長篇小說《到燈塔去》中描繪的是她父母的性格。她在日記中寫道:“這部作品將是相當短的;將寫出父親的全部性格;還有母親的性格;還有聖-艾夫斯群島;還有童年;以及我通常寫入書中的一切東西——生與死,等等。但是,中心是父親的性格,……。”這部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拉姆齊夫婦的原型,就是維吉尼亞的父母。
《到燈塔去》的情節極其簡單:拉姆齊先生全家和朋友們到海濱別墅去度暑假。拉姆齊夫人答應六歲的小兒子詹姆斯,如果翌日天晴,可乘船去遊覽矗立在海中岩礁上的燈塔。由於氣候不佳,詹姆斯到燈塔去的願望在那年夏天始終沒有實現。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拉姆齊先生和子女、賓客重遊故地,詹姆斯終於如願以償,和父親、姊妹駕了一葉輕舟到燈塔去。但是歲月流逝、物是人非,拉姆齊夫人早已溘然長逝。
這部小說在結構上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窗”,占全書篇幅三分之一以上。時間是九月的某一個下午和黃昏;地點是拉姆齊的海濱別墅;人物包括拉姆齊夫婦,他們的八個子女、幾位賓客。客廳的視窗是溝通窗內和窗外兩部分的—個框架;在窗內給詹姆斯講故事的拉姆齊夫人,時刻意識到在窗外平台上躑躅的丈夫和在草坪上作畫的莉麗。在這個平凡的下午,沒有發生任何不尋常的事情。莉麗把視窗的母子圖作為她油畫的背景,但她覺得眼花繚亂,把握不住眼前的景象。拉姆齊先生在夫人講故事時走過來干擾,並且堅持說第二天不會晴朗,不能到燈塔去,使小詹姆斯十分『鹵火。拉姆齊夫人給丈夫以安慰和鼓勵,使充滿自卑感的塔斯萊先生恢復自信,促成了保羅和敏泰的姻緣,並且希望莉麗和班克斯結合。最後,可愛的黃昏在她主持的晚餐宴會上融洽無間的談笑聲中結束。
第二部“歲月流逝”,開始時書中人物準備就寢,在這部分結束時,一些同樣的人物又重複同樣的動作,但是在時間上已相隔了整整十年。這十年時間,作者用一段簡短而抒情的散文來加以描述,它所占的篇幅不到十分之一。似乎經過一夜的睡眠,十年時間就朦朧恍惚地消逝了。在這段時間裡,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拉姆齊夫人逝世了,普魯難產而死,安德魯在戰爭中犧牲了,詩人卡麥可贏得了拉姆齊先生所沒有的聲譽。大戰結束後,拉姆齊一家重返別墅,其中有些人準備來完成他們在第一部中沒有完成的業績,以了心中的宿願。
第三部“燈塔”,比第一部略短。拉姆齊先生決心到燈塔去,並且命令詹姆斯和凱姆同去。這一部分記述了航行過程中父子三人的內心活動。和這次航行並行交錯的另一條敘事線索,是莉麗試圖完成以母子圖為背景的那幅油畫。拉姆齊先生躍上燈塔時,在畫架旁邊目送他們的莉麗,隱隱約約地看到他們登上彼岸,她得到了創作的靈感,揮筆完成了她的畫。航行和繪畫圓滿結束,小說也就此告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