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宜孫書院

伍宜孫書院

伍宜孫書院(Wu Yee Sun College)是香港中文大學九家書院之一。書院由伍宜孫慈善基金會捐助,以永隆銀行創辦人伍宜孫博士的名義建立。書院秉承中大書院制的優良傳統,與校內各專業學院和學系相輔相成,為學生提供全人教育和全面輔導,為社會培養才德兼備的公民和領袖。

伍宜孫書院校舍坐落於逸夫書院和聲書院之間的士林一巷,毗鄰敬文書院,可容納六百名宿生,另服務六百名走讀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伍宜孫書院
  • 外文名:Wu Yee Sun College
  • 校訓:博學篤行
  • 創辦時間:2007年
  • 現任校長陳德章教授
  • 所屬地區:中國香港
  • 隸屬香港中文大學
  • 校址:沙田區馬料水
歷史沿革,書院文化,院訓,使命,院徽,別名,教育模式,教育方針,創意實驗室,通識教育,大學通識,書院通識,環境設施,宿舍及飯堂,書院院長,現任院長,創院院長,

歷史沿革

隨著香港教育“三三四”學制改革的推行,香港中文大學亦重新開辦四年制大學課程,大學的學生人數將在2012年急升。故此,中文大學在2006年起開始籌建新書院。2007年,中文大學獲伍宜孫慈善基金會捐助1億7千萬元,成立伍宜孫書院。
按原定計畫,三所於2007年成立的書院均獲分配士林路的土地興建,但最終只有伍宜孫書院及和聲書院採納方案在上址建校,位於士林一巷的伍宜孫書院,毗鄰逸夫書院及和聲書院。伍宜孫書院在士林路西段的舊大學賓館原址建校,並於2010年6月9日舉行奠基典禮。
伍宜孫書院鳥瞰伍宜孫書院鳥瞰
2012年,隨著新學制正式於大學推行,伍宜孫書院錄取首批學生約三百人。因書院尚未建成,首屆學生第一學年入住國際生舍堂。
2013年夏,伍宜孫書院校園正式落成啟用,六百餘名學生入住書院學生宿舍。

書院文化

院訓

伍宜孫書院的院訓為“博學篤行”,取自《中庸》第二十章: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書院希望通過均衡的通識教育,多彩的校園生活,以及各項文化和海外交流活動,力求拓寬同學的視野(博學),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實踐(篤行),為貢獻社會和豐盛人生奠定穩固基礎。

使命

書院以“彰顯創新志業、承擔社會責任”為使命,鼓勵同學在親切融和與充滿活力的學習氛圍中,培養創新志業精神:熱衷於發明和創造,追求新事物、新理念,鍥而不捨。這不僅是為了個人利益,更要造福人群。

院徽

書院院徽主體以松樹盆景為素材,既隱含樹人之意,又取松樹凌霜傲雪之特性(《論語》:“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表達堅貞不屈的精神。院徽中空,狀似玉環,寓意君子虛懷若谷;亦如古錢,回應伍宜孫博士所從事之行業。

別名

書院的別名是The Sunny College,它既從伍宜孫博士的“孫(Sun)”演化而來,也寓意書院朝東,學生第一時間感受到太陽東升的朝氣與光芒,有活力有熱誠,矢志追求理想,造福人群。

教育模式

教育方針

伍宜孫書院的教育方針以培育年青學子的創新志業精神及社會責任為藍圖,讓同學廣博見聞、掌握科技才能、感悟藝術及保持心康身健。
通過師友計畫及書院論壇,同學從各界翹楚身上體會各種人生挑戰;實習計畫鼓勵同學汲取前輩的經驗之餘,亦提供個人創意突破的空間;交流計畫助同學拓展視野,為全球化時代作準備;服務學習計畫讓同學以創新意念,貢獻社會,服務人群;書院亦通過不同範疇的藝術活動,引導同學領略生活的美。
同時,書院特別鼓勵學生主動發掘可行和有益社會的創意計畫,不管是社會服務、文化發展或其他考察項目,書院將盡力支持,撥款資助,並提供指導。書院現正推行的“創出我天地!”學生資助計畫便是一例。

創意實驗室

創意實驗室 (c!ab) 作為伍宜孫書院的標誌性設施,讓同學能跨學科探索新思維、滿足不同的好奇心並將趣味融於學習當中。這裡是同學們孕育創新意念的園地。c!ab位於伍宜孫書院校園的中央,代表書院的決心提供一個親切融和與充滿活力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創意及創新精神,對新事物新理念的追求,鍥而不捨。
c!ab配備輕巧工具及視聽設備,牆身塗上ideapaint,讓同學能動手創作,實現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未來書院將添置更多實用器材,協助同學實踐創意項目。書院亦將於新學年舉辦更多工作坊及創意活動激發同學思考,引發更多創意點子。

通識教育

世界級的大學教育除了著重專科訓練外,還應培養學生慎思明辨的能力和文化意識,後者更是現代及未來世界公民的特質。通識教育香港中文大學學士課程重要的一環,兼融中國人文理想和西方博雅教育,均衡而多方面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從而達至全人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由大學通識和書院通識兩部分組成。

大學通識

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旨在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令他們認識不同學科的理念和價值。不同教學部門提供超過200個課程讓學生選擇,課程分為以下4個必修範圍:
(一)中華文化傳承
(二)自然、科學與技術
(三)社會與文化
(四)自我與人文
由2012年開始,現行的課程將增加通識教育基礎課程。所有一年級學士生必須修讀此課程,讓同學透過經典,反省人類恆久關注的問題。課程以閱讀和討論經典為主,分為兩部分:探索科學與知識世界的“與自然對話”和反省理想社會與美好人生的“與人文對話”。

書院通識

書院教育是香港中文大學的一大特色。各書院按其文化背景及理念,為同學提供各具特色的書院通識教育課程。除了正規的書院通識教育科目外,更著重書院生活教育,強調同學的參與、分享及交流。
伍宜孫書院同學須完成六學分的書院通識教育課程:“創新志業及社會責任”(三學分)、“專題討論”(三學分)及“書院聚會/書院論壇”。
一年級的“創新志業及社會責任”科涵蓋四個範疇:(一)個人、社會與大學(周保松教授);(二)社會問題及議題(李沛良教授);(三)市場經濟中的創意、社會福利及社會企業(鄺啟新教授);(四)思維心理學與創意(李雅言教授)。
“專題討論”科中,學生將組成小組,擬訂一項具創意,並對社會有實際裨益的行動計畫。
除以上學分課程外,學生須每學期參加書院聚會及書院論壇各一次,透過與各界傑出學人交流,以增廣學生之見聞。
伍宜孫書院並提供多種通識教育活動,如定期講座、服務學習、學生自發活動等,使學生於四年的書院生活中,持續積極參與以院訓“博學篤行”為基礎和以“彰顯創新志業、承擔社會責任”為方針的學習活動。

環境設施

創意實驗室
創意實驗室(Creativity Laboratory)乃伍宜孫書院獨特的學習設施。
實驗室牆身塗上IdeaPaint,鼓勵同學跳出框架,孕育無邊創新意念;同時配備輕巧工具,讓同學能動手創作,實現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
學習設施
讓伍宜孫書院引以為傲的學習設施包括全日二十四小時開放的共享學習空間、憩靜的自修室及多用途小組研討室,其精心的設計乃為達致有效學習為目的,希望同學在此構思個人課業或進行小組討論,皆可事半功倍。
文藝設施
書院鼓勵美育發展,特將大堂規劃作書院藝廊,同學甫步入校園即可欣賞不同形式、風格的展品,真正讓藝術融入生活。藝廊展覽形式多樣化,除藝術品外,同學的見聞分享及創意產物亦為校園倍添生氣。
書院演藝廳設有一百五十個座位,同學在此出席課堂、講座、典禮之餘,亦可好好利用特設的舞檯燈光,表現於不同藝術門類的創意及成果。
運動設施
書院的健身室不單設備完善,還可飽覽吐露港優美景色,讓同學身心皆得以舒展;鄰近的多用途體育室亦可用作其他體育及學生活動。
平台花園及中央庭園
書院的平台花園與周遭的自然環境融合,並設有多處供閱讀、閒談的地方,讓同學於群山在望、水天一色的景致下學習交流。中央庭園及戶外廣場更是校園核心,在此舉辦大型活動,不但能聚合在場參加者,身處宿舍的同學亦可俯瞰庭園,猶如身置其中,加倍熱鬧。

宿舍及飯堂

書院宿舍提供雙人房間三百間,可容宿生六百人。宿舍房間配備冷氣及接駁校園主幹網路之計算機插座,宿舍範圍內亦可使用Wi-Fi服務。宿舍各層設有露台的休息室,與五樓的露天花園皆可眺望吐露港怡人景色,是學生交誼的理想環境。
書院走讀生可到面向遼闊海景的走讀生舍堂休憩,亦可參與及籌劃舍堂活動,攜手建立自己的第二個家。
書院設有學生飯堂、教職員飯堂及咖啡閣,供書院及大學員生使用。

書院院長

現任院長

陳德章教授繼李沛良教授出任伍宜孫書院院長,首次任期四年,由2017年8月1日起生效。

創院院長

2011年8月,李沛良教授獲委任為伍宜孫書院創院院長。
李沛良教授李沛良教授
李教授在1965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1968年獲美國匹茲堡大學博士學位,隨即返香港中大任教,1984年晉升為社會學講座教授,並曾任社會研究所所長、社會科學院院長、社會學系系主任、教務會體育委員會主席、香港亞太研究所管理委員會主席及專業進修學院諮詢委員會主席等多項行政工作。他在1994年至2004年的十年間出任崇基學院院長,對中大書院制的意義及使命至為推崇。
李教授專於醫療社會學及社會調查,並積極參與社會服務。他於1992年獲香港政府委任非官守太平紳士,1997年獲英女皇頒授英帝國官佐勛銜,又曾任政府及多個公共組織成員,包括中央政策組、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社會工作訓練及人力策劃諮詢委員會、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醫療服務研究委員會、警察教育與福利基金管理委員會、香港青年協會、香港善導會、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理事會、香港研究資助局、律師紀律仲裁委員會等。2010年,李教授獲中大頒授榮譽院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