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吾馬

伊吾馬是烏魯木齊軍區伊吾軍馬場在高寒山區和群牧飼養條件下育成的以馱用為主的馱挽、馱乘兼用型的馬種。現有馬3000餘匹,尚處於繼續選育提高階段。該馬產於新疆哈密地區的巴里坤草原東半部,海拔為1000-2600米。據松樹塘區氣象資料,年平均氣溫-0.3℃, 絕對最高氣溫28.9℃,出現在7月份。絕對最低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伊吾馬
  • :動物界
  • :馬
  • 分布區域烏魯木齊軍區伊吾軍馬場在高寒山區
產區概況,品種形成,品種特徵,外貌特徵,體尺體重,生產性能,馱載能力,挽拉能力,繁殖性能,適應性,評價與展望,

產區概況

伊吾馬是烏魯木齊軍區伊吾軍馬場在高寒山區和群牧飼養條件下育成的以馱用為主的馱挽、馱乘兼用型的馬種。現有馬3000餘匹,尚處於繼續選育提高階段。該馬產於新疆哈密地區的巴里坤草原東半部,海拔為1000-2600米。據松樹塘區氣象資料,年平均氣溫-0.3℃, 絕對最高氣溫28.9℃,出現在7月份。絕對最低
氣溫-40.7℃,出現在1月份。年平均降水量為233.7毫米(294-172.1 毫米),年蒸發量1746.6 毫米,相對濕度55% ( 68-39%) ,日照時數2895.6小時,無霜期60-80天。當地夏秋草場主要分布在高、中山地帶,各春草場主要分布在南北天山之間盆地中、下部地帶。草場類型隨地形、地勢、土質而不同,有高寒草原草場、山地草甸草場、山地草甸草原草場和山地草原草場及低地草甸草場。可利用草場面積70餘萬畝,生長有苔草、狐茅、黃花苜蓿、扁穗冰草、菭草、針茅等,畝產乾草50-113公斤。適宜於馬、騾四季輪牧。伊吾軍馬場堅持以養育馬、騾為主,並充分利用天然草場資源,發展其它牛羊等牧業生產。為保障牧業生產的發展,在山間盆地中下部,建立了比較鞏固的飼草、飼料基地。除種植馬騾冬春補飼用的燕麥、青棵、大麥、豌豆等草料外,還種植有小麥、油菜等作物。為選育提高伊吾馬奠定了可靠的物質基礎。

品種形成

伊吾馬是1955年由新疆軍區阿勒泰軍分區移交過來的哈薩克馬1200餘匹和1957-1958年先後四次從伊犁地區購進的伊犁馬600餘匹,哈薩克馬1500餘匹,用上述從外地引入的哈薩克馬作基礎,與伊犁馬雜交(伊犁馬的血緣成份約占12.5-25%),在伊吾草原上通過長期選育形成的。
1959年以前,分別對哈薩克馬和伊犁馬進行本品種選育。1960-1961年曾引進頓河馬和卡拉巴依馬對伊犁馬和哈薩克馬進行雜交改良,後因其後代不適於軍用因而停止雜交。以後又將引進的頓河公馬和卡拉巴依公馬及其雜種後代及時淘汰處理,因此,伊吾馬基本上未受上述外種的影響。1963-1964年,採用伊犁公馬選配哈薩克母馬和哈薩克公馬選配伊犁母馬的方式進行繁育。1967年後停用伊犁公馬,而用其雜種後代母馬和經過挑選培育體格中等而偏粗壯的哈薩克公馬進行選配,並加強幼駒培育,從而選育出基本符合軍馬選種五條標準和適合軍需民用的伊吾馬。
伊吾馬的育種方向是以馱為主,馱挽、馱乘兼用。其理想型體尺標準為,成年公馬體高138-143厘米,平均140厘米,體長率103-104% ,胸圍率120%以上,管圍率13%以上多成年母馬體高137-140厘米,平均138厘米,體長率103-104% ,胸圍率120%以上,管圍率13%以上。
選育措施上,除適量進行伊犁馬和哈薩克馬雜交繁育外,主要採用嚴格的選擇公馬和組建母馬核心群進行選配,小群固定配種,加強斷乳駒的飼養管理和二三歲育成馬在山區放牧鍛鍊,並在冬春季節進行補飼,從而保證了伊吾馬選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品種特徵

外貌特徵

伊吾馬頭中等大,稍乾燥,多直頭,鼻孔大,眼飽滿,耳短厚,頸中等長,頭頸、頸肩結合良好。鬐甲寬厚,長短、高低適中。肩甲中等長,結合良好。背腰平直,胸寬而深,腹部充實,民中等長。母馬乳房發育良好,毛稀而細,乳頭長大。四肢粗壯,關節強大,系長短適中,堅強有力,蹄大小中等,蹄質堅實、多正蹄。前肢肢勢端正,後肢有刀狀肢勢,鬃鬣尾毛厚密。體軀結構協調,肌肉、筋鍵發育良好,悍威中上,毛色較整齊。據對650匹馬統計,駿毛占73.8%,黑色毛占21.2%,栗色毛占4% ,其它毛色占1%
伊吾馬
伊吾馬體質結實。據103匹馬分析統計,粗糙結實型占45.63% ,乾燥結實型占40.78%, 結實型占8.74%,粗糙型占3.88%,乾燥型占0.97%。另對285匹母馬的經濟類型分析,馱用型占48.8% ,馱乘兼用型占11.9%。

體尺體重

1977年對58匹役用騙馬體尺、體重測量結果,平均體高142 . 2 厘米,體長144.2厘米,胸圍174.1厘米,管圍19.3厘米,體重371公斤。
伊吾馬初生公駒體高、體長、胸圍、管圍、四項體尺分別占成年公馬體尺的64.35%、47.25%、44.66%、60.10%。初生母駒的四項體尺分別占成年母馬體尺的64.26%、46.81%、45.74%、64.42%。幼駒生長發育與性別有關。公駒在初生時體尺大於母駒、6月齡時體高和管圍大於母駒,一周歲時,公駒的四項體尺小於母駒,二周歲後公駒的四項體尺又超過母駒。這說明伊吾馬在幼駒斷乳後的第一個冬春培育條件差。因為公駒對培育條件的反應大於母駒。在良好條件下,公駒生長強度大於母駒;在不良條件下,反而不如母駒。伊吾馬一般到五周歲時達到體成熟,其生長發育受飼養條件影響較大。凡是在生後第一冬春補飼草料不足時,幼駒則生長發育緩慢,成年時體尺也小。

生產性能

馱載能力

伊吾馬善於爬山,在山區行動敏捷,運步準確穩健。背腰結實,適於馱載。據輸送到福州、廣州、武漢三軍區的54匹伊吾馬,按部隊野營拉練馱載作業標準測定,作業能力強的31匹,占57.4%,中等的19匹,占35.2%,弱的4匹,占7.4%。
另據1982年7月馱載能力測定結果為,馱重100公斤,行程25公里,6匹騸馬平均為1小時23分42秒(範圍1 小時18分41秒-1小時28分0 .6秒)。馱重120公斤,行程25公里,4匹騙馬平均為1小時26分29秒(範圍1小時19分14秒-1小時29分48秒)。馱重100公斤,行程50公里,7匹騸馬平均為3小時40分10秒(範圍3小時37分-3小時50分28秒)。

挽拉能力

據1952 年7 月測定:
(1) 用4匹騸馬測定,(2) 平均最大挽力為3332牛頓(範圍2940-3920牛頓);
(3) 以體重10%的挽力,(4) 在起伏不(5) 平的石子路面上,(6) 測慢步和快步各1000 米的挽拉速度。3匹騙馬平均挽拉速度為8分26秒(範圍7分21秒一9分55秒);
(7) 以體重40%的挽力單馬拉車,(8) 在10-15度的上坡路上測定3匹騸馬平均行走距離為82 米(範圍25-176米);
(9) 單馬拉膠輪大車,(10) 車、貨重1000公斤,(11) 快步行走於石子路上,(12) 行程10公里,(13) 3匹騙馬平均為54分55秒(範圍50分0秒-57分50秒)。
(5) 速力
伊吾馬具有較好的速力和持久力。

繁殖性能

一般母馬發情周期16 -21天,發情持續期5-10天,懷孕期330天左右,懷騾340天左右,公馬四歲、母馬三歲參加配種。採用群牧自然交配繁殖。公馬圈群穩定,性慾旺盛,配種能力強。每匹公馬圈配母馬12-18匹,有36個小群的配種受胎率達100% ,僅有一個小群配種受胎率為80%。母馬2-3月份開始產駒,4-5月份為產駒旺季。一般在產後7天左右發情,較易配種受胎。母馬泌乳能力強,一般在臨產前淌奶,有的在產前一周開始淌奶。母馬護駒性好,馬駒睡覺時,母馬守護在旁邊,產後人和其它馬匹、動物很難接近幼駒,有利於幼駒成活。據1965-1975年對千匹左右大群馬統計,受胎率平均達91.75% , 1968年和1970年分別達到97.9%和97.93%,流產率平均為5.74%,繁殖成活率平均為82 . 39%。

適應性

伊吾馬是常年在海拔2000-3000米的高寒山區牧場上,無圈舍防寒保暖設備,堅持四季放牧為主,結合冬春補飼的環境條件下選育的。從而形成了較強的適應性能,耐寒暑,能適應我國各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分配到內蒙古、黑龍江、河南、山東、福建等十五個省區的伊吾馬,基本上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和飼養條件,能正常生長發育。耐粗飼、對飼料利用率高,能在冬春-30--40℃的嚴寒下,在積雪30-40厘米厚的草原上放牧,用前蹄刨雪吃草。伊吾馬對一般疾病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評價與展望

伊吾馬是能夠廣泛適應我國自然地理條件,適合軍用的一個以馱為主的兼用型馬種。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作業能力。做為民用馬也適於我國當前農村役用。伊吾馬應繼續堅持本品種選育,加強飼養和放牧管理,適當提高體尺,提高其類型的一致性和遺傳穩定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