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評價指標體系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評價指標體系

人力資源是企業動態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作為企業大系統的一個子系統,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有效運行直接決定了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潛力。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效益進行評價,發現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將為改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提高生產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力資源管理
背景資料,設計原則,基本構架,內容介紹,

背景資料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評價指標體系
一、國內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評價指標評析
國內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評價研究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橫向式,即人力資源管理評價指標隸屬於企業綜合指標體系中人力資源指標之下。這類指標主要反映企業人力資源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支持程度;另一類是縱向式,即專門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評價.
1.企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人力資源管理指標評析。國外企業評價沒有採用綜合辦法,而是根據用戶的不同需要,通過對若干單項指標和比率所反映經濟內容的對比觀察,分析企業整體或者某些方面的好與壞。國內主要有上海交大系統工程研究所張列平和上海市工具機廠劉海洪的企業總體評價指標體系,西南民族學院朱文的企業總體業績評價指標體系,上海交大系統工程研究所高宏等的企業可持續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以及山東礦業學院王新華等的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縱觀這些指標體系下的人力資源管理指標可以看出:反映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指標數目偏少,雖然兼顧了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中有關效率和效果的指標,但缺乏反映系統內外部協調的指標。
2.已有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評價指標評析。國內外有代表性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評價指標主要有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學會1994 年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指標體系、美國的“人力資源關鍵指標”,國內有趙曙明教授的“人力資源指數”指標和張國初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定量測度與評價指標等。這些指標主要側重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效率、效果或二者的綜合評價,但都缺乏反映協調的指標。
以上評價指標,各有所長,也各有不足。總體來講,目前已有的評價未能把人力資源管理作為一個系統進行評價研究,因此,在指標設計上未能融協調、效率和效果於一體,未能系統、全面地評價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效益。
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分析與協調
為全面評價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效益,需要運用系統理論對其進行分析,了解該系統的要素結構和功能,以及系統的內外部協調。
1.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要素結構與功能。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是由人力資源規劃與配置子系統、工資與福利子系統、員工關係與激勵子系統和員工培訓與發展子系統構成的反映企業人與事、人與人的協調運行狀態、能力和發展趨勢的複雜動態系統。
在各個子系統中,“人力資源規劃與配置系統”是其它子系統運行的基礎。該系統運行的主要特徵是: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制定人力資源需求計畫。依據工作分析形成的崗位說明書,進行人員內部調配和外部招聘。這一活動將為員工工資與福利以及員工評價與績效考核,員工技能鑑定與培訓開發等人力資源活動提供依據。工資與福利系統包括崗位評估等級,制定合理的工:資結構,依據績效考核結果實現對員工的按勞付酬。員工關係與激勵系統是與企業文化建設、政治思想建設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同時義受到企業工資福利制度的影響,而員工培訓與發展系統則主要是通過學習和培訓,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素質,滿足員工自我發展和組織戰略目標實現的需要。員工素質的提高會對企業人力資源規劃與配置產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會引起激勵方式的調整和改變。
總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動態系統,其內部要素的結構及彼此間的相互作用決定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功能,即充分開發運用企業人力資源,保持智力資本競爭優勢。
2.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協調。所謂系統協調是指系統的結構、功能的協同進化。系統協調是系統整體性的內在要求,其目的就是減少系統的負效應,提高系統的整體輸出功能和整體效應,使系統達到協同或和諧的狀態。首先,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本身作為一個系統,包含內部各子系統之間的協調,以及人力資源管理活動的特殊性引起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員在人力資源管理職責上的協調與配合;其次,作為企業管理大系統的一個子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需要和企業的其它子系統,如財務系統、生產系統、行銷系統等,以及與勞動力市場、法律等相互協調。本文把這種協調作為一種狀態反映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內部各子系統結構、功能之間,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和企業其它子系統間的融合關係來進行評價,從而反映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整體效應。

設計原則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原則。共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系統性原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評價指標應從系統的角度出發,全面地、系統地反映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中的各個子系統及其相互協調以及整體運作。
第二,科學性原則。納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評價的每一個指標都要有明確的內涵和科學的解釋,要考慮指標選擇、指標權重確定、數據選取時的可比性和計算方法的科學性。
第三,目標一致性原則。目標一致性原則指的是在評價系統中,應在系統目標、評價指標和評價目的之間取得一致。
第四,可操作性原則。指標的設計既要考慮有數據的支持、數據獲取的難易程度和可靠性,又要考慮計算方法的簡易性等。
第五,可比性原則。評價指標要具有橫向和縱向的可比性,即具有企業之間的可比性和企業縱向時間上的可比性。

基本構架

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協調貫穿於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內外,是系統功能的總體要求。而人力資源管理的效益是系統協調、系統效率和效果的綜合體現。因此,應該從協調、效率和效果三個維度評價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效益,即其適應性、執行性和有效性。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評價指標體系基本構架如下圖所示。
在圖中,適應性是對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內外部協調的反映。外部協調主要包括人力資源管理政策對勞動力市場的適應性,與法律的符合性,與企業發展戰略、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的相容性,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和企業其它子系統的協調與配合;內部協調主要是人力資源管理各職能之間的協調,以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員和一線管理人員之間的協調與配合。
執行性反映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內部運作情況,本文把內部運作中的協調劃到適應性中評價,因此,這裡的執行性主要是從時間、成本和質量角度反映人力資源管理活動的效率。
有效性反映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活動的效果。員工對組織的滿意度是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滿足員工個人目標的結果,部分地反映了人力資源管理的成效;而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對組織目標實現的貢獻程度主要通過員工的知識更新能力、年齡結構、專業結構、人力資源籌供能力等來反映,是組織滿意度的體現。因此,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有效性的評價包括員工滿意度和組織滿意度兩個方面。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構架包含了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協調以及內部運作的效率和效果,能夠比較系統和全面地評價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效益。
3.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根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構架,通過跟蹤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具體活動過程,結合前人已有的評價指標,構建出評價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效益的31項指標,如表所示。
註:本表評價指標的統計範圍為被評價的企業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是一個複雜的系統,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制約使得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評價研究十分複雜。尤其是集指標構建、模型建立和實證研究於一體的研究難度更大。指標體系的可操作性、實用性以及評價模型的建立等問題還有待今後從理論和實踐上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內容介紹

具體內容
財務指標體系:
1、財務效益狀況指標
(1)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淨資產
(2)總資產報酬率=淨利潤/總資產
(3)銷售(營業)利潤率:銷售利潤/銷售淨收入
(4)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
(註:成本費用=銷售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2、衡量資產運營狀態指標
(1)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總資產
(2)流動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流動資產平均餘額*12/累計月數
(3)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存貨平均值
(4)應收賬款周轉率=賒銷淨銷售額/應收賬款平均值
3、衡量償還債務的指標
(1)資產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產
(2)流動比率=流動資產總值/流動負債總值
(3)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4)現金流動負債率=現金存款/流動負債
(5)長期資產適合率=固定資產/固定負債*自有資本
4、衡量成長性的指標
(1)銷售(營業)增長率=本年度銷售額/上年度銷售額
(2)人均銷售增長率=(本年度銷售額/本年度員工數)/(上年度銷售額/上年度員工數)
(3)人均利潤增長率=(本年度利潤/本年度員工數)/(上年度利潤/上年度員工數)
(4)總資產增長率=本年度總資產/上年度總資產
5、常用其他財務指標
(1)投資回報率=資本周轉率/銷售利潤率
(2)資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淨資產/期初淨資產
(3)社會貢獻率=工資+利息+福利保險+稅收+淨利額
(4)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稅金+利息)/平均資產總額*12/累計月數
(5)全員勞動生產率=工業增加值/員工數*12/累計月數
(6)產品銷售率=銷售產值/生產總產值
(7)附加價值率=附加價值/總產值
客戶導向型指標體系:
1、市場占有率(市場份額)
(1)特定產品在目標市場區隔中,相對於主要競爭對手的占有率或對整體市場占有率
(2)第一級顧客占該特定產品業務量的百分比(這部分顧客願意付出合理的價格但會要求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
2、客戶維持率(舊顧客續約率)
(1)舊客戶的人數增減情況
(2)進一步了解顧客的忠誠度,即衡量既有顧客的業務成長率
(3)新客戶開發率(新顧客成長率):
a、招攬活動考核:轉變率=新顧客人數/潛在顧客人數
b、衡量招來一個新顧客的平均成本:招攬成本/新顧客人數;新顧客營收/推銷活動次數;新顧客營收/招攬成本
(4)顧客滿意度:
a、舊顧客續約率
b、新顧客成長率
c、服務水平與態度指標,如對客戶要求反應速度與品質、客戶稱讚次數、顧客滿意等
(5)顧客獲利率
3、產品和服務的屬性
(1)時間:
a、迅速和正確地回應以爭取新顧客並留住舊顧客
b、縮短新產品或服務上市的前置時間,以滿足目標顧客的期望(即從掌握顧客新需求至開發新產品或服務遞交到顧客手中的時間——愈短愈好)
(2)品質:
a、每百萬個產品的不良率<PPM>
b、服務保證
c、產品被退回的次數及比率
(3)價格
(4)形象和商譽
內部流程的指標體系:
1、新產品推出能力,如新產品占總銷售額比例、新產品推出速度、五年來總營業淨利對研究發展費用的比例;
2、設計能力,如設計水準、工程水準、一年內設計修改次數;
3、技術水準;
4、製造效率,如產品及原材料損耗率、定單交貨速度、準時交貨次數、單位成本、品質標準、生產力;
5、安全性,如意外發生次數、受傷次數;
6、售後服務指標,如顧客滿意度、成本、品質、速度。
學習、創新與成長指標:
1、員工能力,如員工滿意度、員工流動性、員工生產力、勞動效率、員工培訓次數、獎勵與員工士氣;
2、信息系統狀況,如信息覆蓋率、信息系統的靈敏度(包括反應時間、周期、成本)、信息系統的更新程度;
3、員工提案改善建議次數、因員工所提建議而節省成本的金額、對員工授權和分權程度;
4、新產品數量、新產品推出速度、新產品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比例;
5、製造改善情況、廢料降低情況。
儘管有這樣一些常見的指標可供參考,但不同的企業在具體各類目標及測評指標的選擇上,需要考慮其所處行業,企業競爭的內、外部環境,以及企業發展戰略的特殊性。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特性,因而有不同的戰略;不同的戰略又有不同的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