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灌木

仿真灌木,是根據生物固沙的原理,模擬沙漠中油蒿、梭梭等植物固定流動沙丘移動的生態效果,運用可降解的化學原料,而製成的仿真植物。它被栽植在風沙前沿,用於固定流動沙丘。2009年11月1日,甘肅省治沙研究所經過五年的科研攻關,發明了仿真灌木治沙新技術,並獲得國家專利局專利認定,正式套用於治沙實踐,從而為中國治沙和荒漠化防治提供新的技術支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仿真灌木
  • 形狀:高約40厘米,樹冠周徑約80厘米
  • 特點:不受降雨量和地下水位限制
  • 功能:流動沙丘的固沙效果非常理想
簡介,形狀,特點,專利,相關介紹,

簡介

仿真灌木對流動沙丘的固沙效果非常理想,和傳統的沙生植物油蒿梭梭檸條等固沙效果相媲美。大片的“仿真灌木”被栽植在沙丘上埋設的草方格和棉稈方格中,隨風搖曳,遠遠望去,就像是一片綠色的海洋。仿真灌木周圍堆積著細細的流沙,一個個流動沙丘被這些連片的仿真灌木馴服,被牢牢地鎖在地上。
仿真灌木

形狀

仿真灌木,有樹枝,也有樹葉,和真的沙生植物沒有兩樣。

特點

和傳統在生物固沙相比,在沙漠中栽植仿真灌木固沙,不受季節限制,也不破壞沙漠原始生態系統。仿真灌木和自然植被相結合,在降雨量稀少的沙漠中配套實施,固沙效果更為顯著,大面積推廣套用成本也比較低廉。

專利

仿真灌木治沙新技術已經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作為中國治沙技術的一項新突破,已在甘肅省民勤縣境內的巴丹吉林沙漠前沿推廣運用。

相關介紹

甘肅省治沙研究所成立於1959年,作為中國首批設在風沙前沿的科研機構,長期致力於風沙治理研究,該所開發的多項治沙技術被廣泛套用於中國北方地區的荒漠化防治之中,獲得國際、國內同行的高度肯定。自1993年以來,該所開始承擔中國治沙技術對外輸出和國際培訓任務,為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等50多個國家培養了700多名治沙技術人才,為國際荒漠化防治做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