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山墓群

仿山墓群是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曹國貴族墓地,位於定陶縣城北偏西約5公里處,西距菏澤至商丘公路約1.5公里。

乘車至定陶縣化肥廠,舉目東望,突兀隆起,綠蔭覆蓋,仿佛若山,即仿山墓群。仿山墓群由東西兩山構成:東山阜高約12米,東西寬90米,南北長340米,中間跨越50米的深谷,即至西山;西山高約4米,東西寬54米,南北長140米。兩山共占地約3.8萬平方米。堌堆之高大,工程之宏偉,在菏澤地區首屈一指。1977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定陶縣誌》記載:“仿山在縣西北十二里,層阜隆然,古曹國葬地,積壤之高,仿佛若山,自曹叔振鐸至伯陽二十五代並司祠焉。”另據《曹南文獻錄》轉引《寰宇記》亦曰:“仿山古曹國葬地。”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紂,建立了周奴隸主王朝,為鎮壓被統治氏族的反抗和奴隸起義,鞏固其奴隸主統治政權,遂大封宗室貴戚功臣。“曹叔振鐸,周文王第六子,武王克商,封於曹。”所以,古定陶在兩周時期是曹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曹國歷代國君為顯示其經濟實力和政治權勢,將墓封土盡力加大,逐漸形成如此之高阜,即仿山。仿山現存碑刻,亦可作為此論之佐證。
仿山墓群又是兩漢墓地,雖不見文獻記載,但從東山西南部斷壁觀察,已暴露多座兩漢的豎穴、石匣、磚室墓葬,並出土部分文物。有的墓自墓口至墓底,深足有五六米之多,可見規模較大。經調查,在菏澤地區不論是古代文化遺址還是古墓地,幾乎都有兩漢墓葬打入,這或許與依山傍水埋葬可造福後代的迷信習俗有關。
時歷滄桑,至明清之際,仿山墓群之巔始修廟宇,立碑記事,如玉皇祠、百神閣、山門、關帝廟等。據記載,殿閣“氣勢宏偉,飛雲畫棟”,有凌斗之象;“青黃丹朱,幾非人世得者”,甚為壯觀。當年,蒼松翠柏遮天蓋地,樓台殿閣隱於其間,默靜古樸,遊人不絕。道光五年《百神殿、玉皇閣暨諸廟群祠碑記》記載了當時的勝景:“吾陶地勢平衍,無崇巒峻岭,似茲高岡,凸凹深秀,陰翳文人學士,登臨眺矚,飲酒賦詩,仿山固一勝境也”。後因兵燹,殿閣失修,或倒塌,或拆毀,現存無幾;蒼松翠柏,砍伐淨盡;歷代碑刻,相繼破壞。建國後,人民政府制定有力措施,加強保護管理,並多方籌集資金對仿山墓群的古蹟進行修復和重建。1952年,恢復了仿山廟會。1999年,廟會上市人數、上市物品迅速增加,成為輻射河南、安徽等省及臨近縣市聞名百里的大型廟會。目前,仿山墓群既是菏澤地區著名的物資集散地,也是重要旅遊景點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