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宣平

文革停課中斷學業後,任宣平一直在生產隊務農,期間當過生產隊會計,參加過縣裡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參加過農村的“一打三反”運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任宣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宜興西渚亳陽村
  • 出生日期:1950年8月24日(農曆)
  • 職業:宣傳隊
個人簡介,基本資料,文字看點,寫作感悟,

個人簡介

1972年入伍在工程兵部隊服役,大部分時間從事文秘工作,打過坑道、做過木工、也做過鈑金工,經歷過和戰友們一道用鮮血和生命在大山深處“深挖洞”的激情歲月。
1980年至1985年專職從事新聞報導,在軍內外媒體發表過大量訊息、通訊、特寫等新聞作品。
1986年初轉業到地方以後,一直在房地產管理部門從事文秘和房地產管理工作,是房地產經濟師,也是中國註冊房地產估價師,在房地產專業領域有一定的造詣。在《中國房地產》《中國建設報》《房地產報》等各級房地產報刊雜誌上發表過大量專業論文。幾十年來,思考和寫作一直伴隨著他生命的歷程。
進入新千年以後,年過五十的他在負責編寫《宜興房地產》、對本地房地產市場指數長期跟蹤分析研究、定期出具指數報告的同時,開始了人生和社會的思考,重回文學寫作的興趣,幾十年從事的房地產經濟和管理專業逐漸淡出。
豐富的人生閱歷、良好的思考習慣、健全的人格素養、樸實而紮實的文字功底,以及充沛的精力,使他的文學寫作具有後發優勢,近年來,每年十多萬字的散文量,從他的心底源源流出。先後在《太湖》等文學期刊、《江南晚報》《宜興日報》副刊、《陶都》《藝界》等地方性人文、風情類雜誌,以及《中國散文網》《陽羨論壇》文學版等網路媒體發表了百萬多字散文、隨筆、小說、詩歌、評論等文學作品。其中尤以散文見長。出版有鄉村散文集《金色的麥場》。

基本資料

姓名:任宣平
生日:1950年8月24日(農曆)
出生地:江蘇宜興西渚亳陽村
任宣平
家鄉:江蘇宜興
職業:自由撰稿人
職稱或資格:房地產經濟師、中國註冊房地產估價師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
愛好:散步、閱讀、戲曲

文字看點

——任宣平以對江南宜興這方土地深沉而熱烈的愛,立足於老家鄉村,還原生活本源,擅長自然白描,不急不蔓,娓娓道來,行文樸實真誠,感情豐富細膩,卻又不落俗套,常常引起讀者共鳴。這類文章,在陸續發表或被收入相關文集的散文中,占有相當數量,如鄉村閒話系列探槳精:煙、酒、茶、燈、洗浴、舂米、農船、網事、櫥櫃等,展現了江南鄉村的歷史風情。還有曾獲宜興日報、宜興網聯合舉辦的“我和我的祖國”徵文一等獎的散文《大橋頭》,入選《江蘇散文雙年鑑2008-2009》的散文《村頭古井》等。
——任宣平對人生、對社會有獨特而理性的思考,這方面形成的散文篇章,也很豐富。如獲中國散文學會舉辦的“2011年全國散文作家論壇徵文大賽”一等獎、併入選《全國散文精品集》(2011年卷)的《本命年的暖色》,等。
——任宣平的散文,對人物采寫刻畫極具新聞敏感,這與他曾多年從事新聞報導的經歷有關。如曾獲江蘇省第21屆報紙副刊好作品三等獎的《一位漂泊者的宜興文化苦旅》,以及被收入《范培松文集》第八卷的《范培松:水鄉走出的中國散文史家》,等。
——任宣平崇尚作家、尤其是散文作家的行走,他認為行走能帶來新的、活的東西,能營造獨有的文學氣場。近年來,他在宜興這方土地上選題行走,先後寫出大量親臨現場生髮的獨特的人文思考和文學解讀,給讀者奉上一篇篇帶著全新氣息的行走類散文。如:刊登於2011年第2期《太湖》雜誌的《前墅古龍窯:延續千年的龍圖騰》,2012年第3期的《南山尋泉》,等等。
——任宣平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對本土佛教文化有過深入細緻的挖掘和采寫,如2.4萬字的《禪窟中興——宜興佛教的體驗之旅》,對佛光祖庭糊懂踏宜興大覺寺星雲大師與宜興的淵源有過獨特的采寫,如《師恩難忘——星雲大師在白塔山的教書歲月》,等等。

寫作感悟

任宣平認為,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他們這一輩人是幸運的。因為他們看到過、也體驗過曾延續了千百年的祖輩們的生存狀態,經歷過變化異常快速的社會體制,見證了也參與了中華民族從來沒有過的盛世的建設發展演變過程,當然也親身體驗了快速變化中的社會心態。他認為這正是這一輩人的精神財富,而用文學的手段特別是用散文的形式來表現這一個時代的風貌和風情,完全可以用一種平和的心態來展示文字的魅力。在散文集《金色的麥場》102篇文章里,他特意安排《冬天好還是夏天好》作為結束篇,文章很短,卻有意思:
“寒冬臘月,天很冷,一尺長謎肯殃的冰凌掛在屋沿下,地上積著朵漿雪,人走在冰凍的地上,發出嚓嚓嚓的聲音,今天太陽不姜乎請店錯,西北風也不大,幾位老太太,在避風朝陽的屋檐下曬著太陽,裹過的小腳架在火盆上,手裡焐著湯婆子,察設拒還是覺得冷。張老太說,我覺得還是夏天好,熱了就在樹蔭底下乘乘涼,拿個扇子扇扇風,不鍵洪訂只像這冬天,怎么著都冷。老太們一片附和,罵起了該死的冬天。
盛夏酷暑,非常熱,火辣辣的太陽照著,稻田裡的水都滾燙。這幾位小腳老太太坐在村頭的一棵大樹下,手裡都拿著芭蕉扇,不停地劃著名,就這樣,頭上還有汗滲出來。李老太說,我覺得還是冬天好,天冷了,可以曬曬太陽,實在不行,就焐到被窩裡,不像這夏天,熱起來沒處呆,怎么著都熱得受不了。老太們一片附和,罵起了該死的夏天。
到底是冬天好,還是夏天好,只有天知道。”
——任宣平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對本土佛教文化有過深入細緻的挖掘和采寫,如2.4萬字的《禪窟中興——宜興佛教的體驗之旅》,對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星雲大師與宜興的淵源有過獨特的采寫,如《師恩難忘——星雲大師在白塔山的教書歲月》,等等。

寫作感悟

任宣平認為,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他們這一輩人是幸運的。因為他們看到過、也體驗過曾延續了千百年的祖輩們的生存狀態,經歷過變化異常快速的社會體制,見證了也參與了中華民族從來沒有過的盛世的建設發展演變過程,當然也親身體驗了快速變化中的社會心態。他認為這正是這一輩人的精神財富,而用文學的手段特別是用散文的形式來表現這一個時代的風貌和風情,完全可以用一種平和的心態來展示文字的魅力。在散文集《金色的麥場》102篇文章里,他特意安排《冬天好還是夏天好》作為結束篇,文章很短,卻有意思:
“寒冬臘月,天很冷,一尺長的冰凌掛在屋沿下,地上積著雪,人走在冰凍的地上,發出嚓嚓嚓的聲音,今天太陽不錯,西北風也不大,幾位老太太,在避風朝陽的屋檐下曬著太陽,裹過的小腳架在火盆上,手裡焐著湯婆子,還是覺得冷。張老太說,我覺得還是夏天好,熱了就在樹蔭底下乘乘涼,拿個扇子扇扇風,不像這冬天,怎么著都冷。老太們一片附和,罵起了該死的冬天。
盛夏酷暑,非常熱,火辣辣的太陽照著,稻田裡的水都滾燙。這幾位小腳老太太坐在村頭的一棵大樹下,手裡都拿著芭蕉扇,不停地劃著名,就這樣,頭上還有汗滲出來。李老太說,我覺得還是冬天好,天冷了,可以曬曬太陽,實在不行,就焐到被窩裡,不像這夏天,熱起來沒處呆,怎么著都熱得受不了。老太們一片附和,罵起了該死的夏天。
到底是冬天好,還是夏天好,只有天知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