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暴易暴

以暴易暴

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用凶暴的代替凶暴的,指統治者改換了,可是暴虐的統治依然不變。現也指用暴力對付暴力。出自 《史記·伯夷列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以暴易暴
  • 外文名:to replace violence with violence
  •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
  • 拼音:yǐ bào yì bào
  • 基本解釋:用暴力對付暴力
成語解釋,成語典故,詞語辨析,

成語解釋

【詞目】以暴易暴
【拼音】yǐ bào yì bào
【英譯】to replace violence with violence
【釋義】以:用;易:改變,更換;暴:殘暴。用殘暴勢力代替殘暴勢力。指統治者換了,暴虐的統治沒有改變。現也指用暴力對付暴力。

成語典故

出處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史記·伯夷列傳》
典故
商朝末年,伯夷與叔齊都是孤竹國國君的兒子,孤竹君死後,兩人互相推讓都不願為王,跑到周文王那裡。文王死後,武王要出兵討伐暴君商紂王,出發那天,伯夷與叔齊拉著武王的馬勸他不要採取軍事行動,認為“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示例
吏轉念去一狐,得一狐,是以暴易暴也,游移不敢即應。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周三》

詞語辨析

【用法】謂語、定語;指殘暴統治、軍事打擊或暴力鎮壓。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以暴易亂
【押韻詞】積衰新造、至德要道、龍蟠虎繞、引為同調、掩口而笑、同年而校、火星亂冒、各隨其好、空頭支票、敲鑼放炮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
相傳伯夷、叔齊是商朝末年孤竹國(政治中心在今河北省盧龍縣西,包括今遷安市、遷西縣、灤縣等地)國君的長子和三子。生卒年無考。孤竹國國君在世時,想立叔齊為王位的繼承人。他死後叔齊要把王位讓給長兄伯夷。伯夷說:“你當國君是父親的遺命,怎么可以隨便改動呢?”於是伯夷逃走了。叔齊仍不肯當國君,也逃走了。百姓就推孤竹國君的二兒子繼承了王位。
伯夷、叔齊兄弟之所以讓國,是因為他們對商紂王當時的暴政不滿,不願與之合作。他們隱居渤海之濱,等待清平之世的到來。後來聽說周族在西方強盛起來,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兄弟2人便長途跋涉來到周的都邑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此時,周文王已死,武王即位。武王聽說有二位賢人到來,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周公與他們立書盟誓,答應給他們兄弟第二等級的俸祿和與此相應的職位。他們2人相視而笑說:“奇怪。這不是我們所追求的那種仁道呀。”
如今周見到商朝政局敗亂而急於坐大,崇尚計謀而行賄賂,依仗兵力而壯大威勢,用宰殺牲畜、血塗盟書的辦法向鬼神表示忠信,到處宣揚自己的德行來取悅於民眾,用征伐殺戮來求利,這是用推行錯誤的行為來取代商紂的殘暴統治。他們2人對投奔西周感到非常失望。當周武王帶著裝有其父親周文王的棺材,揮軍伐紂時,伯夷攔住武王的馬頭進諫說:“父親死了不埋葬,卻發動起戰爭,這叫做孝嗎?身為商的臣子卻要弒殺君主,這叫做仁嗎?”周圍的人要殺伯夷、叔齊,被統軍大臣姜尚制止了。
周武王滅商後,成了天下的宗主。伯夷、叔齊卻以自己歸順西周而感到羞恥。為了表示氣節,他們不再吃西周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今山西永濟西),以山上的野菜為食。周武王派人請他們山,並答應天下相讓,他們仍拒絕出山仕周。後來,一位山中婦人對他們說:“你們仗義不食周朝的米,可是你們採食的這些野菜也是周朝的呀!”婦人的話提醒了他們,於是他們就連野菜也不吃了。到了第七天,快要餓死的時候,他們唱了一首歌,歌辭大意是:“登上那首陽山哪,採集野菜充飢。西周用殘暴代替殘暴啊,還不知錯在自己。神農、舜、禹的時代忽然隱沒了,我們的歸宿在哪裡?哎呀,我們快死去了,商朝的命運已經衰息。”於是他們餓死在首陽山腳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