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村(山東臨沂市蘭陵縣卞莊鎮下轄村)

代村(山東臨沂市蘭陵縣卞莊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代村地處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城西南城鄉結合部,代村社區轄六個行政村,10049人,11000畝耕地。2016年村集體各業總產值18億元、純收入8000餘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5.6萬元。

改革開放以來代村大力發展生產力,根據地型、土質、旱澆、澇排、交通等多項條件,進行合理規劃,配型種植,發展出花卉區、蔬菜區、高效農業示範區、養殖區、農業觀光旅遊區和商業行銷網路的“五區一網” 現代農業種植模式。

代村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先進村鎮”、“全國生態家園富民行動示範點”、“全國敬老先進村居”、“中國美麗鄉村”、“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企業”、“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文明村鎮”、“平安山東建設先進單位”、“好客山東最美鄉村”等榮譽稱號。

2018年6月,中央宣傳部授予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社區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黨的十九大代表王傳喜時代楷模”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代村社區
  • 外文名稱:不詳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蘭陵縣城西南城鄉結合部
  • 人口:3685人
  • 著名景點:蘭陵國家農業公園
  • 經營權土地:10000畝
  • 住戶:912戶
  • 黨員:65名
經濟發展,基礎設施,文明新風,文化村莊,民主監督,所獲榮譽,

經濟發展

代村始終將發展生產力放在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位置,堅持“以工補農、以農促工、搞活商貿、三產並舉、強村富民”的發展思路,通過發揮城郊優勢,不斷壯大村級經濟實力,提高民眾生活水平,加快推進由“溫飽型”到“小康型”的歷史性轉變。大力發展副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多年來,該村依託緊靠縣城的區位優勢,走副業興村的路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通過滾動發展,該村擁有建築公司、車輛交易市場、加油站、建材廠、養殖場、物流配送等工副業項目20多個。每年工副業項目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000多萬元,其中建築公司、房地產開發公司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800多萬元。
創新經營管理模式,土地集約化、規模化。2000年新一屆村班子組建後,徵求意見、廣大民眾一致同意的情況下,對村土地進行了全面的調整,推行規模化經營,每戶土地由原來的十幾塊調整到每戶兩塊地,這為開展土地經營權流轉、集約化經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農村改革不斷深入、工業化、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村里許多民眾不願意種地,村支兩委針對這種情況,加大宣傳力度,宣傳土地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經營的好處,動員廣大民眾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通過努力,得到了廣大民眾的認可和支持,到2005年,村里採取土地入股、年終分紅的形式,把村民的土地實行集中經營,規劃了養殖場、高效農業示範片、花卉市場,大大提高了土地產出率,增加了農民收入。
建設示範園區,打造現代農業發展平台。2006年以來,在原鎮村規劃的農業示範園的基礎上,立足於示範推廣、科普培訓、產業孵化、集聚擴散、加工出口創匯、旅遊觀光六大功能,積極配合縣委、縣政府抓好規劃面積2萬畝的山東省蒼山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著力打造蒼山現代農業發展平台,增強蒼山農業的市場競爭力和蔬菜出口創匯能力。投資2000多萬元,占地7000畝一期工程規劃區內路網、管網、渠網、綠化林網和節水灌溉等配套基礎設施已基本完成,修建各種標準灌排水渠2萬餘米,硬化道路8萬平方米,各種橋涵閘170餘座;投資530萬元、面積9000平方米的高標準智慧型化溫室已完成主體工程,投資3000萬元的農業展覽館、農民培訓中心等主體設施正在加緊建設當中,預計今年10月底即可竣工。已有華馨花卉、徐州潤佳、金禾公司等7家企業入駐園區。
堅持多措並舉,廣開富民渠道。代村始終堅持集體與農民個體同步增收,積極為民眾致富創造條件,提供服務,並根據每個人的特長提供不同的就業崗位。全村從事現代農業生產、規模養殖的占全村勞動力的20%,村民楊貴嶺養豬2007年收入100多萬元;在村集體副業單位就業的勞動力占40%,人均年收入在萬元以上;利用住房臨街從事經商的村民占到20%,收入相當可觀;從事建築裝潢、交通運輸及其它行業的占20%。
積極推動“全民創業”,規劃建設代村商城。代村商貿(物流)城長遠發展規劃占地千畝。一期工程規劃占地300畝,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其中:樓房式商鋪3萬平方米,鋼骨架、彩鋼瓦棚式商鋪5萬平方米),設計建設主流商鋪1600家總體功能定位是:立足縣城、面向全縣、輻射周邊、對接全國,方便城鄉居民生活、服務三個產業發展。主要建設蔬菜瓜果、糧油副食品、乾鮮海(水)產、土(特)產雜品、裝飾建材、家具家居、五金家電、日用百貨、文教用品等交易分區和倉儲物流、停車集貨、餐飲娛樂等服務小區,使其成為區域性的綜合商貿(物流)服務中心。
全力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園和蘭陵國家農業公園的開發建設。2006年,邀請中國農科院編制完成了《山東省蒼山現代農業示範園總體規劃》,並實施開發建設。該規劃將現代農業示範園定位為科技展示、產業孵化、組培研發、物流配送、農業旅遊等為一體的園區,實現提升規模效益與可持續發展的目標。2012年9月,由山東省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陳國忠教授領銜,編制完成了《蘭陵國家農業公園旅遊總體規劃及重點項目控制性詳細規劃》。由此開始,正式啟動了“蒼山現代農業示範園”和“蘭陵國家農業公園”的“雙園”一體化開發建設。“雙園”核心區規劃面積2萬畝,計畫投資10億元,園區實行“統一規劃、政府引導、企業和農民參與、市場化運作”,由代村集體股份制企業——山東新天地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建設和管理運營。目前累計完成投資10億元,建成了農展中心、農展廣場、錦繡蘭陵、農科蔬苑、華夏菜園、沂蒙山農耕博物館、雨林王國、竹林水岸、新天地遊樂場、新天地生態酒店、銀湖度假村、濕地涵養區、大田風光區,吸引了10家企業、6家專業合作社、200多個種養大戶入園經營。創建了4個有機品牌、10個綠色食品,承辦了五屆中國蘭陵(蒼山)國際蔬菜產業博覽會,幾年來先後接待國內外遊客數百萬人次,舉辦新農民培訓班500多期、30餘萬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基礎設施

配套完善基礎設施。投資560萬元,硬化村內道路10萬平方米;投資500萬元,建設8000平方米沿街樓;投資60萬元,實現了戶戶通自來水;投資200萬元,整治壘砌小汶河代村段河道1000米;投資100萬元,修建下水道5000米、排灌水渠10000米;投資500萬元,安裝了路燈200盞;投資80萬元,建設了文化廣場和健身場所,社會服務功能和保障功能進一步完善。
搞好村莊綠化美化。實施環境綠化、美化和亮化工程,投資300萬元,行道綠化1萬多米,實現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村“兩委”發動村民開展“美在農家”活動,栽植庭院葡萄3000餘株,全村綠化覆蓋率達到35%。
保持環境整潔衛生。為維護村容整潔,村“兩委”將全村劃分為若干個衛生責任區,設立83個垃圾箱,成立了由30人組成的衛生保潔隊,定期打掃衛生,垃圾每天清運一次,村內一直保持著良好的衛生環境。
營造和諧穩定環境。代村處在城鄉結合部,交通便利,流動外來人員多,按照上級關於開展平安村莊、平安社區、平安家庭創建的部署要求,推行了戶戶參與、持牌站崗和村幹部輪流帶班巡邏制度,設立了崗亭,安排50名村民固定輪流值班;投資15萬元,購置配備了電視監控,安裝了20個攝像頭。同時,建立健全了治保、調解、普法、幫教、巡邏“五位一體”組織,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及時化解各類矛盾和問題,有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2000年以來,該村沒發生一起嚴重刑事案件,無一起到市以上上訪事件。
注重民生建設,共建和諧新代村。堅持重大事項民主公決制度,接受社會監督,增強了社區黨委、村委會的凝聚力、號召力,樹立了黨員幹部廉政為民的良好形象。實行“統一供給”制度,社區每年向村民統一發放米麵油等生活用品,統一發放住房補貼,統一支付新型合作醫療資金,統一支付農村養老保險,統一安排60歲以上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並按月發放生活補助,統一實行居民子女助學獎學制度,解決了民眾就醫、養老、入學等保障問題,人心穩定,安居樂業。

文明新風

代村把開展“十星級文明戶”、“遵紀守法光榮戶”、“美在農家”、“好媳婦、好婆婆”評選和獎勵活動,作為營造良好村風民風、整合利益關係、凝聚建設新農村合力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取得了明顯成效。
在評選辦法上,採取記名限額投票的形式。每戶推選若干戶為“十星級文明戶”(或“遵紀守法光榮戶”、“美在農家”、“好媳婦、好婆婆”),並在選票上註明投票戶戶主的姓名。如果被推薦的家庭成員出現違法、違犯村規民約的行為,不僅該戶被取消評選資格,而且投票戶也要被扣去兩票,通過這種責任聯動的形式,既培養了村民的責任心,又防止了人情票、關係票,維護了推選工作的公正性。
在評選條件上,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從前幾年的遵紀守法、尊老愛幼、鄰里團結、勤儉持家、計畫生育、移風易俗等社會公德和家庭道德方面的要求,逐步改進到提高家庭成員素質、實現科技致富、發展集體經濟等全局性的工作,並與村辦工副業、庭院經濟、孩子教育等聯繫起來。使評選更有針對性、代表性。
在表彰獎勵上,積極引導農戶增強對集體的向心力。村里先後拿出一定數量的資金,獎勵“十星級文明戶”、“遵紀守法光榮戶”、“美在農家”、“好媳婦、好婆婆”戶。獨具特色的評選活動,既起到了引導村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作用,又培養了村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開拓創新、注重效率的思想觀念,達到了誠實守信、和睦相處、互幫互助、共同致富的效果。同時,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及其它封建迷信活動基本絕跡,見義勇為、拾金不昧、助人為樂蔚然成風。
積極創新黨組織設定方式成立產業或行業黨支部。2008年10月,卞莊街道黨工委按照縣委關於調整和完善村級黨組織設定的有關精神,把創新黨組織設定方式作為引領社區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按照“產業相近、資源互補、地域相鄰”的原則,代村聯合周邊五個村莊組建代村社區黨委,通過黨組織融合帶動組織資源、人才資源和經濟資源的整合,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文化村莊

推行生態家園富民工程。了戶用沼氣“一池五改”,即建設一個戶用沼氣池和改水、改廚、改廁、改圈、改院。形成了利用植物秸桿、人畜糞便產生沼氣,沼氣用於照明、做飯、取暖,沼渣、沼液作肥料的生態鏈條。這樣不僅改變村莊街道髒、亂、差現象,最佳化了環境,還節約了能源、增加了農民民眾的收入。全村戶用沼氣達586戶。
加快村莊建設步伐。針對人多地少的突出矛盾,代村堅持舊村改造與新村建設並舉,提出了“舊村建樓房、新村建別墅”的建設思路,對現有村民住房實行升級改造,已建成小康樓72套,居民樓12棟,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可容納400戶村民居住。預計到2010年,可全部完成居民樓房化建設,由此可節約土地600多畝。
村莊文化。堅持“一邊富口袋、一邊富腦袋”,結合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按照“三清、五化、十建設”的要求,專門建設了圖書室、閱覽室、農民夜校和文化廣場,每條街巷都按照文明宣傳一條街的標準進行建設,設有標識牌、宣傳欄、黑板報,規範了噴繪和標語,使廣大村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堅持誠信立村,要求集體經濟創名牌、個體經濟創招牌、村民對外創品牌,合力打造過硬的代村精神文明“品牌工程”。投資200多萬元,修建了教學樓和高標準幼稚園,充實了各類辦公實驗設備,並制定完善了升學獎勵制度,對國中以上的學生,每生每年發給1000元助學金,對考入全國重點的大學生給予6000—10000元的獎勵。
開展民眾性文體活動。成立了老年“秧歌隊”、腰鼓隊、鑼鼓隊、門球隊、象棋隊、器樂隊和青年舞獅隊等民眾性娛樂組織,利用晚上和農閒季節,經常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使村民娛樂活動有場所、有設施、有計畫、經常化,陶冶了村民的思想情操,有力地促進了文明新風的形成。
完善保障制度,維護村民利益。每一個代村村民,每年享受價值400元的米、面、油生活補貼;對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月發放30—60元的養老金;對45—60歲之間的村民,村集體為其購買一份平安保險;除集體出資以統一補助的形式,給全體村民辦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外,黨支部、村委會堅持新農合補多少,村里再補多少,防止出現因病返貧現象;對建沼氣池的農戶,根據規模、投資情況,每個沼氣池補助500—1500元;對新購置居民樓、小康樓的農戶,村集體按成本價的一半銷售給農戶,缺口部分由村集體墊付,減輕廣大農戶的購房負擔;為確保鰥寡孤獨的老年人生活有保障,村里投資100多萬元,專門建設了老年公寓,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對殘疾人、病災戶,及時為他們發放救助金、生活福利,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實施舊村改造,建造宜居社區。1999年以來,緊緊圍繞“實施舊村改造升級,逐步實現居民樓房化,土地經營集約化,農業發展產業化”的思路,以建設生態、和諧家園為目標,實施舊村改造工程,建設和諧魅力新代村,實行村莊規劃和住房建設監管制度,嚴控住房建設。目前,已建成居民樓65棟、老年公寓二處、“小康樓”160戶,安置村民1000餘戶。文化廣場、社區醫院、便民服務中心、省級規範化國小、幼稚園、婦女兒童家園等公共服務設施全部建成。計畫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住房建設改造任務,可騰出土地500餘畝,計畫用3至5年時間完成社區內其他5個村莊住房建設改造任務,總計可騰出土地2000餘畝。

民主監督

堅持民主管理。組織引導村民最大限度地參與村務管理。在處理鄰里團結和不道德現象時,通過錄音廣播的形式,讓全村民眾參與評議,使大家在參與中得到教育和提高;在制定村規民約和各項村級規定時,讓民眾反覆討論,形成共識,然後監督執行。
堅持民主決策。凡村里重大問題和公共事務的決策,都讓民眾討論。村里建立了由黨員、幹部、民眾代表組成的160人議事隊伍,在土地調整、宅基地劃分、道路建設、園區建設等涉及全村民眾利益的大事上,堅持反覆召開村民座談會、乾群問答會,廣泛徵求意見,求得民眾的同意和支持。同時,實行集體帳目、企業管理、宅基地劃分、土地承包、農民負擔、計畫生育等村務10公開制度,把村裡的各項工作和重大決策以及公共事務的管理完全置於民眾的監督之下。
強化民主監督。實行村“兩委”幹部直選和民主評議制度,組織引導黨員民眾對照標準,好中選優,推選出信得過的“當家人”。該村黨支部、村委會組織健全,年齡結構、文化程度符合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在村幹部工資報酬上,堅持每天早六點考勤制度,嚴格兌現獎懲。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使村“兩委”班子自覺擺正了自己與村民的關係,形成了一套幹部與民眾雙向制約的管理監督機制,全村人人都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人人都要監督別人又要被別人監督。這種民主自治新機制,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提高了黨組織的威信和戰鬥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堅強的制度保障。

所獲榮譽

先後被授予山東省綠化先進村、全省平安創建先進單位、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先進單位、全國敬老先進村等稱號,系山東省農業旅遊示範區、省級戶用沼氣示範點、全國生態家園富民行動示範點。
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先進村鎮”、“全國生態家園富民行動示範點”、“全國敬老先進村居”、“中國美麗鄉村”、“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企業”、“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文明村鎮”、“平安山東建設先進單位”、“好客山東最美鄉村”等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7日,獲評2017中國最美村鎮50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