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庭村

仙庭村

仙庭村位於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俗稱山埕,由仙庭、朱厝,田心3個自然村組成。仙庭村創鄉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始祖由福建莆田縣刺桐巷遷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仙庭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
  • 電話區號:0755
  • 著名景點:仰高書齋
仙庭村簡介,仙庭村發展,

仙庭村簡介

“蓬萊弱水,惟飛仙之可渡”,可見創鄉時地僻而四周環水,鄉狀似島,故以蓬萊取義仙庭。村南門有清代石刻,上載:“以吾鄉創聚於斯,綠水朝宗,環流色荻,青麻對峙,桑浦高拱,雄視一方,此先人以名為仙庭者也。”仙庭村溪環水繞,緊臨榕江,沿溪皆築寨牆,今仍育斷垣殘壁可辨。面積為浮洋鎮之冠,仙庭銅鑼歷代不衰,尤以“方潮盛”字號蜚聲海外,村地處潮州市與揭陽縣交界處,與揭陽翁厝村隔江相望.東距徐隴2.5公里,西界中漓北支,南鄰鬥文,東北與隴美接壤。屬潮州市浮洋鎮。距鎮政府西3公里。仙庭地勢低平,海拔214米。昔年為防 盜匪,環溪築寨,牆高5米,設東南西北四門,寨門雙重,上設炮樓,臨門3步抵溪,門口拐九十度臨溪架橋。東北水靈橋一段設上下兩水門,挖兩溝引水入村,以防兵亂斷水。今寨牆多坍塌,寨門尚存。村建築多三台土磚木平房。自南末以來,先後建大小祠堂十三個,掘池十八處,故有“十三祠堂十八池”之稱.1980年新建房屋至溪外,東門尤多。

仙庭村發展

仙庭村境內溪流縱橫,水隨海潮漲退。建國前旱天鹹本入侵,雨天排澇緩慢,故有“三日無雨天大旱,降雨百厘水成災”之民謠。1950年興修灌水溪,同年築排水壩三99閘,蓄水益下雲諸村。1958年為防澇修增畔至新溪院大排溝,1963年於中漓北支仙庭溪段建水泵一台,灌地400畝,1981年又建水泵一台,灌地800畝.余耕地灌安揭,北關引韓二水。旱澇保收。抽紗、銅鑼為傳統工藝,飲譽海內外。
仙庭1901年已有“仰高書齋”、“雙益書齋”二私塾,學生50餘人.文質公祠曾為習武館。1933年私塾並為私立仙庭國小,建國後稱仙庭國小。
華僑多居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及港澳地區,並設有“仙庭旅港同鄉會”。僑胞熱愛桑梓。1977年~1985年先後捐資人民幣2.5萬元,資助建學校一座,挖、修水井3個,鋪“西安門”前水泥路一段。仙庭村素有革命傳統。1927年9月23日,南昌起義軍南下潮汕,仙庭農會積極組織農民赤衛隊配合起義軍同浮洋的“白派”民團作鬥爭。起義軍撤離潮州後,村農會組織轉入地下鬥爭。是年12月13日(農曆十一月十九夜),駐浮洋國民黨第十一師補充團偵緝隊襲擊仙庭,赤派村民奮起抗擊,隔日寨破,遭燒民房數間,被捕8人(其中本村4人),除3人就地槍殺外,余被押往潮州後於二十六日殺害於潮城。1939年潮仙青抗會游擊隊長羅林,率游擊隊駐村西門婆祠,同村民多次襲擊日寇及區、鄉維持會,繳敵槍枝,公審漢奸.1940年農曆二月,日寇連燒朱厝、林厝二村,拆民房築炮樓。兩村300餘房屋盡為廢墟。林厝村民多避居仙庭村內,朱厝村民流亡異鄉。1941年農曆三月十一日,日寇圍剿仙庭,殺村民7人。四月日寇進駐仙庭,村民常遭奸淫擄掠,歷4年,村民遭殺30餘人,日寇的瘋狂屠殺,激起村民奮起反抗,他們常配合抗日游擊隊,同日寇進行鬥爭。
仙庭村自古尊師重教,人才輩出。改革開放後考取重點大學者多達數十人,這在教育資源相對落後的農村地區實屬可貴。例如2002年就有方霖楷,方煥標同學二人同時考取中山大學,其中方霖楷821分居全縣第一,也是1991年潮州升級為地級市後潮安縣內取得的最高分。近年來仙庭村大力發展陶瓷、日用化工、銅製品手工藝等工業,其中“方潮盛銅鑼”美名遠播。近年經濟發展較快,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每年農曆二月初四是該村“勞熱”盛會,當日全身張燈結彩,到處戲曲連台,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