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馬

仗馬

仗馬,拼音zhànɡ mǎ,比喻坐享俸祿而不敢言事之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仗馬
  • 拼音:zhànɡ mǎ
  • 引申含義:比喻坐享俸祿而不敢言事之官
  • 出處:《新唐書.奸臣傳.李林甫》
讀音,原意,引申含義,相關成語,仗馬之鳴,仗馬寒蟬,

讀音

拼音:zhànɡ mǎ

原意

1.皇帝儀仗隊所用的馬。裝飾華麗,通常用於朝會﹑祀典﹑出巡等。 這樣的馬,現在的歐洲國家還有,比如法國每逢國慶閱兵,就會看到高大威猛的騎兵騎著同樣高大威猛的馬,在佇列里行進。中國古代,每個朝廷都有儀仗用的馬。
唐朝為例,皇家用馬,分為三廄,祥麟、鳳苑和飛龍,所謂麟、鳳、龍三廄。當然,廄裡面既非麟鳳,也不是龍,都是上好的馬。這些馬的模樣,在唐太宗的昭陵六駿和諸多以馬為題材的唐三彩上可以一窺風采。那時候,轎子已經發明了,即所謂的步輦,但舒適程度還不夠高。閻立本的《步輦圖》里的步輦,比現在滑竿還簡陋,加上唐朝的皇帝有胡人血統,對騎馬不但不打怵,而且有愛好,所以,皇家用馬的用途,理論上首先是給皇帝拉車,或者騎乘之用。
但是皇帝只有一個,天天出行,能騎幾匹?所以,這些馬大多用在了給皇帝出行或者慶典的時候做儀仗,一隊白,一隊黑,一隊紅,再加上裝飾、鎧甲、威武的騎手,煞是好看。有些經過特別訓練的馬,還可以做馬戲性質的表演,比如跳舞,類似於今天奧運會馬術比賽中的盛裝舞步項目。有資格做仗馬,絕非高大威猛,出身好(品種優良)就可以勝任的,一個特別的要求就是要性格溫順,聽話守規矩,不僅絕對不能尥蹶子,而且不能隨便嘶鳴。恰是這一點,立仗馬跟唐朝的政局,就有了那么點關係。

引申含義

比喻坐享俸祿而不敢言事之官。語出《新唐書.奸臣傳.李林甫》:"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寵市權,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祿養資,無敢正言者。補闕杜璡再上書言政事,斥為下邽令。因以語動其餘曰:'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不暇,亦何所論?君等獨不見立仗馬乎?終日無聲,而飫三品芻豆;一鳴,則黜之矣。後雖欲不鳴,得乎?'由是諫爭路絕。"

相關成語

仗馬之鳴

皇帝儀仗隊所用的馬是不允許鳴叫的。這個短語說的是,仗馬居然鳴叫了,打破了常規,破壞了制度。但這不是此短語的真正內涵。什麼情況下才有仗馬之鳴呢?請看例句:
1)魯迅、陳忠實、路遙等前輩泰斗都說不清楚,俺一個智齒還沒長出來的後生小輩,如何竟敢作仗馬之鳴?2)自王安石為相推行新法以來,反對之聲不絕於耳,去年王安石便用“征誅”之術,把一批敢為仗馬之鳴的官員給貶出朝廷了。由此看來,仗馬之鳴指的是在政治高壓下敢說話的行為。

仗馬寒蟬

寒蟬 : ①天冷時不再叫或叫聲低微的蟬:~淒切丨噤若~。 ②蟬的一種,身體小,黑色,有黃綠色的斑點,翅膀透明。雄的有發音器,夏末秋初時在樹上叫。
象皇宮門外的立仗馬和寒天的知了一樣。比喻一句話也不敢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