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漢字)

介(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介,jie,從八從人。人各有介。也。人各守其所分也。

甲骨文的“介”是“人”字的四周有四個點,造字本義為,裹在士卒身上的護革。古代軍官有護頭的“胄”,有護肩、護胸的“鎧”、“甲”,而士卒只有護革——“介”。引申義為,介入,插進兩者之間干預其事。

》介謂辨別之端。《左傳·襄九年》介居二大國之閒。

介,畫也。——《說文》。按八者分也。從人者,取人身之左右以見意。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身上穿著鎧甲形。中間是人,兩邊的四點象聯在一起的鎧甲片。本義:鎧甲。一種用來防身的武器。

(2) 同本義 [armor]

意為兩者當中,如媒介,介詞。還表示人耿直,有骨氣,如耿介。

介冑、介蟲中通“甲”。

在古戲曲劇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動作時的用語,如笑介、飲酒介等。

另作姓。

(3)春秋時國名

《左傳·僖公二十九年》:“介葛廬來朝。”

(4)疆界。詩經周頌思文:“無此疆爾~。”這個意義後來寫作“界”。引申為居中,在中間。左傳襄公九年:“~居二大國之間。”戰國策趙策三:“勝請為紹~而見之於將軍。”現代漢語有雙音詞“媒~”,“~紹”。又特指居賓主之間作傳言人(有時是代言)。禮記檀弓下:“子服惠伯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介
  • 國語:jie4
  • 粵語:gai3
  • 圍頭話:gai1
拼音字義,示例,古籍解釋,

拼音字義

介,jie,從八從人。人各有介。也。人各守其所分也。
》介謂辨別之端。《左傳·襄九年》介居二大國之閒。
介,畫也。——《說文》。按,八者分也。從人者,取人身之左右以見意。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身上穿著鎧甲形。中間是人,兩邊的四點象聯在一起的鎧甲片。本義:鎧甲。一種用來防身的武器。
(2) 同本義 [armor]
意為兩者當中,如媒介,介詞。還表示人耿直,有骨氣,如耿介。
介冑、介蟲中通“甲”。
在古戲曲劇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動作時的用語,如笑介、飲酒介等。
另作姓。
客家話:gai4
1.在兩者當中 示例:介於兩山之間。
2.介紹 示例:中介。
3.動物的甲殼 示例:介蟲
4.鎧甲。
特指披甲執兵的人,即甲士。左傳宣公二年:“既而與為公~。”用如動詞時,表示披甲。左傳成公二年:“不~馬而馳之。”[~蟲]有甲殼的蟲。淮南子說山:“~蟲之動以固。”
5.留存 示例:介懷
6.耿直 示例:耿介。
7.這么,這樣 示例:煞有介事
8.古戲曲劇本中表示情態動作的詞 示例:笑介。
9.量詞。用於人,通“個”。 示例:一介書生
10.介,左也。
介、個-- 《左傳·襄公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告於寡君。”介讀為“個”。古字個、介通用。 (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入門》(油印本),廣西師範學院教材部,1962年2月;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第475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示例

【介入】jie去聲ru去聲:插入雙方之間,參與其事 示例:警方已介入此事。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𠀤音戒。際也。《易·繫辭》憂悔吝者存乎介。《傳》介謂辨別之端。《左傳·襄九年》介居二大國之閒。
助也。《詩·豳風》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大也。《詩·小雅》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爾雅·釋詁》介,善也。
因也。《左傳·僖七年》求介於大國。
《文六年》介人之寵,非勇也。《史記·魯仲連傳》平原君曰:勝請為紹介。《孔叢子·難訓》子上曰:士無介不見。
《揚子·方言》介,特也。物無耦曰特,獸無耦曰介。
小也。《揚子·法言》升東嶽而知眾山之峛崺也,況介丘乎。
閒廁也。古者主有𢷤,客有介。《禮·聘義》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
隔也。《左傳·昭二十年》晏子曰:逼介之關,暴征其私。《注》介,隔也。迫近國都之關。
貴介。《左傳·襄二十六年》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
保介,農官之副。《詩·周頌》嗟嗟保介。
凡堅確不拔亦曰介。《易·豫卦》介於石。《孟子》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介介,猶耿耿也。《後漢·馬援傳》介介獨惡是耳。
側畔也。《楚辭·九章》悲江介之遺風。
一夫曰一介。《左傳·襄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告於寡君。
兵甲也。《禮·曲禮》介冑則有不可犯之色。
水鱗甲亦曰鱗介。《禮·月令》孟冬之月,其蟲介。
《前漢五行志》春秋成公十六年雨木冰。或曰今之長老名木冰為木介,介者甲兵象也。
國名。《春秋·僖二十九年》介葛盧來朝。《注》介,東夷國。葛盧,名。
姓。晉介之推。
與芥同。《前漢·元後傳》遇共王甚厚,不以往事為纖介。
葉居吏切,音記。《馬融·長笛賦》激朗淸厲,隨光之介也。牢剌拂戾,諸賁之氣也。 《說文》作爪,從人介於八之中。《正譌》爪,分畫也,限也。從人從八,分辨之義。別作個。詳丨部個字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