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陸春齡作笛子曲)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笛子獨奏曲《今昔》,是陸春齡作於1957年的一首曲子,抒發了在新舊社會中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今昔
  • 作者:陸春齡
  • 時間:1957年
  • 曲子:獨奏曲
簡介,樂曲賞析,

簡介

樂曲在音樂的情緒、意境、結構、調式、技巧等方面採用了一系列的對比手法,具有強烈的感人效果。陸春齡演奏竹笛具有南方流派的風格,清秀而圓潤,在演奏技巧上善於運用氣息控制來表達歡樂或悲壯的情緒,前者常結合用流利的連音,後者常用徐緩的滑音。這一特色在《今昔》一曲中得到鮮明的體現,使它具有動人的藝術魅力。這首樂曲在演奏時用兩支笛子,前後兩段用F調笛,音色較為明亮,中段用低四度的C調笛,音色比較悶暗,對樂曲情緒的表現提供了較好的色彩依據,也富於一定的對比效果。

樂曲賞析

樂曲為三部曲式結構:引子是一句優美、高亢的旋律,猶如人們抑制不住內心喜悅而唱出的山歌般的音調:第一段旋律是歡快的,它具有江南絲竹那種抒情、明朗、細膩的特點:這段曲調的三個樂句,每句都是前四後二(小節)的結構,帶有號子音樂一領眾和的特點,它表現了新中國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讚美,而這種讚美具有廣泛的民眾基礎。曲調運用江南絲竹常見的加花手法,連續十六分音符表現了流暢、歡快的色彩。二次反覆時加快了演奏速度,增強了歡樂氣氛。其後,音樂的展開運用笛子與樂隊對答句的形式進行,加上節奏鮮明的鑼鼓等打擊樂器配合,將人們在新社會中無比幸福的感受與歡樂心情充分表達出來。中段音樂是低沉而緩慢的,由音色嗚咽的簫和大筒奏出的過渡樂句之後,樂曲進入深沉的回憶之中。
這時低音笛子用大量的裝飾滑音和下行音階的樂句來反映舊社會的苦難生活:曲調有一種逼得人透不過氣來的壓抑感,使人回想起“昔日”的一切不幸遭遇。接著,音樂由悲而壯,連續的上行二度模進使得情緒轉為悲憤、激昂。旋律激動而有力,顯示了人們不屈服於反動勢力的堅強反抗精神,這段音樂以全樂隊伴奏加強氣勢表達了堅定不移的鬥爭信念。在一陣歡騰、熱烈慶祝翻身解放的節日鑼鼓聲中,樂曲進入第三段。它使人從痛苦的回憶中返回到現實生活中來,並聯想起龍燈、舞獅、秧歌、腰鼓種種狂歡的場面。接著,音樂以更加歡欣鼓舞的情緒展開。它仍然是第一段音樂的重現,然而速度更加快了,氣氛也更為熱烈。經過了回憶對比之後,更使人們感受到新社會的無比幸福和美好,樂曲最後在高潮聲中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